觉得文字太多看小标题就行了
一、过分用意
意念过重容易出偏差。有人认为,传统太极拳论中说“用意不用力”,就反复强调用意,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造成以偏概全。太极拳的用意是云淡风轻的,若有若无的,意念重就滞,其危害尤甚于用力。用力只是功夫不高,用意过分则伤及精神。
二、贪多求全
太极拳流派众多,每一流派又有很多套路。初学太极拳容易犯的一种心病就是看这套路也好,看那套路也好,割舍不下。前面的势子还没学好,就想学后面的,学了拳术又想尽快学器械。学拳一要沉住气,二要能舍。一通百通是太极拳一个重要特点,练到一定程度就会深刻体会到这一点。
三、萎靡不振
太极拳论中讲含、收的较多,这是针对人后天的张扬因素过多,通过练拳要懂得收敛。收的本质是“守中”,中气充沛,再鼓荡全身,达到神全意足。有的人练拳,一味地“收”,不懂得“守”,精神不敢提起,仿佛神气一抖擞就违反了太极原则。实际上恰恰相反,练习太极拳就是要练得精神饱满,气宇轩昂,如果越练越萎靡则是适得其反,功得其反。
四、追求感觉
太极拳是内家拳,练到一定程度,必然会产生各种各样的身体感觉。这些感觉有的是正常的,有的不正常。对于不正常的感觉就要及时纠正,否则越练越偏。即使是正常的感觉也是练拳的自然现象,不能过分去追求,过分追求感觉就是“着相”。就会“跟着感觉走”。太极拳要领是一致的,长久不变的,而感觉是临时的,是不断变化的,追求感觉就会失去原则,最终走入迷宫。
五、软弱无力
太极拳提倡“以柔克刚”,但并非软弱无力。有些人练太极拳不敢用力,出拳伸腿软塌塌,这样越练越松垮,这是没有解决好“柔”和“弱”的关系。太极求柔但不求弱,是通过练柔,把弱变成强。其练习也经历了用力、运劲、用意、行气等几个过程。特别是在太极拳初期,不要怕别人说用力而把拳练软塌了。
六、技击为上
太极拳是一种武术拳种,自然有很强的技击功效。但有的人练太极拳一切从追求技击效果出发,每一式必究如何技击和怎样应用技击。如此,心中总有努气,难以放平,难以放下,难以舍却。太极拳并非每个动作都有确定的技击应用,有些动作是练功力、练敏锐、练意气,是整体上提升身心的活力水平,这样对健康、对技击都有根本性的帮助。而过分关注每个招势的技击应用,则流于表面,在练拳中也容易一叶障目,因小失大。
七、出手怕错
这是很多初学太极拳者最常见的心理障碍。这主要是把太极拳看得太难、太艰涩的缘故。太极文化很深奥,但太极拳是一种很“亲民”的拳,学会并不难。太极拳是一种放松的拳,学拳届要有一种放松的心态。太极拳几项大的基本要领要掌握,动作上不要有太多的负担,只要符合要领,出手就是对的。步子大小、手臂高低都是细节问题,可以随时间长久而慢慢打磨,那是如何练得更好的问题,而非对错。所以保持一种轻松愉快的心态,大胆、放松的练拳,这才是太极原则。
八、回避刚猛
很多人由于长期练习太极拳,学习了很多太极拳理法,柔、慢的观念深入骨髓,于是把刚、猛视为洪水猛兽。其实太极拳并不避讳刚猛,特别在技击上。柔、慢只是练习的方法,而不是终极目的。所有拳种,在技击的最终环节上,刚猛的体现是不可避免的,以慢打快,是要比快更快才行,以柔克刚,是比刚更刚。通过练习太极拳身形应该更加敏捷,反应应该更加快速。
九、故弄玄虚
太极拳以太极阴阳理论为基础,在技击、养生上具有突出效果。但太极拳是一门科学,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理”可析。有的人练拳中毫无根据地随意演绎,故弄玄虚,将他人也将自己引入岐途。太极拳有很好的养生作用,但不可能包治百病。太极拳有独特的技击能力,但也不是包打天下。只有客观地认识太极拳,才能科学地练太极拳。
十、急功近利
太极拳是“慢”拳,练起来慢悠悠的,它的作用、效果也是逐步积累、显现的。它不是吃西药、打点滴,很快就有效果。这种快速的效果,同时对生命机体也具有一定的破坏作用。太极拳对生命质量的改善是长期的,它的作用过程也是长期的。练太极拳要有耐心、恒心,不能追求快速成功,而应追求长远成功。
练习太极拳只有克服了这十大心魔,才能获得正确的心法,沿着正确的大方向不断进步。
一、过分用意
意念过重容易出偏差。有人认为,传统太极拳论中说“用意不用力”,就反复强调用意,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造成以偏概全。太极拳的用意是云淡风轻的,若有若无的,意念重就滞,其危害尤甚于用力。用力只是功夫不高,用意过分则伤及精神。
二、贪多求全
太极拳流派众多,每一流派又有很多套路。初学太极拳容易犯的一种心病就是看这套路也好,看那套路也好,割舍不下。前面的势子还没学好,就想学后面的,学了拳术又想尽快学器械。学拳一要沉住气,二要能舍。一通百通是太极拳一个重要特点,练到一定程度就会深刻体会到这一点。
三、萎靡不振
太极拳论中讲含、收的较多,这是针对人后天的张扬因素过多,通过练拳要懂得收敛。收的本质是“守中”,中气充沛,再鼓荡全身,达到神全意足。有的人练拳,一味地“收”,不懂得“守”,精神不敢提起,仿佛神气一抖擞就违反了太极原则。实际上恰恰相反,练习太极拳就是要练得精神饱满,气宇轩昂,如果越练越萎靡则是适得其反,功得其反。
四、追求感觉
太极拳是内家拳,练到一定程度,必然会产生各种各样的身体感觉。这些感觉有的是正常的,有的不正常。对于不正常的感觉就要及时纠正,否则越练越偏。即使是正常的感觉也是练拳的自然现象,不能过分去追求,过分追求感觉就是“着相”。就会“跟着感觉走”。太极拳要领是一致的,长久不变的,而感觉是临时的,是不断变化的,追求感觉就会失去原则,最终走入迷宫。
五、软弱无力
太极拳提倡“以柔克刚”,但并非软弱无力。有些人练太极拳不敢用力,出拳伸腿软塌塌,这样越练越松垮,这是没有解决好“柔”和“弱”的关系。太极求柔但不求弱,是通过练柔,把弱变成强。其练习也经历了用力、运劲、用意、行气等几个过程。特别是在太极拳初期,不要怕别人说用力而把拳练软塌了。
六、技击为上
太极拳是一种武术拳种,自然有很强的技击功效。但有的人练太极拳一切从追求技击效果出发,每一式必究如何技击和怎样应用技击。如此,心中总有努气,难以放平,难以放下,难以舍却。太极拳并非每个动作都有确定的技击应用,有些动作是练功力、练敏锐、练意气,是整体上提升身心的活力水平,这样对健康、对技击都有根本性的帮助。而过分关注每个招势的技击应用,则流于表面,在练拳中也容易一叶障目,因小失大。
七、出手怕错
这是很多初学太极拳者最常见的心理障碍。这主要是把太极拳看得太难、太艰涩的缘故。太极文化很深奥,但太极拳是一种很“亲民”的拳,学会并不难。太极拳是一种放松的拳,学拳届要有一种放松的心态。太极拳几项大的基本要领要掌握,动作上不要有太多的负担,只要符合要领,出手就是对的。步子大小、手臂高低都是细节问题,可以随时间长久而慢慢打磨,那是如何练得更好的问题,而非对错。所以保持一种轻松愉快的心态,大胆、放松的练拳,这才是太极原则。
八、回避刚猛
很多人由于长期练习太极拳,学习了很多太极拳理法,柔、慢的观念深入骨髓,于是把刚、猛视为洪水猛兽。其实太极拳并不避讳刚猛,特别在技击上。柔、慢只是练习的方法,而不是终极目的。所有拳种,在技击的最终环节上,刚猛的体现是不可避免的,以慢打快,是要比快更快才行,以柔克刚,是比刚更刚。通过练习太极拳身形应该更加敏捷,反应应该更加快速。
九、故弄玄虚
太极拳以太极阴阳理论为基础,在技击、养生上具有突出效果。但太极拳是一门科学,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理”可析。有的人练拳中毫无根据地随意演绎,故弄玄虚,将他人也将自己引入岐途。太极拳有很好的养生作用,但不可能包治百病。太极拳有独特的技击能力,但也不是包打天下。只有客观地认识太极拳,才能科学地练太极拳。
十、急功近利
太极拳是“慢”拳,练起来慢悠悠的,它的作用、效果也是逐步积累、显现的。它不是吃西药、打点滴,很快就有效果。这种快速的效果,同时对生命机体也具有一定的破坏作用。太极拳对生命质量的改善是长期的,它的作用过程也是长期的。练太极拳要有耐心、恒心,不能追求快速成功,而应追求长远成功。
练习太极拳只有克服了这十大心魔,才能获得正确的心法,沿着正确的大方向不断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