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鼓,也称“筒筒子腔”。它大约产生于明清时代。据说开始的渔鼓筒是用木雕制成鱼形,以后改用竹筒,一般筒的直径为指,一端蒙上黑鱼皮 ( 今多用猪心膜 ) ,因此而得名。演唱时,演员左手抱渔鼓筒并打板,右手用食指、中指、无名指三指击鼓,边打边唱。演唱形式分单口唱、对口唱和伴唱皮影戏三种。渔鼓演唱的曲目,大都是传统的历史故事、传奇演义等,题材、内容广泛。唱腔颇为丰富,按发音特点,分为平腔、悲腔、鱼尾腔、琵琶腔、杂花腔等五类、十八种、几十个曲牌。渔鼓表演时说唱结合,相得益彰,加上适当的表演和伴奏乐的烘托,更是生动活泼,情趣盎然,深得水乡人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