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结合大学冠名中的关键字
从一个大学的名称我们可以了解一个大学本身的特色专业。比如,电力大学、建筑大学、海洋大学、石油大学、林业大学,农业大学都表明了这些大学的特色专业。
但是,近几年许多大学进行了合并、更名。对于这些学校,我们需要弄清该大学的前身,以前的“出身”便是保留下来的强势学科。比如燕山大学,其前身是以前的东北重型机械学院,因此该大学的机械设计便成为了国家重点学科,机械类专业就是该大学的名牌重点专业。
更名,合并的大学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a、 特色关键词没有变化。比如原华东石油大学改名为中国石油大学
b、 同一类大学合并一起。如中国纺织大学与上海纺织专科学校合并后,更名为“东华大学”,其强势专业仍然是纺织工程和服装设计。
c、 由几所不同性质的院校合并而成。其优势专业应该是两者相加。比如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是由北京信息科技学院和北京机械工程学院合并而成的。因此该大学的特色专业是计算机和机械。
d、 其它。如果学校背景比较复杂,只能从合并过来的学校的特色专业进行调查。
2.博士点、硕士点
高校在招收博士生或者硕士生时,是按照一级或二级学科代码进行招生的,所以一级,二级学科博士点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博士点。一级、二级学科硕士点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硕士点。
一级学科博士点是在一级学科硕士点的基础上遴选出的若干在国内处于一流水平、有权在整个一级学科范围内授予博士学位的一级学科(如果一个一级学科是一级学科博士点,那么其下所有的二级学科自动成为二级学科博士点),它是一级学科硕士点的升级。对于同级学科专业,一级学科博士点强于一级学科硕士点。有一级学科硕士点的一级学科强于没有一级学科硕士点的一级学科。一级学科博士点代表一级学科的最高水平。
3.博士后、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以下简称流动站)是指在高等学校或科研院所的某个一级学科范围内,经批准设立的可以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的组织,属于一级学科范畴。“博士后”表明的是一种经历。博士是最高学位,不能把“博士后”看成比博士更高一级的学位,也不能把设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学科看成是强于一级学科博士点的学科。虽然二者从不同侧面代表了一级学科的最高办学水平,但一级学科博士点由国务院学位办评估,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则由全国博士后管委会组织相关专家进行评审。
4.国家级重点学科
参考词条:国家重点学科。
5.国家级特色专业
国家级特色专业一般是根据学校的传统和特点而设置的,教育部给的名额很多,因而入选数量很多,不能代表同类专业的最高水平,但相对这个学校的其它专业,特色的专业通常比其它非特色的专业要好!
6.专业排名
这里说的专业排名,准确说,应该是学科排名,相对来说是较权威的,对于家长根据专业选择院校,还是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的。
除了教育部的专业排名,还有许多民间机构也做排名。
什么是好专业
好就业的专业是不是就是好专业?不同的专业对于不同的人的意义是不同的。选择专业的基本要求是选择你感兴趣的。至少上了大学后,你依然愿意学习你选择的专业。其次才是适合你发展的专业。再其次才是就业。如果上大学后你不愿意学习这个专业,再好的专业也不能帮助你就业。
为什么说选择专业的基本要求是选择你感兴趣的,原因是你现在选择的专业就业好并不意味着四年后就业好。就算这个专业就业好,并不意味着你的就业就好。而不变的是你的能力。所以,保持对学习的兴趣,锻炼自己的能力是最主要的。
关于就业也有许多因素需要考虑。好就业的专业起薪可能很低。对于不同分数的考生,专业选择可能也不同。一个专业的就业率在不同层次的学校,不同地区可能都是不一样的。
让考生,家长无奈的专家指导
考生在选择专业的时候,寻求专家的指导。从我个人对考生的指导,有许多条例是不敢苟同的,这些条例给出的指导是不切合实际的。以下就是常见的一些说法。
1.专业一定由考生选择
这是流传最广泛的谬论。对于大部分的学生,根本没有时间去了解专业。他们不可能拿出那么多的时间去对专业研究,了解。如果你问考生,大多数人是没有想法,或错误的想法。除了学习很好的考生有明确选择,比如数学,物理,化学。通常是因为他们这些课程学的比较好。有许多学生选择心理学,建筑,这是因为这些专业听起来很有意思。选择医生,法律的考生是因为这些专业和最后的职业很接近。
假设你去电器商店买电视。虽然你对电视有一定的了解,但是这种了解只是表面的,对于电视机的深层了解,比如不同屏幕的区别,你的房间大小所对应的合适电视的大小,等等你可能是不知道的。一种解决办法是你找资料学习,但是这太费时间。你怎么办导购是你的解决方案。
在高考志愿填报中,买家是学生。家长应该成为导购。所以家长的任务是学习成为导购。
专业一定是由家长圈定一定的范围,帮助考生了解选定的专业,指出考生心中的专业是否适合他。最后通过规划,帮助考生在事先圈定好的专业中选择自己喜欢的。同时要帮助考生了解报考学校的其它专业,以防止考生可能进入不理想的专业。
2.不要盲目追求“热门”专业
每年都有专家出来说考生盲目追求“热门”专业。其实考生最后能够选择和进入的专业受许多因素的限制。比如,考分,性别,录取规则,招生计划。许多当年出现的热门专业,其实许多不是由于考生的选择引起的。而是由于招生计划引起的。当每个学校都有国际经济与贸易,其招生计划占的比例很高的时候,必然成为当年的热门专业。告诫家长不要盲目追求“热门”专业,热门专业四年后不一定是好就业的专业,对于考生,家长常常没有帮助。他们是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选择了这些专业。
在我指导的学生中,真正追求热门专业的并不是很多。许多家长,考生只是知道这几个专业。对于其他专业,不知道学习四年后会是什么样子。因此他们常常选择他们听起来还可以理解的专业,比如会计,经济,数学等等。
3.选报专业可以说是选择职业、选择未来
有的专家说选报专业可以说是选择职业、选择未来。由此指出专业的重要性。而另一些专家则指出“误解一:学了什么专业以后就做什么工作”这些标准完全相反的指导让考生家长无从下手。
从一个大学的名称我们可以了解一个大学本身的特色专业。比如,电力大学、建筑大学、海洋大学、石油大学、林业大学,农业大学都表明了这些大学的特色专业。
但是,近几年许多大学进行了合并、更名。对于这些学校,我们需要弄清该大学的前身,以前的“出身”便是保留下来的强势学科。比如燕山大学,其前身是以前的东北重型机械学院,因此该大学的机械设计便成为了国家重点学科,机械类专业就是该大学的名牌重点专业。
更名,合并的大学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a、 特色关键词没有变化。比如原华东石油大学改名为中国石油大学
b、 同一类大学合并一起。如中国纺织大学与上海纺织专科学校合并后,更名为“东华大学”,其强势专业仍然是纺织工程和服装设计。
c、 由几所不同性质的院校合并而成。其优势专业应该是两者相加。比如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是由北京信息科技学院和北京机械工程学院合并而成的。因此该大学的特色专业是计算机和机械。
d、 其它。如果学校背景比较复杂,只能从合并过来的学校的特色专业进行调查。
2.博士点、硕士点
高校在招收博士生或者硕士生时,是按照一级或二级学科代码进行招生的,所以一级,二级学科博士点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博士点。一级、二级学科硕士点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硕士点。
一级学科博士点是在一级学科硕士点的基础上遴选出的若干在国内处于一流水平、有权在整个一级学科范围内授予博士学位的一级学科(如果一个一级学科是一级学科博士点,那么其下所有的二级学科自动成为二级学科博士点),它是一级学科硕士点的升级。对于同级学科专业,一级学科博士点强于一级学科硕士点。有一级学科硕士点的一级学科强于没有一级学科硕士点的一级学科。一级学科博士点代表一级学科的最高水平。
3.博士后、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以下简称流动站)是指在高等学校或科研院所的某个一级学科范围内,经批准设立的可以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的组织,属于一级学科范畴。“博士后”表明的是一种经历。博士是最高学位,不能把“博士后”看成比博士更高一级的学位,也不能把设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学科看成是强于一级学科博士点的学科。虽然二者从不同侧面代表了一级学科的最高办学水平,但一级学科博士点由国务院学位办评估,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则由全国博士后管委会组织相关专家进行评审。
4.国家级重点学科
参考词条:国家重点学科。
5.国家级特色专业
国家级特色专业一般是根据学校的传统和特点而设置的,教育部给的名额很多,因而入选数量很多,不能代表同类专业的最高水平,但相对这个学校的其它专业,特色的专业通常比其它非特色的专业要好!
6.专业排名
这里说的专业排名,准确说,应该是学科排名,相对来说是较权威的,对于家长根据专业选择院校,还是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的。
除了教育部的专业排名,还有许多民间机构也做排名。
什么是好专业
好就业的专业是不是就是好专业?不同的专业对于不同的人的意义是不同的。选择专业的基本要求是选择你感兴趣的。至少上了大学后,你依然愿意学习你选择的专业。其次才是适合你发展的专业。再其次才是就业。如果上大学后你不愿意学习这个专业,再好的专业也不能帮助你就业。
为什么说选择专业的基本要求是选择你感兴趣的,原因是你现在选择的专业就业好并不意味着四年后就业好。就算这个专业就业好,并不意味着你的就业就好。而不变的是你的能力。所以,保持对学习的兴趣,锻炼自己的能力是最主要的。
关于就业也有许多因素需要考虑。好就业的专业起薪可能很低。对于不同分数的考生,专业选择可能也不同。一个专业的就业率在不同层次的学校,不同地区可能都是不一样的。
让考生,家长无奈的专家指导
考生在选择专业的时候,寻求专家的指导。从我个人对考生的指导,有许多条例是不敢苟同的,这些条例给出的指导是不切合实际的。以下就是常见的一些说法。
1.专业一定由考生选择
这是流传最广泛的谬论。对于大部分的学生,根本没有时间去了解专业。他们不可能拿出那么多的时间去对专业研究,了解。如果你问考生,大多数人是没有想法,或错误的想法。除了学习很好的考生有明确选择,比如数学,物理,化学。通常是因为他们这些课程学的比较好。有许多学生选择心理学,建筑,这是因为这些专业听起来很有意思。选择医生,法律的考生是因为这些专业和最后的职业很接近。
假设你去电器商店买电视。虽然你对电视有一定的了解,但是这种了解只是表面的,对于电视机的深层了解,比如不同屏幕的区别,你的房间大小所对应的合适电视的大小,等等你可能是不知道的。一种解决办法是你找资料学习,但是这太费时间。你怎么办导购是你的解决方案。
在高考志愿填报中,买家是学生。家长应该成为导购。所以家长的任务是学习成为导购。
专业一定是由家长圈定一定的范围,帮助考生了解选定的专业,指出考生心中的专业是否适合他。最后通过规划,帮助考生在事先圈定好的专业中选择自己喜欢的。同时要帮助考生了解报考学校的其它专业,以防止考生可能进入不理想的专业。
2.不要盲目追求“热门”专业
每年都有专家出来说考生盲目追求“热门”专业。其实考生最后能够选择和进入的专业受许多因素的限制。比如,考分,性别,录取规则,招生计划。许多当年出现的热门专业,其实许多不是由于考生的选择引起的。而是由于招生计划引起的。当每个学校都有国际经济与贸易,其招生计划占的比例很高的时候,必然成为当年的热门专业。告诫家长不要盲目追求“热门”专业,热门专业四年后不一定是好就业的专业,对于考生,家长常常没有帮助。他们是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选择了这些专业。
在我指导的学生中,真正追求热门专业的并不是很多。许多家长,考生只是知道这几个专业。对于其他专业,不知道学习四年后会是什么样子。因此他们常常选择他们听起来还可以理解的专业,比如会计,经济,数学等等。
3.选报专业可以说是选择职业、选择未来
有的专家说选报专业可以说是选择职业、选择未来。由此指出专业的重要性。而另一些专家则指出“误解一:学了什么专业以后就做什么工作”这些标准完全相反的指导让考生家长无从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