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圣人吧 关注:17,104贴子:1,597,457
  • 3回复贴,共1

[转载文章] 不俗即仙骨,多情乃佛心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南怀瑾先生讲述:
菩萨等于中国文化中圣贤里的贤人,如孔子、老子、释迦牟尼佛等有大成就者就是圣人;那些正在进德修业,尚未达到圆满境地,而小有成就者是贤人,如子思、曾子。菩萨是梵文“菩提萨埵”翻译的简化,中文有时翻译为大士或开士,然而大士或开士尚不足以概括菩萨的意义。菩萨有觉悟有情之义,觉悟是自己已经悟道,但是功德没有圆满,世界上最多情的人便是佛菩萨,大慈大悲度尽一切众生,众生那么多,怎么度得完?你的痛苦我来挑,你的烦恼我来解决,你的困难我来帮忙,你说多情不多情?这就是菩萨行为,中国文学里有两句诗: 不俗即仙骨,多情乃佛心。


1楼2016-03-11 02:17回复
    大彻大悟的菩萨最多情了,多情即佛心,能够慈悲万物不是坏事吧!甚至多欲也不一定是坏事。你们想不想当皇帝?武则天虽是女的,却当上了。你皇帝都不想当,还想成佛吗?成佛的欲望比想当皇帝,其大小的差距简直不可以道里计。多欲没关系,只要你转得过来,用在利益天下苍生的事业,大家做得到吗?做得到方够资格学佛。若不如此,学佛只求家人平安,自己事业顺利,或者身体健康,长命百岁,耳聪目明,牙痛不痛,晚上睡得著觉,那简直是太小里小气了,婆婆妈妈地求这些蝇头小利,真不够意思。
    做人要做大丈夫,学佛要学文殊普贤,一上来便是泱泱大度,气象万千,发大愿行,生大智慧,凡事以别人的利益为紧要,处处为别人好;临境觉照清明,洒脱自在,不依不著,不但洞察事情本末,知晓因应处理之道,并且果断能行。
    整理自《圆觉经略说》《一个学佛者的基本信念》


    3楼2016-03-11 02:18
    回复
      ----------------------------------------
      “菩萨”,这也是梵文的翻译,它的全称是菩提萨埵。菩提的意思就是觉悟,萨埵是有情。如果当时翻译成觉悟有情,那就一点味道都没有了。采用梵文的音,简译成菩萨,现在我们都知道菩萨啦!如果当时翻译成觉悟有情,年轻人会以为恋爱经典了,那不是佛法,所以不能照意思翻译。
      所谓的觉悟,觉悟什么呢?就是佛的境界,也就是所谓自利利他,自觉觉他的这个觉悟。借用孟子的话:“以先知觉后知”,就是先知先觉的人,教导后知后觉的人。一个人如果觉悟了,悟道了,对一切功名富贵看不上,而万事不管,脚底下抹油溜了,这种人叫做罗汉。但是菩萨境界则不然,觉悟了,解脱了世间一切的痛苦,自己升华了,但是,看到世上林林总总的众生,还在苦难中,就要再回到世间广度一切众生。这种牺牲自我,利益一切众生的行为,就是所谓有情,是大乘菩萨道。有情的另外一个意义是说,一切众生,本身是有灵知,有情感的生命,所以叫做有情。
      古人有两句名言:“不俗即仙骨,多情乃佛心”。一个人不俗气很难,能够脱离了俗气,就是不俗,不俗就是神仙。菩萨则牺牲自我,利益一切众生,所以说,世界上最多情的人是佛,是菩萨,也就是觉悟有情。“菩萨”是佛弟子中,走大乘路线的一个总称。
      《金刚经说什么》


      5楼2016-03-11 02:20
      回复
        ----------------------------------------
        现在讲有情与无情。学佛要怎么做到没有情?我多次提到,中国文化用两句话概括了仙佛之道:“不俗即仙骨,多情乃佛心。”佛毕竟是多情的。古代有位很高明的善知识,他融会了儒释道三家,然后专心皈依佛法,他说:“我佛世尊,一代时教,只为一切无情众生说有情法尔。”这话说得多么深刻!换言之,我们说,学佛要做到无情,但是众生本来都是无情的,更没一个多情的,所以佛出来是为无情众生说有情法的。这话说得非常高明,是第一义谛的话,佛要度尽一切众生,你看他多情不多情?
        这个情的发挥,就是慈悲,作忠臣孝子就是多情人,作严父慈母也都是情的作用。佛法的慈悲就是多情,是解脱的多情。有情解脱了就是大慈悲;执着解脱,把解脱当作究竟,也正是多情,正是自己被情所困。


        6楼2016-03-11 02:2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