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雪夜归人
——你是我心中的佛 念念就会心安
日子到了严冬,枯树腐朽破败,远处传来一阵脚步声,林子后转出一个人来。便是看不清容貌,也觉他举手投足温和儒雅,自有一番风华。
他走到了岔路,道分两边。
右边通往山上,乱石嶙峋。遥遥望去,山似乎不是很高,却隐隐在云雾笼罩之中,怎么也看不清楚。
左边是去到山下的路,分明是晚上,却难得的热闹,一片红彤彤的灯火映照上来。他眺了一会儿,闻到了从山下吹来的风里带着一丝烟火爆竹的气息,这才猛然察觉已是又一年过去了。
摇了摇头,脚步毫不犹疑地转往右边。
山路崎岖难行,他却走得甚是稳当。
一步,两步,三步......
他想到过去的几百个年年岁岁,大多是在无知无觉的时候度过。
四步,五步,六步......
风好像渐渐起了,平添不少愁绪。他不由想起一些故人,一些往事。
七步,八步,九步......
他叹了口气,却又微微一笑。
细碎的雪沫开始从夜空降落,黑白分明,天地一静。
他一个人在山道上禹禹而行,显得身影有些单薄,发丝肩膀上已落了一层薄薄的雪。
但他并没有注意到这点,脚步是一如既往的坚定。他只是在想,想一个人,想一件事。一个他将要见到的人,一个他将要去做的事。
他确实有些踌躇,但也不打算改变自己的决定,因为这决定着更多人的命运。一向镇定淡然的他,也免不了一番神思不属,何况这条上山的路本已走惯了,走顺了。所以当他回过神来的时候已经走到了山上,看到了一个石碑,一个熟悉到能闭着眼睛勾勒出每个笔划走势、每个棱角形状的石碑。
云渡山。
纷杂的思绪一瞬间消失无踪,他走到石碑旁边停下了步子,抬起头仰望石碑,静静地站着,衣摆拂过雪花柔顺地垂在脚边。
几乎是下意识地,他双唇一张便唤了一个称呼,却只有嘴型没有发出声音,热气在眼前呵出一团白雾。
他一怔,看着消散的白雾终是笑出了声,声音清澈悦耳。一甩拂尘,气息愈发灵动。正打算去找此间主人,听到身后“吱呀”一声门扉轻开。
“素还真。”随着门开,有一人着素色袈裟立在门边,右手戴着一长串佛珠,虚虚绕了一圈。
素还真嘴角含着笑意转过身,不意外地看到了背对着烛光的一页书,他一路行来,本就是为此。
“前辈。”他微微点头致意。与方才不同的是,这回总算是出了声的。
一页书看着向自己走来的人,注意到他身上的积雪,忍不住皱眉,虽一言未发,眼神却锐利不少。
素还真随手拂了拂肩膀的雪花,“这是新年的第一场雪,沾沾会有喜气。”
本是歪理,一页书也懒得理会,毕竟素还真也不是孩童。只是,自己也确实不曾注意到又是一年光景。
毕竟是武林支柱,原本该问及的来由和该解释的原因却都未曾出现。两人似乎是心照不宣,边说着寻常小事,素还真已走到门口,与一页书错了个身走进去。衣衫和袈裟簌簌的摩擦声在寂静的雪夜格外明显。
进得屋来,素还真的脸似乎被烛火映得有些红润,气色倒比方才好了许多。人也放松下来,走到榻边属于自己的位子坐着,翻了翻木几上的经书。
一页书掩上门后坐到素还真对面。正欲继续展卷,经书却被一只莹白的手半路劫走。
“前辈,这是妙法莲华经吗?”素还真随意看了几页,问道。
“嗯。”一页书应了一声。素还真过目不忘,这类经书本就倒背如流,又何必多问。
果然,素还真点了点头,不在意地看过几页便将经书合上,一页书正要接过,他却又将书卷握在手里,漫声道:“法华经者,诸佛之秘藏,众经之实体也。以华为名者,照其本也。”他嗓音本就温和朗朗,念来更是好听,声声入耳。
一页书闻言,眉梢一挑定定看了一眼,似乎有些了然,却不曾搭话。
过了半晌,蜡烛噼啪炸了一个烛花,素还真这才意料之中地收回目光,清了清嗓子准备继续念下去。
“诸华之中,莲华最胜,华尚未敷,名屈摩罗;敷而将落,名迦摩罗;处中盛时,名芬陀利。”激越高亢的嗓音响起,似有梵音阵阵,响彻满室。言至于最后,一页书看了看素还真,似有深意地续道,“称芬陀利者,美其盛也。”
素还真看着一页书望过来的眼神,觉得自己大概从冷风冻雪里进屋才有了片刻,所以刚来得及回温,因此身上的衣衫有些重,脸上的温度有些热。
两人对视了一会儿,素还真眨了眨眼,大大方方地朝着一页书微微一笑,率先移开了目光,两人之间的凝滞气息随即流动起来。
“前辈,我看这烛芯该剪了。”
素还真一边站起身一边讲经书递还给一页书,两只手在空中快速地接触,而后收拢入袖子。
一页书接过经书却并未打开,他看着素还真走到烛台边,拿起旁边的剪子开始剪烛芯。从侧面望去,整个人静雅如莲,不愧是人如其名。他因剪烛而低着头,却掩不住周身因方才对答而产生的愉悦气息。
剪了烛芯之后,素还真搁下剪子。许是察觉到一旁锐利的视线,明亮的烛火映照下,他脸上又染了几分绯色。不过他很快便定了心神,淡然如初,只是笑意却始终没退下去。
素还真坐下之后也没有再打扰一页书,静静地听着屋内的翻书声和屋外的落雪声,只觉心中一片安宁。
=====
第二天,晨光熹微,素还真便要告辞。临出门前,一页书将一把伞递过,“外头风雪重,带着吧。”
素还真看了看伞上墨绘的几朵水莲,微微一笑,“有前辈在,何惧风霜雪雨。”
说罢,颔首一礼,撑伞离去。
注解:
“法华经者,诸佛之秘藏,众经之实体也。以华为名者,照其本也;称芬陀利者,美其盛也。 ”
“诸华之中,莲华最胜,华尚未敷,名屈摩罗;敷而将落,名迦摩罗;处中盛时,名芬陀利。”——皆选自《妙法莲华经之后序》
===========================================================
猜猜文里素还真脸红了几次!!!
——你是我心中的佛 念念就会心安
日子到了严冬,枯树腐朽破败,远处传来一阵脚步声,林子后转出一个人来。便是看不清容貌,也觉他举手投足温和儒雅,自有一番风华。
他走到了岔路,道分两边。
右边通往山上,乱石嶙峋。遥遥望去,山似乎不是很高,却隐隐在云雾笼罩之中,怎么也看不清楚。
左边是去到山下的路,分明是晚上,却难得的热闹,一片红彤彤的灯火映照上来。他眺了一会儿,闻到了从山下吹来的风里带着一丝烟火爆竹的气息,这才猛然察觉已是又一年过去了。
摇了摇头,脚步毫不犹疑地转往右边。
山路崎岖难行,他却走得甚是稳当。
一步,两步,三步......
他想到过去的几百个年年岁岁,大多是在无知无觉的时候度过。
四步,五步,六步......
风好像渐渐起了,平添不少愁绪。他不由想起一些故人,一些往事。
七步,八步,九步......
他叹了口气,却又微微一笑。
细碎的雪沫开始从夜空降落,黑白分明,天地一静。
他一个人在山道上禹禹而行,显得身影有些单薄,发丝肩膀上已落了一层薄薄的雪。
但他并没有注意到这点,脚步是一如既往的坚定。他只是在想,想一个人,想一件事。一个他将要见到的人,一个他将要去做的事。
他确实有些踌躇,但也不打算改变自己的决定,因为这决定着更多人的命运。一向镇定淡然的他,也免不了一番神思不属,何况这条上山的路本已走惯了,走顺了。所以当他回过神来的时候已经走到了山上,看到了一个石碑,一个熟悉到能闭着眼睛勾勒出每个笔划走势、每个棱角形状的石碑。
云渡山。
纷杂的思绪一瞬间消失无踪,他走到石碑旁边停下了步子,抬起头仰望石碑,静静地站着,衣摆拂过雪花柔顺地垂在脚边。
几乎是下意识地,他双唇一张便唤了一个称呼,却只有嘴型没有发出声音,热气在眼前呵出一团白雾。
他一怔,看着消散的白雾终是笑出了声,声音清澈悦耳。一甩拂尘,气息愈发灵动。正打算去找此间主人,听到身后“吱呀”一声门扉轻开。
“素还真。”随着门开,有一人着素色袈裟立在门边,右手戴着一长串佛珠,虚虚绕了一圈。
素还真嘴角含着笑意转过身,不意外地看到了背对着烛光的一页书,他一路行来,本就是为此。
“前辈。”他微微点头致意。与方才不同的是,这回总算是出了声的。
一页书看着向自己走来的人,注意到他身上的积雪,忍不住皱眉,虽一言未发,眼神却锐利不少。
素还真随手拂了拂肩膀的雪花,“这是新年的第一场雪,沾沾会有喜气。”
本是歪理,一页书也懒得理会,毕竟素还真也不是孩童。只是,自己也确实不曾注意到又是一年光景。
毕竟是武林支柱,原本该问及的来由和该解释的原因却都未曾出现。两人似乎是心照不宣,边说着寻常小事,素还真已走到门口,与一页书错了个身走进去。衣衫和袈裟簌簌的摩擦声在寂静的雪夜格外明显。
进得屋来,素还真的脸似乎被烛火映得有些红润,气色倒比方才好了许多。人也放松下来,走到榻边属于自己的位子坐着,翻了翻木几上的经书。
一页书掩上门后坐到素还真对面。正欲继续展卷,经书却被一只莹白的手半路劫走。
“前辈,这是妙法莲华经吗?”素还真随意看了几页,问道。
“嗯。”一页书应了一声。素还真过目不忘,这类经书本就倒背如流,又何必多问。
果然,素还真点了点头,不在意地看过几页便将经书合上,一页书正要接过,他却又将书卷握在手里,漫声道:“法华经者,诸佛之秘藏,众经之实体也。以华为名者,照其本也。”他嗓音本就温和朗朗,念来更是好听,声声入耳。
一页书闻言,眉梢一挑定定看了一眼,似乎有些了然,却不曾搭话。
过了半晌,蜡烛噼啪炸了一个烛花,素还真这才意料之中地收回目光,清了清嗓子准备继续念下去。
“诸华之中,莲华最胜,华尚未敷,名屈摩罗;敷而将落,名迦摩罗;处中盛时,名芬陀利。”激越高亢的嗓音响起,似有梵音阵阵,响彻满室。言至于最后,一页书看了看素还真,似有深意地续道,“称芬陀利者,美其盛也。”
素还真看着一页书望过来的眼神,觉得自己大概从冷风冻雪里进屋才有了片刻,所以刚来得及回温,因此身上的衣衫有些重,脸上的温度有些热。
两人对视了一会儿,素还真眨了眨眼,大大方方地朝着一页书微微一笑,率先移开了目光,两人之间的凝滞气息随即流动起来。
“前辈,我看这烛芯该剪了。”
素还真一边站起身一边讲经书递还给一页书,两只手在空中快速地接触,而后收拢入袖子。
一页书接过经书却并未打开,他看着素还真走到烛台边,拿起旁边的剪子开始剪烛芯。从侧面望去,整个人静雅如莲,不愧是人如其名。他因剪烛而低着头,却掩不住周身因方才对答而产生的愉悦气息。
剪了烛芯之后,素还真搁下剪子。许是察觉到一旁锐利的视线,明亮的烛火映照下,他脸上又染了几分绯色。不过他很快便定了心神,淡然如初,只是笑意却始终没退下去。
素还真坐下之后也没有再打扰一页书,静静地听着屋内的翻书声和屋外的落雪声,只觉心中一片安宁。
=====
第二天,晨光熹微,素还真便要告辞。临出门前,一页书将一把伞递过,“外头风雪重,带着吧。”
素还真看了看伞上墨绘的几朵水莲,微微一笑,“有前辈在,何惧风霜雪雨。”
说罢,颔首一礼,撑伞离去。
注解:
“法华经者,诸佛之秘藏,众经之实体也。以华为名者,照其本也;称芬陀利者,美其盛也。 ”
“诸华之中,莲华最胜,华尚未敷,名屈摩罗;敷而将落,名迦摩罗;处中盛时,名芬陀利。”——皆选自《妙法莲华经之后序》
===========================================================
猜猜文里素还真脸红了几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