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村部落吧 关注:221贴子:2,470
  • 9回复贴,共1

飞拥组的来留作业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IP属地:广东1楼2016-03-05 16:31回复
    近日,有一则关于一位民工由于担心自己的鞋子太脏而脱下鞋子再进入大厦厕所还心怀感激的新闻引起了广大网民的注意。不少网友为止感动,然而,一部分网友则对农民工的行为深感质疑,认为只是在公共地方上厕所,不必如此小题大做。我的观点则是赞成这位民工的做法。我认为做人理所应当心怀感恩。
    就这一则材料而言,民工的所作所为也许会令人感到质疑,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这位民工的确有一颗感恩的心。对于生活在大城市的我们来说,高楼大厦举头可见,可是对于长期在落后的农村生活的人来说,面对着地面被清洁工拖得反光剔透如一面镜子的厕所,会给予他们自卑感。因此,他们很自然而然地认为能使用公家厕所是一种荣幸,是一件值得感恩的事情。
    在生活中,只有有一颗感恩的心,才会使我们真正的拥有一份好的品德。


    5楼2016-03-06 14:09
    收起回复
      【03.06】高一10班苏伟锋——《琵琶行》赏析
      诗人在元和十年时,于彭浦口送客时偶闻琵琶声,因而认识了同是天涯沦落的琴妓,联想到自己的悲惨处境,生出万分感慨,因而为歌女写下琵琶行。
      在整篇文章中,作者着重描写了琵琶女弹奏琵琶的情景,表现出了琵琶女弹奏的高超技艺及其复杂心情。其中连用一串比喻,“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银瓶乍破水浆进,铁骑突出刀枪鸣。”这些诗句都是用生活中具体的声音作比喻,生动形象的突出了各种不同的音乐节奏和旋律,使人联想到乐曲的和谐,更从侧面突出了琵琶女所弹奏的乐曲中包含的复杂的心境,更为下文琵琶女的自述困苦遭遇埋下了伏笔,使文章具有更多的可读性,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IP属地:广东6楼2016-03-06 17:04
      回复
        让尊重温暖世界
        最近有一件民工因可以免费上公厕而拖鞋感激的事情引发了网友们的热议。这反映了如今社会中农民工遭遇不公平的待遇。我认为是不需要如此感激的。因为我觉得社会在对待每一个职业都应该持有一种平等、尊重的态度,而且公厕本来就是开放给社会全体。因此在我看来我们不应该带着有色眼镜去看待别人的职业或社会地位,应该尊重他人。
        农民工大多从事着城市中繁重的工作,他们用辛勤的汗水为城市增辉添彩。试问这样的职业为什么不能得到人们的尊重,而是让农民工来尊重城市。农民工也是我们国家的人民,理应享有国家给予的权利。但是由于社会中的人们只看重社会地位和金钱,忽略农民工本身的品质。社会中的每一个职业都是不分高贵和贫贱。社会只有达到这种境界,才为之和谐社会。
        我们经常在地铁上看见许多农民工无论自己多累,都不敢去坐车上的空位,宁愿自己坐在冰冷的地板。看到这些我很同情农民工们,他们害怕势利的城里的人会责骂他们脏到座位,所以他们不敢坐到空位子。
        农民工不敢坐到空位的是缘自社会上人们太激烈的冷言嘲讽,受到广大群众的言论。退一步海阔天空,他们不想要给别人带来麻烦。但是我们总不能让农民工一直退让,一直谦让,这只会让农民工更加卑微,城里人更加不尊重农民工。因此我们应该退去有色眼镜,去真正的看待农民工的问题,让农民工的地位能得到提高,他们自己也不会感觉低人一等。
        我认为每一个在社会中拼搏的人都说伟大的,他们努力让这个社会变得更加美好,他们的行为是高尚。让我们开始尊重他人,尊重农民工。让尊重成为社会中最温暖的源泉。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7楼2016-03-06 18:05
        回复
          高一10班 吴炜俊 新材料作文
          “公家的地面太干净,俺的鞋子太脏。”这是民工师傅的话。
          "我们的心过于干净,容纳不下他人的一点脏。”这是我的看法。
          同样是人,同样是进入厕所,为什么行为举止却丝毫不同?会有如此之大的反差?归根到底,是观念的扭曲造成的。我们生在同一个社会,他们风吹日晒,赶着辛苦劳累的工作,他们与噪音作伴,与疲倦为友,为创建我们的家园,做的就是建设与美化我们的家园城市,他们是民工,他们的贡献换来辛勤的汗水,却遭到我们的唾弃,他们的身份被我们所歧视,被贬的低素质,没文化,不可否认,歧视他们的目光一直投向的他们,我们讨厌汗臭与肮脏,远离与排斥他们,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低贱,异于常人的心理油然而生,他们逐渐贬低自己,让自己的思想被随意打压,把自己排斥在这个社会的中心,我们总能看见民工坐车不愿作为自上,怕被人白眼,进楼层不愿坐电梯,怕汗臭被人叫骂,就因为处于这样的环境,为我们服务,换来我们的歧视的社会,进公家厕所,在他们眼里也理所当然的脱下鞋子,害怕被人在背后说三道四。每一个职业都是平等的,都需要我们的尊重,更因为他们的伟大与贡献,他们的观念需要矫正,因为我们都是人的身份,但更应该矫正得,使我们的观念与对待,消除自己的差别对待,放下自己的歧视,让这个社会,容纳所有的人


          IP属地:广东8楼2016-03-06 20:36
          回复
            高一10班 吴炜俊《琵琶行》赏析
            诗人被贬送客归,江边夜闻琵琶声,琴声共鸣催泪下,相逢何必曾相识。
            《琵琶行》中。诗人送客,忽然听到江面上传来琵琶弹奏的声音;听着听着,主人忘记了回去,客人也不肯开船启程。“忽闻”,简易的表达了诗人正思音乐,而音乐即来的惊喜。送者忘归,行者不发,暗示音乐的美妙动人,在茫茫江月的背景烘托下,有空谷足音之感,也表达了琴声的优美与让人陶醉,接着以描写琵琶女弹奏乐曲来揭示她的内心世界。先是“未成曲调”之“有情”,然后“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弦声低沉,似乎弹者有意掩藏、压抑内心的情感。每根弦都发出低沉忧郁的声音,每一声都寄寓着无限的哀思。这就为后面描述琵琶女的不幸身世做好了铺垫。作品从写琵琶女的试弹动作开始,一步步将读者引入乐曲传达的情境中去,诉尽了“生平不得志”和“心中无限事”,展现了琵琶女起伏回荡的心潮。最后写诗人感情的波涛为琵琶女的命运所激动,发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叹,抒发了同病相怜,同声相应的情怀。诗韵明快,步步映衬,处处点缀。既层出不穷,又着落主题。真如江潮澎湃,波澜起伏,经久不息。反复吟诵,荡人胸怀,情味无限。语言铿锵,设喻形象。“如急雨”、“如私语”、“水浆迸”、“刀枪鸣”、“珠落玉盘”、“莺语花底”。读来如闻其声,如临其境。


            IP属地:广东9楼2016-03-06 21:2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