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出日落为一天,既然太阳升到最高处时为正午12点整,即命理上的午时,那么,与之相对的太阳落到最低处时就是夜里0点了,即命理上的子时。太阳升到最高处时是至阳,太阳落到最低处时就是至阴,只有到了夜里0点至阴之处,才是前一天的结束和第二天的开始,这本来是很简单的道理,古今都通用的,刘淳风也说过“阴死阳生于子半”也就是说阴气彻底死亡于23:59:99……此时阳气才发芽。但这里又有一个小插曲:古人把头一天夜里11点到第二天凌晨1点看作是子时,又说子时是一天的开始,所以有许多人就混淆了概念,以为一天的开始是在头一天夜里11点整,而不是在头一天夜里11点59分59秒以后……这里就出现了一个小时的误差。大家想想,夜里11点整是至阴之处吗?没到至阴之处,日子怎么会交替?所谓阴之所死,即阳之初生,如果阴没到极致,阴怎么会死?那么在夜里11点整,还没到至阴之处时,阳怎么就生了,日子怎么就更新了?
所以这里我们必须明确两条:
1、日期的更替,必须以0点至阴之处为界,如果0点以前是甲子日,那么0点以后才是乙丑日……那么,日柱的干支,就要依此而定,凡0点以前出生的,日柱就是甲子,0点以后出生的,日柱就是乙丑……
2、子时的起点,却要以23点为准,即过了夜里11点,就要用第二天的子时的干支,这比日期的更替早了一个小时。注意,夜里11点只是第二天子时的开始,不是第二天日期的真正开始!
那么,子时其实就要分为两段,头一天的23点到第二天0点以前为夜子时,时柱的干支要用第二天子时的干支,但日柱的干支仍用头一天日期的干支;第二天0点到凌晨1点为早子时,时柱的干支当然用第二天子时的干支,而且日柱的干支也用第二天日期的干支。
下面举例:
比如2010年阳历12月6日(庚寅年丁亥月庚寅日)夜里11点到12月7日0点之前(即夜子时)出生的小孩,其八字为:
年 月 日 时
庚 丁 庚 戊
寅 亥 寅 子
这里的戊子时,就是用了12月7日的子时干支,但日柱仍是用12月6日庚寅日的干支。
如果是2010年阳历12月7日(庚寅年丁亥月辛卯日)0点到凌晨1点之前(即早子时)出生的小孩,则八字为:
年 月 日 时
庚 丁 辛 戊
寅 亥 卯 子
这里的戊子时,就是用了12月7日当天的子时干支。
当然了,明确了夜子时、早子时的概念后,还别忘了真太阳时的概念,要两者结合,才能给定出准确的八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