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彬吧 关注:43贴子:417
  • 1回复贴,共1

他们是怎么学英语的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为了使读者提高一定要学会英语的信心)下面再介绍一些通 过艰苦努力,在英语学习上取得成功的集体和个人。这些都是笔者 亲身经历的真人真事,对于读者可能会有些启发。

1.百分之百的CET通过率

  由于种种原因,1990年作者所在学校的CET4通过率只有 50%左右。不少同学视CET.4考试为畏途,认为“学英语付出的努 力最大、最大、最大,而收获却最小、最小、最小”,认为通过CET.4 的人的英语水平就很高了。有的人消极地把这种落后局面归结为 主客观条件不好,诸如:没有外籍教师;学生主要来自农村,英语基 础差,中学的英语没有学好,大学阶段不可能返回去补中学的课, 通不过没有办法;师资力量薄弱等等。

  随着对于英语重要性认识的提高,学校下决心尽快改变这种 落后局面。教、学、管三个方面齐努力,尤其是充分调动教员与学生 的积极性,很快就获得了突破。1991年通过率上升到80%, 1992 年再上升到90%, 1993年则达到100%。在通过率提高的同时, 同学们学习英语的心态也发生了变化,由厌倦学英语到喜欢学英 语,认为“只要肯下功夫,英语是各问功课中最好学的\通过 GET4是学习的基本要求,要想提高英语水平,还必须继续学习。 由于不少本科生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CET6,从本校应届生 中招收硕士生时,曾以通过,CET6为必要条件,极大地提高了入

“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年左右下来,听力和阅读水平都有明显的提 高,成了学习班中的佼佼者.

2.自学成才的英语副教授

  每一个在英语学习上取得成功的人都是一步一步学会的,都 有一个刻苦努力的过程。如何刻苦,如何努力,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有的人看别人,只看他们当前英语水平高这个结果,而不问这个结 果是如何通过艰苦努力才达到的,因而往往会把他们的成就归结 为某种“天赋”。例如作者所在学校有一位越南语教员,为了适应新 的形势,70年代未40多岁时开始自学英语,边学边走上讲台教英 语,很快就成了出色的英语副教授,听和说的能力极佳。一些只看 到他顺利地成为英语副教授而不知道他付出了多少汗水的人就认 为“他有语言天赋,一学就学会了”。事实完全不是这样。他不是 “一学就学会的”,而是付出了一般人没有付出过的辛苦才学会的。 他把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都用来学英语。例如为了提高“听”、 “说”能力,把书房里录音机输出并接到家里的所有房间,不论走到 哪里,干什么,都能听到英语录音,都能模仿着“说”。就是通过这样 非凡的努力,他的“听”、“说”能力才得以提高,才成为出色的英语 副教授。

3.从不及格到全校第一

  作者所在学校有一位从河北省来的大学生。一年级时,由于 “上了大学,松一口气”,加之对英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上英语课 时精神不集中,英语成绩不好。因为成绩不大好,教员就要经常提 问他。为了避开教员的目光,常常坐在最后一排,课后也不复习,结 果期末考试不及格。但是他并不着急,认为“不及格”是必然的。因 为他听别人说过,“北方人适合学俄梧,不适合学英语”;自己来自 普通中学,英语基础没有打好;自己父母是农民,从小没有英语环 境等等。总之,一句话,只从客观因素上找学不好的原因。后来他 认识到英语非常重要,是90年代知识分子必备的一门知识。从此 他一反过去的作法,上课时精神高度集中,主动坐在第一排,课后 抓紧复习。一年下来,他在全国CET4级通考中成绩优秀,获全校 第一名。他的照片醒目地张贴在教学大楼的走廊墙壁上,成为全校 同学学习的榜样。每当请他讲体会时,他总是说“功夫不负有心 人”,鼓励别人下功夫。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如果他当初的一些消极 想法得不到克服,主观能动性调动不起来,很可能就此放弃英语学 习,根本谈不上在客观条件没有改变(他还是北方人、还是来自普 通中学、来自农民家庭、教学条件和教学法没有变等)的情况下取 得如此好的成绩。由此可见,对于每一个具体的人来说,如果英语 没有学好,应该积极地从主观上找原因。



1楼2008-07-14 17:11回复

      一与这位同学的情况相类似的是一位来自吉林的同学。“中学阶 段的英语是混过来的,从来没有认真学过”(本人语),但依仗着数 理成绩尚好通过了大学入学考试,入学后英语摸底测验只得30 来分,很多基本的英语知识都不会。要想在学好大学英语的同时把 中学的英语知识补上,难度比较大,他缺乏信心,产生了退学的念 头。所幸他的班主任是一位对于英语重要性有充分认识的本科毕 业生,,他耐心地做这位同学的思想工作,帮助他树立起信心,同时 帮助他补习中学英语。就这样,通过一年多的努力,顺利地在规定 的时间里通过了CET4考试。从此,他对英语学习产生了兴趣,抓 紧时间自学,力争通过CET-6考试。

    4. 62岁老人的听力提高比年轻大学生快

      一位50年代留苏人员,60多岁了,过去从来没有正规地学习 过英语,只是工作之余断断续续地学习过一些,也能阅读与自己专 业有关的书面资料,但是语音知识比较差,听力不行。 1995年他与 其他近年来毕业的大学本科生和硕士生一起,用逆向法学习英语 时,不因为自己年高而放松要求,而是脚踏实地,严格按照逆向法 的要求听写录音带,一个词一个词、一句话一句话地抠。并且把这 个学习态度应用到阅读和文章翻译上,对于文章中的每一句话,一 个词,都力求搞懂,而不是想当然或靠专业知识的支撑进行猜测。

    5.其他例子

    (1)一位20多岁的大学毕业生在工作中深感英语的重要,想 进一步学习,但是缺乏信心。后来他把自己的情况与作者的情况进 行了对比,对笔者说:“你45岁时下决心进一步学习英语,用了一 年多一点的时间达到了目的。就假定我的智力水平不如你高,比你 笨,难道就笨到用20多年也学不会的程度吗?显然是不会的。所 以只要我现在下决心学, 20年以后,不也就达到你现在的水平了 吗?这样一想,信心就来了”。从此他脚踏实地用逆向法苦学苦钻, 对照录音带,逐词逐句校正发音,一年后不但阅读能力得到了提 高,“听”和“说”的能力也提高了。只要学校里举行英语演说活动, 他必登台,而且可以发表即席讲话。

    (2)河南省一位学电子工程的大学生,通过了CET。4以后,采 用逆向法逐词逐句地抠了一年左右的慢速英语广播,在1992年 举行的全省非英语专业学生演说竞赛中名列前茅,评委中的外籍 教师以为他受过专门的口语训练,随后又在河南省英语工作者演 说大奖赛中获奖(注意:他当时还是学生,并不是英语工作者)。其 实他所在的学校从来没有外籍教师,平时也没有机会与外国人对 话,他完全是对照着录音带,逐词逐句地模仿播音员的语调,一遍 一遍地“说”,口语能力才得以提高的。

     

    


    2楼2008-07-14 17:1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