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吧 关注:16,751贴子:151,771
  • 11回复贴,共1
冯友兰的文章《人生的境界》 被选取高中课外教材,他分了四种境界 自然境界 功利境界 道德境界 天地境界(哲学境界)
而他指出后两种是人该达到的境界
自然境界是容易达到的,想起做什么就做什么,没有什么为利益而做,只是觉得该这样做,像孩子一样。
功利境界,有了生存意识,做对自己有利的事情
道德境界,意识到自己是社会一员,开始有社会责任感,考虑每个人的利益,做对社会有意义的事情
天地境界 有道德境界的意识甚至无视自己的利益,有无私的奉献精神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6-02-22 01:01回复
    【再探德与法】
    道德,古今圣哲对它也无总结、定义,很多人对它是模糊、漠视,认为除孝敬、助人、诚信等事例之外还有别的吗?有,它涵盖每人的一切思想和言行,是深植于良心上默认共识的一条人间大道理,是一切是、非、对、错、积德与缺德的分辩器,凡正常成人都会扪心自明的,只不过表现出在言行上,因自身利害趋使,就有千差万别的好坏品德之分了。因法律寓居道德中,故审判时弄清思想企图很重要。总之,法律讲的是公道、是该不该;道德讲的是不图利己的付出、超出应该之外的奉献,对吗? 卢建申


    3楼2016-02-25 11:31
    回复
      最基本的,应该达到道德境界。


      4楼2016-02-28 00:09
      收起回复


        7楼2016-02-28 19:03
        回复
          【再探道德6】
          “凡一切不图报偿的公正利他利众的科学思想和言行都是道德的“,我想凡在地球上聚居有二人以上的社会中,不论贫富贵贱都不能脱其规范,并把道德逐渐入法律的硬性规定中,故合称道德。因动物的自私天性,若全放任妄为,势必沦为弱肉强食、无理无序的兽性中,从而可知道德、法律的起源本是多数人们真实意愿的相互规约,只因后来胜者王侯们,偏私利、费平等而法不能独立,尤其韩非子为秦始皇利用之法最典型。
          即然谁也离不开德、法的护卫,故当你我他遇难倒地时都应互相科学救助----道德。还有都厌恶的随地吐痰、狗屎、乱扔垃圾等,那不是损人利己的缺德行为吗?道德广泛涵盖人類共存的一切爱、憎感中,几乎所有思想言行都可用积德与缺德来衡量,明此理、能克己的人越多,社会的坑骗、假冒、贪污、传销、盗、赌······就越少。2754822592@qq.com卢建申


          10楼2016-03-05 11:11
          回复
            前两种境界是动物的境界,第三种是人应有的境界,第四种是圣人的境界。


            IP属地:安徽12楼2016-03-22 21:04
            收起回复
              对于德的认知只停留在修身层次


              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6-03-30 15:10
              回复


                15楼2016-03-30 17:0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