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兴汉服吧 关注:7贴子:233

【转帖】【汉家天下】科普——几千年来那些被遗忘的习俗。(转)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先秦】
周 (郑国) 踏青
溱洧河畔钟鼓交,踏青游人乐陶陶。红男绿女佩香草,两情相悦赠芍药。 《诗经·郑风》有一首民歌《溱洧》,其中说:一对青年男女,要到溱洧二河边上去看集会,他们相互逗笑,并赠送芍药。高亨《诗经今注》说:『郑国风俗,每逢春季的一个节日(旧说是夏历三月初三的上巳节),这首诗正是叙写这个集会。』实际上,郑国的上巳节是我们已知的最早的情人节。后来才移到七月七日。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6-02-05 11:51回复
    【汉】
    汉 六博
    六白六黑十二棋,双方相争博一局。只缘获筹心欢悦,废寝忘食仍嗜迷。
    六博在汉代流行。出土汉俑即有二人对坐六博者。鲍宏《博经》:『用十二棋,六棋白,六棋黑,所掷头,谓之琼。』每人六棋,局分十二道,中间横一空间为水,放鱼两枚。博时先掷采,后行棋。棋到水处则食鱼,食一鱼得二筹。更多具体玩法,已失传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6-02-05 11:52
    回复
      汉 弄剑与踏杯舞
      壮夫弄剑不弄丸,上下青光慑人寒。长袖应随笙鼓乐,跳踏圆杯舞君前。 四川出土汉画像砖中百戏部分有『跳丸』或称『弄丸』者,一男子赤上身,双手上举,空中有五个圆球,加其手中一球当为六球。汉代壁画百戏中亦有一人在弄六丸、梳髻着衣,似为妇女。沂南汉墓石刻百戏中一赤上身男子,所弄为四把短剑。:我国的杂技在两千多年前便有了相当高超的水平。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6-02-05 11:53
      回复
        【晋】
        晋 流觞赋诗
        修禊文会聚溪头,羽觞载酒曲水流。酣饮赋诗联佳句,留得美名在士俦。 《论语》:『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证明周代已有到水边洗涤污浊、消灾去病之俗。所谓修禊,即指临水洗濯以除不祥。到晋代,变为临水流杯的文人聚会。《荆楚岁时记》:『』东晋时,王羲之曾于上巳在会稽山阴兰亭举行修禊之会,并作有《兰亭叙》。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6-02-05 11:54
        回复
          晋 重阳 饮菊花酒
          九月采菊酿酒香,来年开坛又重阳。畅饮何必陶隐士,难得佳节入醉乡。
          农历九月九日,二九相重,称为『重九』。古人认为九是阳数,所以又称『重阳』。汉代已有重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的风俗。饮菊花酒的时代,一般认为是从晋代陶渊明赏菊饮酒而来的。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6-02-05 11:55
          回复
            晋 斗鸡
            斗鸡芥翼争英雄,双距利刃逞威风。羽毛飞扬分胜负,终在纨绔欢乐中。
            斗鸡在战国时期已很盛行。《国策·齐策》:『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琴、斗鸡、走犬。』《史记·袁盎晁错列传》:『盎免病居家……相随行斗鸡走狗。』寒食斗鸡在魏晋时尤盛。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6-02-05 11:56
            回复
              【南北朝】
              北朝 踏青
              北国三月沐春风,香车纷然乐踏青。游人谁顾杨柳绿,竞看佳丽映桃红。
              踏青之俗早在汉代之前已经盛行,《晋书》载:每年三月初一至初三,人们出外踏青。到了唐代更为盛行。如杜甫有『江边踏青罢,回首见旌旗。』孟浩然有『岁岁春草生,踏青二三月。』诗句,可见当时踏青之风。宋代在清明时踏青,吴惟信的《苏堤清明即事》:『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6-02-05 11:58
              回复
                【唐】
                唐 饰梅花妆
                传说 宋武帝时,寿阳公主在人日卧含章殿,檐下梅花飘落在公主额上,形成一种装饰;宫女效之,以红点额为『梅花妆』。此俗传至唐宋 ,妇女多在脸上画各式图案;有『斜红、面靥』等名目;涂唇有『万金红、大红、内家圆』等名目。其实 ,妇女在脸上点画装饰,早在春秋战国时已经兴起了;长沙出土楚国女俑的脸上就有圆点的图案可证。到唐代发展为往脸上贴金箔花钿,成为一种化妆时尚。


                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6-02-05 11:58
                回复
                  唐 放灯
                  火树银花不夜天,游人元宵多留连。灯山星桥笙歌满,金吾放禁任狂欢。
                  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故称『元(月)宵(夜)』。道家以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早在汉代已有庆贺元宵之俗,至唐规模更为盛大。苏味道的《正月十五日夜》诗:『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游伎皆浓李,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成为元宵诗经典之作


                  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6-02-05 11:59
                  回复
                    唐 送穷
                    年年晦日送穷神,柳车草船载出门。沥酒再拜早离去;老穷方走新穷临。
                    送穷之俗,自汉已有之。西汉扬雄有《逐贫赋》。据《金谷园记》云:『高阳氏子瘦约,好衣敝衣食糜。人作新衣与之,即裂破以火烧穿著之。宫中号曰穷子。正月晦日巷死。今人作糜,弃破衣,是日祀于巷,曰送穷鬼。』传说穷神穿破衣,吃稀饭;在正月最后一天死去。人们在这天熬粥、扔破衣、结柳为车、缚草为船,在巷口焚之。


                    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6-02-05 12:00
                    回复
                      唐 祭扫
                      寒食祭扫冢一堆,风吹旷野纸钱飞。黄泉不知生人泪 ;暮雨萧萧惆怅归。
                      《荆楚岁时记》载:『去冬节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禁火三日,造饧大麦粥。』按:传说介子推于三月五日为火所焚,国人哀之,每岁春暮,为不举火,谓之禁烟。唐王建《寒食行》:『寒食家家出古城,老人看屋少年行,丘垅年年无旧道,车徒散行入衰草,在唐代寒食扫墓,后来与清明祭扫合为一事


                      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6-02-05 12:01
                      回复
                        唐 走马射箭
                        垂杨金堤翠幕连,健儿走马射堂前。国家尚武多才俊,方显干城诸英贤。
                        孟浩然诗《上巳洛中寄王九迥》:『斗鸡寒食下,走马射堂前。』


                        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6-02-05 12:06
                        回复
                          唐 浴佛节
                          佛光普照遍长安,吃斋诵经建寺庵。居士男女多布施;为求来生结善缘。
                          相传夏历四月初八日为释迦牟尼生日,佛寺常于此日诵经,以各香浸水灌洗释迦之太子诞生像;纪念佛之诞生,称为浴佛节。唐代佛教信仰极盛,长安善男信女多于此日施舍。此风迄宋明依然。《东京梦华录》:『四月八日佛生日,十大禅院各有浴佛斋会,煎香药糖水相遗,名曰浴佛水。


                          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6-02-05 12:07
                          回复
                            唐 拜新月
                            妆楼鸾镜拜月明,再乞嫦娥驻美容。蛾眉新月今相似,如水流年叹无情。
                            唐代妇女拜新月,多是祈求青春常驻。常浩《赠卢夫人》:『佳人惜颜色,恐逐芳菲歇。日暮出画堂,下阶拜新月。』中唐大历才子吉中孚之夫人张氏有《拜新月》之诗:『拜新月,拜月汝楼上;鸾镜始安台,蛾眉已相向。东家阿母亦拜月,一拜一悲声断绝。


                            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16-02-05 12:09
                            回复
                              唐 登乐游原
                              乐游原上游人多,重九登高乐如何。留恋夕阳无限好;寸阴难买莫蹉跎。
                              据《续齐谐记》载,东汉桓景跟费长房学道术。一日,费告知桓:九月九日有大灾,可速回家,让全家插茱萸,登高饮菊花酒,即能免灾。从此形成一种风俗。


                              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16-02-05 12:1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