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1日起,熔断机制正式实行,2016年1月4日,新一年A股的第一个交易日,在大家都还没明白什么是熔断机制的情况下,A股以千古跌停测试熔断机制给全国股民上了一课。什么是熔断机制,简单的说就是以沪深300指数为标的,当沪深三百指数涨跌幅达到5%的时候盘中停止交易15分钟的方式,15分钟后继续交易。当沪深300指数涨跌幅达到7%的时候,全天停止交易,以此来缓冲市场波动。熔断机制是为了应对股灾的再次发生,缓解市场恐慌而仿照美国的制度推出的,那么,为什么刚实行熔断机制实行后的第一个交易日反而适得其反,千古跌停了呢?这个问题比较复杂,我也只能站在我的认识范围内去解答了。我的同事对本次千古跌停的概括是,市场利空预期在制度漏洞下加大了释放力度,我觉得很对。预期利空有什么?最大的利空就是1.股灾后7月8号国家为了维稳市场,规定半年内大股东不得减持,而这个限制将在1月8号解除,市场对大股东积压了半年的减持短时间内涌出导致大量抛压的恐慌。而随着解禁大限的临近,元旦期间并没有出台相关政策,来引导大股东有序解禁。2.大部分的融配资机构,和部分的基金等投资机构,在熔断机制推出后,要求,第一次触发5%熔断后,重新开始交易时要强制减仓。这样的应对是为了控制机构的风险,但是这也导致了,下跌5%熔断后,触发7%的二次熔断几乎成了必然,因为一次熔断后,会有很多机构不计代价的抛售筹码减仓。这也是为什么很多股票在一次熔断停止交易15分钟时候走的还是很好,但是开始交易后却很快大单涌出奔着跌停去了的原因。而且,不少机构也意识到这个一次下跌熔断后几乎必然导致二次熔断的问题,所以,他们在沪深300下跌超过4%的时候基本就不买只卖了,这样应对同样是为了控制风险,但是这样又导致了沪深300下跌4%后基本就冲着5%熔断去了,冲着5%后7%又几乎成了必然。所以,熔断机制从这个角度讲某种程度上是加剧了股灾发生的概率。那么为什么有股灾呢?或者说是股灾最主要的导火索是什么呢?源头追溯应该追溯到融配资等杠杆资金参与股市,杠杆资金通俗讲就是自己有一万元到机构那里把这一万给机构,机构给你超过你本金数量的股票账户供你操作,也就是用一万“借”几万元入市炒股,这部分资金多起来以后就面临两个问题。这里用1万配5万来举例,也就是1:4的杠杆,配资者用一万元可以到配资机构拿到5万元的账户操作,这里面他的自有资金是1万,机构资金为4万,对于配资者来说,由于自有资金只有25%,如果自己全仓操作股票,股票下跌10%,那么5万市值亏损为5千,自有资金的1万损失是50%,也就是盈利亏损被成倍放大,这就导致了精明的配资者会在行情转差后立马减仓或者清仓,以此来减小损失,这样行情转差时候在这部分抛压的作用下行情会走的更差。对于配资机构来说,他们要保证自己4万的资金不受损失,因此,等到客户资金还没亏完之前就要回收本金来控制风险,比如,以客户资金亏损50%作为警示要求追加保证金,以客户资金亏损70%作为强制平仓冻结账户的标准,那么,当市场连续走差后,一旦触发机构的平仓线,他们会不计代价的抛售股票平仓,回笼资金。这样就导致行情走差比较严重时会推向千古跌停的极端情况,也导致了很多股票下跌一旦超过7%就会有不少大单涌出,冲着跌停去了。看懂了就明白为什么去年的行情进入了一个慢涨快跌的节奏(融配资的运行),也明白了,熔断机制不修改的情况下,下跌5%熔断后再次触及7%的熔断几乎是必然。
因此,制度层面不做实质修改的情况下,16年股市运行模式有几个要领。1.市场的运行节奏依然是快跌慢涨,也就是下跌跌起来速度快,跌幅大(单日),时间短。上涨涨起来速度慢,涨幅小(单日),时间长。2.沪深300指数下跌触发5%熔断后,触及7%熔断几乎是必然,上涨却不一定。3.指数单日大跌超过5%的情况数量远远多于单日大涨超过5%的情况。
因此,个人操作上有几个技巧。1.行情不好赶紧减仓不要贪,行情企稳选好股票耐心持有。(快跌慢涨)2.沪深300下跌超过4%作为一个清仓减仓标志,避免后面触及7%的熔断,当日熔断次日可回补。
应一学弟邀,写来献给有缘人,一字一句码的
!
因此,制度层面不做实质修改的情况下,16年股市运行模式有几个要领。1.市场的运行节奏依然是快跌慢涨,也就是下跌跌起来速度快,跌幅大(单日),时间短。上涨涨起来速度慢,涨幅小(单日),时间长。2.沪深300指数下跌触发5%熔断后,触及7%熔断几乎是必然,上涨却不一定。3.指数单日大跌超过5%的情况数量远远多于单日大涨超过5%的情况。
因此,个人操作上有几个技巧。1.行情不好赶紧减仓不要贪,行情企稳选好股票耐心持有。(快跌慢涨)2.沪深300下跌超过4%作为一个清仓减仓标志,避免后面触及7%的熔断,当日熔断次日可回补。
应一学弟邀,写来献给有缘人,一字一句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