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土著吧 关注:7,912贴子:72,845

说一说老北京独有的民间手工艺术品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6-01-02 12:15回复
    北京鬃人
    北京鬃人是受皮影戏和京剧影响而产生的,人物造型的身高一般约9-16厘米,设计巧妙、制作精细。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6-01-02 12:16
    回复
      北京鬃人始创于清朝末年,距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头和底座采用胶泥脱胎,是用胶泥做头和底座,用秫秸杆做身架,外绷彩纸(或色绸)外衣,并絮少许棉花,然后依据人物故事勾画脸谱,描绘服饰,底座粘一圈约二三厘米长的猪鬃,便制作成一个生动的鬃人,数个鬃人组成一组戏剧人物,按京戏中的生、旦、净、末、丑,放置于铜盘中,只要轻轻敲打铜盘的边,靠猪鬃的弹力,盘中的人物便会舞动起来,再配上京剧的唱腔,就如同真人在舞台上演出,展现了古典文学和戏曲艺术的魅力。所以老北京人也称它为“铜盘人”或“盘中好戏”。或者干脆叫它“铜茶盘子戏”。 这一独特的绝活是结合了京剧文化、物理学和力学的概念,窍门就在它下面的底盘上,鬃人的底部都粘上一圈鬃毛,而且具有弹性,敲打的时候运用铜盘和鬃毛的振动作用,带动鬃人有规律的转动,鬃人是唯一动态表现的民间手工艺品。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6-01-02 12:16
      回复
        北京鬃人已经获得北京市级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认证保护。第三代鬃人传人-鬃人白-白大成、白广成兄弟是唯一传承制作人。“登长城,吃烤鸭,看京剧,带回盘中戏”。鬃人是北京独有的特色传统民间手工艺品。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6-01-02 12:17
        回复
          鬃人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6-01-02 12:20
          回复
            面人
            面人也称面塑,是一种制作简单但艺术性很高的民间工艺品。它用面粉、糯米粉为主要原料,再加上色彩,石蜡、蜂蜜等成分,经过防裂防霉的处理,制成柔软的各色面团。


            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6-01-02 12:21
            回复
              面人也称面塑,是一种制作简单但艺术性很高的民间工艺品。它用面粉、糯米粉为主要原料,再加上色彩,石蜡、蜂蜜等成分,经过防裂防霉的处理,制成柔软的各色面团。


              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6-01-02 12:21
              回复
                北京传统民间面人 值得收藏的工艺品
                捏面艺人,根据所需随手取材,在手中几经捏、搓、揉、掀,用小竹刀灵巧地点、切、刻、划、塑成身、手、头面,披上发饰和衣裳,顷刻之间,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便脱手而成。婀娜多姿、衣裙飘逸的美女、天真料漫的儿童,以及各种神话故事、戏剧、历史人物精致的玻璃框内,就成为人们喜爱的工艺美术品。


                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6-01-02 12:21
                回复
                  面塑体积小、便于携带,又经久不霉、不裂、不变形、不褪色,因此为旅游者喜爱,是馈赠亲友的纪念佳品。外国旅游者在参观面人制作时,都为艺人娴熟的技艺、千姿百态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所倾倒,交口赞誉,称北京面塑为“中国的雕塑”。


                  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6-01-02 12:21
                  回复
                    景泰蓝
                    景泰蓝,北京著名的汉族传统手工艺品,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又称“铜胎掐丝珐琅”,俗名“珐蓝”,又称“嵌珐琅”,是一种在铜质的胎型上,用柔软的扁铜丝,掐成各种花纹焊上,然后把珐琅质的色釉填充在花纹内烧制而成的器物 。因其在明朝景泰年间盛行,制作技艺比较成熟,使用的珐琅釉多以蓝色为主,故而得名“景泰蓝”。


                    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6-01-02 12:23
                    回复
                      景泰蓝[1]又称“铜胎掐丝珐琅”,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是最具民族特色的北京手工艺品之一,它采用金银铜及多种天然矿物质为原材料,集美术、工艺、雕刻、镶嵌、玻璃熔炼、冶金等专业技术为一体。古朴典雅,精美华贵,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深刻文化内涵,被称为国宝“京”粹,2006年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适用于鉴赏收藏、商务礼品、日常用品、室内外建筑工程装饰等。


                      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6-01-02 12:23
                      回复
                        明清时期的景泰蓝制品,大都是供皇宫御用,直到清朝后期才作为商品出现在市场上。据有关史料记载,景泰蓝从道光年间开始出口。1904年,在美国芝加哥世界博览会上,景泰蓝“宝鼎炉”获得一等奖,后又在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再获一等奖。由此景泰蓝在国际上声誉大振。


                        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6-01-02 12:24
                        回复
                          景泰蓝


                          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6-01-02 12:25
                          回复
                            雕漆
                            雕漆是中国传统民族艺术,至少有一千四百余年历史。横跨唐、宋、元、明、清五个朝代,在明清两朝还是皇家宫廷工艺器物,历来具有崇高的社会地位和艺术价值。雕漆在历史上又被称为:漆雕、剔红、剔黄、剔绿、剔犀、剔黑、剔彩、堆朱、堆漆,明朝中后期才统称雕漆。
                            雕漆是把天然漆料在胎上涂抹出一定厚度,再用刀在堆起的平面漆胎上雕刻花纹的技法。由于色彩的不同,亦有“剔红”“剔黑”、“剔彩”及“剔犀”名目。


                            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6-01-02 12:25
                            回复
                              雕漆


                              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16-01-02 12:2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