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熊吧 关注:2贴子:143
  • 2回复贴,共1
Buddhist music

佛教寺院在各种法事活动、节日庆典中所使用的音

乐。

公元前6~前5世纪,佛祖释迦牟尼在印度创立佛教

时就使用音乐,以“清净和雅”的吹唱来演说经法,约

在公元前 3世纪后,佛教音乐随着佛教逐步向亚洲和世

界各地流传。由于民族、地域各异,佛教音乐在流传过

程中,吸收着不同的民族民间音乐,从而产生不同风格

的佛教音乐。

约在东汉明帝年间(58~75)佛教传入中国。使来自

印度与西域的佛教音乐,掺杂了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因

素,因而中国佛教音乐既含有中国民族音调,又含有印

度或西域少数民族音调。《西河诗话》曰:“李唐乐府

有普光佛曲、日光明佛曲等八曲,入娑陀调;释迦文佛

曲、妙华佛曲等九曲,入乞食调;大妙至极曲、解曲,

入越调;摩尼佛曲入双调;苏密七具佛曲、日腾光佛曲,

入商调;婆罗树佛曲等四曲,入羽调;迁星佛曲,入般

涉调;提梵入移风调。”说明这些佛曲已具有中国民族

民间的风格特色。到隋唐时期,随着佛教各宗派的繁荣,

佛教音乐也达鼎盛阶段。

佛教直接使用的音乐是赞呗(或称梵呗、梵文叫做

“pāthake”),它以短偈形式赞颂佛与菩萨,其形式有

独唱、齐唱或合唱,亦可有乐器伴奏。赞呗主要用于讲

经仪式、六时行道(后带朝暮课诵)与道场忏法,有时

也用于一般斋会。赞呗传入中国,由于梵音与汉语的结

构不同,无论用梵腔以咏汉语,或用汉曲而歌梵声,都

有困难,故佛教初入中国,所译佛经甚多,而印度赞呗

音乐未能得到广泛地传播与应用。中国佛教赞呗相传始

于曹魏陈思王曹植删治《瑞应本起经》,制《太子颂》

和《赕颂》(见《高僧传》卷十三经师论)。赞呗在中

国六朝分为转读、梵呗与唱导 3部分。唐以前流行的赞

呗有《如来呗》、《处世呗》、《菩萨本行经》,近代

讲经改唱《钟声偈》、《回向偈》等。

佛教另一使用音乐的场合为讲唱佛经的变文。变文

又称唱文、讲唱文、缘起等,是一种说唱音乐。佛教认

为其歌唱极为重要,《高僧传》曰:“转读之为懿,贵

在声文两得,若唯声而不文,则道心无以得生;若文而

不声,则俗性无以得生。”变文的说唱音乐,部分吸收

了印度佛教音乐风格,同时也多采用中国民间音乐音调,

如宋代乌龙山少康法师讲唱的变文“皆附会郑卫之声变

体而作,非哀非乐,不怨不怒,得处中曲韵”(《宋高

僧传》卷二十五本传)。

佛教寺院在一些佛教仪式和佛教节日中,常常利用

乐舞和百戏,来宏扬佛教。《洛阳伽蓝记》载:景乐寺

“至于六斋,常设女乐,歌声绕梁,舞袖徐转,丝管寥

亮、谐妙入神”;景明寺一千多佛像出街时“香烟似雾,

梵乐法音,聒动天地、百戏腾骧、所在骈比”。

中国南方与北方的佛教音乐风格不同,北方雄劲爽

利、朴素易懂;南方细腻艳逸、委婉曲折。北方系统以

五台山寺庙音乐为代表,南方系统以峨嵋山寺庙音乐为

代表。形成不同风格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佛教传派各

异,另一方面主要是由于各地民间音乐风格不同的影响。

佛教音乐常使用的乐器,管乐器有笙、管、笛等,打

击乐器有鼓、磬、钟、锣、铙、钹、木鱼等,也常使用

琵琶、三弦等。

佛教音乐的曲目,有些尚保留在当今寺院中。在敦

煌杂曲中还保留一部分佛教鼎盛时期的作品。 


IP属地:江苏1楼2008-06-27 15:18回复
    • 124.156.97.*
    学习了!顶.


    2楼2008-06-27 15:25
    回复
      谢谢建海兄弟的帖子.


      3楼2008-06-27 15:2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