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考级项目吧 关注:4贴子:79
  • 0回复贴,共1

明年将首次增设“国学教育本科专业”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但自鸦片战争之后,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的冲击下,中国社会在接受“西学东渐”的同时,也疏远了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近几年越来越受关注,各校纷纷在课程中增加了与“国学”有关的元素,而全国的“国学教师”有多达百万的缺口。为改变这一状况,明年教育部的高校专业设置中将首次增设“国学教育本科专业”。
  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正是本着这样深刻的认识,近年来,包括官员国学教育在内的传统文化教育,正在整体推进中。至2015年5月,国家相关教育部门已完成了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全国领导干部国学教育系列教材等的研发工作,教育部门还首次提出,中小学阶段传统文化教育的目标是“青少年完美人格教育”。
  教育部“十二五”规划课题《传统文化与中小学生人格培养研究》课题组执行主任张健介绍说,目前国家提倡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至少应该包括国学经典、传统艺术和民俗文化三部分。但一些学校认为,学学《弟子规》、背背《论语》就是国学教育了,忽视了传统文化中经典、艺术、民俗的相互关联性和整体性,没有从各年龄段的差异性去构建完整的中小学传统文化课堂。另一方面,想找到各领域文化融会贯通的国学教师也是个难题。教国学的老师应该精通儒释道兵医艺多个门类的文化,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但目前,并没有哪所高校专门培养“国学人才”,甚至没有“国学专业”。据悉,从明年开始,教育部将在高校本科专业增设“国学专业”,目前东北师大、北京联合大学等高校已经在考虑招收“国学专业”学生。
  国学教育对中国人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对早已存在于自己血液中的“根本”,进行系统的寻找、梳理和审视。一个人看不清楚自己的“根”,不知道自己从何处来,也无法知道自己应向何处去,一个国家何尝不是如此?学习传统文化不仅是寻根之旅,也是寻回自信的旅程。一个人没有起码的自信,就不可能取得成功,一个国家要屹立于世界之林,自信更是必不可少。
  国学蕴含着中国人完整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构成了国家的文化底蕴,“国学热”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也是对传统文化充满温情的致敬。当然,表达敬意并不是学习的最终目的,通过国学教育达成多元开放的文化心灵,汲取传统经典中自强不息的进取意识,目前,北京的通州区和大兴区也在使用中小学传统文化教材。教材试点工作将于今年完成,之后该套教材将申报国家级教材,通过验收后将向全国推广。
全国青少儿国学教育委员会官网:http://www.gxjywyh.com/


1楼2015-11-13 09:39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