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介紹一下【明朝衮服】,也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龍袍
明朝衮服均饰十二章案,即日、月、星辰、山、龙、华虫、宗彝、藻、火、粉米、黼、黻以及十二团龙,左右两肩各一、前后身各三、左右两侧各二。日、月亦分布在两肩,星辰、山分布于后,华虫饰于两袖,宗彝、藻、火、粉米、黼、黻分别饰于前后襟的团龙两侧。
十二章紋飾
十二章图案各有深刻的寓意。据载,十二章图案起源甚早,早在周朝以前即已成为天子礼服上的装饰。
日、月、星辰称为“三光”,取其“照临”之意。
山,能行云雨,人所仰望,取其镇重之意。
龙,变化无方,取其神。
华虫为雉,文采昭著,取其文。
宗彝,为宗庙祭器,绘虎、蜼二兽,取其祀享之意;又有一种说法认为,宗彝绘虎,是取其严猛,绘“蜼”(一种长尾猴),是取其智。遇雨以尾塞鼻是其智。
藻,水草之有文者,取其文,取其洁。
火,取其明,取其炎向上。
粉米,即白米,取其洁白能养人。
黼作为斧形,刃白而銎黑,取其能断之意;又有一说,按八卦方位,白为西方之色,黑为北方之色,黑白之交(即西北方)为八卦中的乾位,乾为天、为阳,故象征刚健能断。
黻形为“亜”,一说认为是古“弗”字,取“拂弼”之意;另一说认为,是两“己”或两“弓”相背,取臣民背恶向善之意,亦取君臣离合,去就之理。
这十二间图案,虽然古人释意不尽相同,但都具有美化王权的政治意义。
明朝衮服均饰十二章案,即日、月、星辰、山、龙、华虫、宗彝、藻、火、粉米、黼、黻以及十二团龙,左右两肩各一、前后身各三、左右两侧各二。日、月亦分布在两肩,星辰、山分布于后,华虫饰于两袖,宗彝、藻、火、粉米、黼、黻分别饰于前后襟的团龙两侧。
十二章紋飾
十二章图案各有深刻的寓意。据载,十二章图案起源甚早,早在周朝以前即已成为天子礼服上的装饰。
日、月、星辰称为“三光”,取其“照临”之意。
山,能行云雨,人所仰望,取其镇重之意。
龙,变化无方,取其神。
华虫为雉,文采昭著,取其文。
宗彝,为宗庙祭器,绘虎、蜼二兽,取其祀享之意;又有一种说法认为,宗彝绘虎,是取其严猛,绘“蜼”(一种长尾猴),是取其智。遇雨以尾塞鼻是其智。
藻,水草之有文者,取其文,取其洁。
火,取其明,取其炎向上。
粉米,即白米,取其洁白能养人。
黼作为斧形,刃白而銎黑,取其能断之意;又有一说,按八卦方位,白为西方之色,黑为北方之色,黑白之交(即西北方)为八卦中的乾位,乾为天、为阳,故象征刚健能断。
黻形为“亜”,一说认为是古“弗”字,取“拂弼”之意;另一说认为,是两“己”或两“弓”相背,取臣民背恶向善之意,亦取君臣离合,去就之理。
这十二间图案,虽然古人释意不尽相同,但都具有美化王权的政治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