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国演义》专题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三国演义》第一回引言
一、作家作品
罗贯中,元末明初小说家。名本,别号湖海散人。太原人。生卒年不详。
《三国演义》又称《三国志通俗演义》,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章回体小说。全书共120回,描述了从东汉中平元年(18年)的黄巾起义(第一回:宴桃园豪杰三结义 斩黄巾英雄首立功),到西晋武帝司马炎太康元年(280年)司马氏灭吴统一中国的将近一个世纪(一百二十回:荐杜预老将献奇谋)中,魏、蜀、吴三国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历史。作者依据陈寿《三国志》提供的历史材料,博采裴松之的《三国志》补注所保存的大量史料,吸取了民间三国故事和艺术的丰富营养,并结合自己参加元末农民起义军的生活经历,发挥个人的艺术才能,形象生动地描述了近一百年中浩瀚繁富的历史。小说中也有不少虚构加工的地方。前人说《三国》“七分实,三分虚”,就指出了其中虚构与真实的大致比例。
这部古典小说名著刻画了曹操、刘备、诸葛亮、关羽等众多的历史人物,寄托了作者个人的爱憎情感,揭露了封建统治集团之间政治的、军事的、公开的、隐蔽的矛盾斗争,表现了封建统治阶级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伎俩和诡计,也揭示了农民无法生活、挺而走险、纷纷起义的真实历史背景和原因,艺术上取得很高的成就,把章回体小说推向成熟的阶段。
小说有鲜明的“尊刘贬曹”思想倾向。由于成书主要在民族矛盾、阶级矛盾尖锐的宋元时期,于是,偏安一隅而打着“兴复汉室”旗号的刘备集团,被人们借来喻指汉族政权;而盘踞北方的曹魏集团则被用来借喻正统政权的篡夺者。小说中“尊刘贬曹”的倾向,包含着民族意识和正统观念。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三国演义》第一回引言
一、作家作品
罗贯中,元末明初小说家。名本,别号湖海散人。太原人。生卒年不详。
《三国演义》又称《三国志通俗演义》,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章回体小说。全书共120回,描述了从东汉中平元年(18年)的黄巾起义(第一回:宴桃园豪杰三结义 斩黄巾英雄首立功),到西晋武帝司马炎太康元年(280年)司马氏灭吴统一中国的将近一个世纪(一百二十回:荐杜预老将献奇谋)中,魏、蜀、吴三国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历史。作者依据陈寿《三国志》提供的历史材料,博采裴松之的《三国志》补注所保存的大量史料,吸取了民间三国故事和艺术的丰富营养,并结合自己参加元末农民起义军的生活经历,发挥个人的艺术才能,形象生动地描述了近一百年中浩瀚繁富的历史。小说中也有不少虚构加工的地方。前人说《三国》“七分实,三分虚”,就指出了其中虚构与真实的大致比例。
这部古典小说名著刻画了曹操、刘备、诸葛亮、关羽等众多的历史人物,寄托了作者个人的爱憎情感,揭露了封建统治集团之间政治的、军事的、公开的、隐蔽的矛盾斗争,表现了封建统治阶级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伎俩和诡计,也揭示了农民无法生活、挺而走险、纷纷起义的真实历史背景和原因,艺术上取得很高的成就,把章回体小说推向成熟的阶段。
小说有鲜明的“尊刘贬曹”思想倾向。由于成书主要在民族矛盾、阶级矛盾尖锐的宋元时期,于是,偏安一隅而打着“兴复汉室”旗号的刘备集团,被人们借来喻指汉族政权;而盘踞北方的曹魏集团则被用来借喻正统政权的篡夺者。小说中“尊刘贬曹”的倾向,包含着民族意识和正统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