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平台吧 关注:127,159贴子:638,873

反社会人格障碍。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5-11-01 10:34回复
    一、突出特点
    行为具有悖离社会规范的倾向,且在损害社会和他人利益后,没有愧疚之心。
    他们以满足个人欲望为唯一的考虑,从不知顾及他人。
    反社会人格者在童年、少年时期即有明显的越轨倾向,有品行问题如偷窃、斗殴、吸毒、逃学、性罪错的记录。
    反社会行为是违背社会行为、道德规范,损害社会或公众利益的行为。而反社会行为的个体一部分有其独特的反社会人格特征,这就是一种人格障碍。
    这种人格障碍往往产生反社会的犯罪行为。
    有这种人格特征的人的基本特点是,缺乏道德情感,没有耻辱、内疚感。
    对人冷酷无情,不为别人着想,缺少怜悯、同情心,干了损害他人的事,给他人带来极大的痛苦却一点不难过。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5-11-01 10:36
    回复
      二、反社会人格的特点
      1. 相貌智力均在中等以上,给人的第一印象,常使人产生好感。
      2. 不带有精神分裂的症状,思维并不紊乱,也没有幻觉与妄想现象。
      3. 不带有焦虑症与情感障碍的症状,情绪既少焦虑,也少激动。
      4. 对人对事既无责任心,亦无义务感;因此,在言行上无法取信于人。
      5. 缺乏坦诚气慨,予人以虚伪印象。
      6. 知过而不思悔改,且无羞耻之心。
      7. 所表现之侵犯别人的行为,事先并无明确动机或计划,多系起于隐蔽性的冲动。
      8. 缺乏是非善恶判断能力,不能从失败经验中获取教训。
      9. 极端自我中心;在损害别人利益以满足其私欲之后,不肯对人回报,甚至不愿付出应有的亲情与爱意。
      10. 情感冷漠而缺乏变化,不似常人般受外因感动而喜怒哀乐的表情。
      11. 缺乏领悟能力,不能见贤思齐,不能从别人的榜样行为中学习改变自己。
      12. 虽不关心别人,却强烈需求别人的关注与信赖。
      13. 常在幻想状态下对人表现恶作剧行为;以粗鄙丑陋的言行惹人厌恶。尤以酒后为然。
      14. 不显示有自杀倾向。
      15. 在两性关系上,纯以自我满足为出发点,与异性往从不认真,从不向对方付出真心与爱情。
      16. 生活无目标,无计划,也无方向;在生活中的一切活动,对其自身幸福而言,都是一些自毁行为。(据张春兴的《现代心理学》)。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5-11-01 10:37
      回复
        三、病因
        反社会人格是在个体与环境相互影响的过程中养成的。
        童年时期的经验对反社会人格的形成有重要作用。
        精神分析认为,反社会人格之所以自私自利,无道德心,无羞耻感,乃由于个体"超我"没有得到适当发展。
        原因是儿童没有从父母那里得到合适的奖赏和惩罚,结果使儿童的"自我理想"和"良心"(超我的两个组成部分)得不到适当发展。
        行为主义的解释是,在儿童时期,好行为没有及时受到强化;坏行为受到强化;过分使用惩罚;过分使用奖赏。
        反社会人格障碍患者很少受到治疗,即使治疗也很难收效。因此,对反社会人格的防治尤为重要,应强调早期教育训练,在人格未成型之前采取措施。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5-11-01 10:37
        回复
          2. 其他的早年因素
          社会学家研究发现,恶略的家庭教育环境是反社会人格的基本条件。
          幼年父母离异、丧亲,失去家庭关怀、生活的支持。
          使儿童的情感是助,孩子的情感和人际态度产生逆反性危机。心理和精神病学家则认为,儿童在教养方面失助之后,处于孤立无援的焦虑状态。
          养子、遗弃、食物或性虐待,与正常儿童不同的处境使其形成对社会现象颠倒的认知和情感。
          所以儿童教育学家这样断言,反社会人格犯罪的早年都有一部奇特的非人的痛苦故事。
          精神病学者认为胆汁质气质和自律神经缺损易发生这种人格障碍。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5-11-01 10:38
          回复
            3. 心理指导建议
              1)对单亲家庭、非婚同居家庭、群居家庭等反常家庭的幼儿进行社会机构的监视,区别被伤害幼儿的等级,予以不同社会支持保障。
              2)对冲突性家庭对幼儿失助的不人道情况进行社会性专业咨询指导,建立抢救幼儿心灵伤害的救助中心建立国家的遗弃性流浪儿童的收容教养机制。
              3)对具有反社会倾向的家庭中的夫妻进行子女教育指导。
              4)对收容和救助的反社会人格障碍的少年,用发泄形倾诉和集体讨论法,引导他们认识产生的后果和危害,重新形成对人、对社会的温情。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5-11-01 10:39
            回复
              五、反社会型人格主要是基因决定:坏人是天生的吗?
              不管是高级干部犯法还是普通人中出了罪犯,我们通常总是从社会环境、从他的成长过程、他的家庭影响等方面找原因。
              现在有学者认为,这些人犯罪是因为他们“有非常强的基因影响痕迹”,为此,学者们正在寻找预知罪犯的方式。
              也许这有些匪夷所思,但你不妨把它看作一家之言。
              一项新的研究发现,反社会型人格主要是基因决定的。
              而此前人们普遍认为家庭和社会是影响一个人成长的主要因素。
              反社会型人格,是变态人格,也叫人格异常,在这类人中最容易发生违法犯罪。
              现在我们知道这部分人可不是少数,他们在人群中的比例高达1%以上。
              很多这样的人就在我们社会的各部门工作,而他们的一个犯罪类型就是腐败罪。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5-11-01 10:39
              回复
                病态人格实际上是人格的明显偏离。
                如果程度较轻,没有或很少会有社会功能障碍,仅仅是人格特征突出,但是如果程度严重就是精神病了。
                现实中,很多人存在病态人格,只不过在不同的时期程度不同而已。
                世界卫生组织在世界疾病分类中,将反社会型人格作为精神病的一种,精神病的具体分类为:
                偏执型人格障碍(偏执狂)、分裂型人格障碍、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冲动型人格障碍等。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5-11-01 10:40
                回复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也称为病态人格(psychopathy)。
                  这种病的患者因行为与社会规范相背离而引人注目,他们的表现有时像天才。
                  他们的认识完好,但行为不会深思熟虑,不考虑后果,常因微小刺激引起攻击、冲动和暴行。
                  这种人对他人的感受漠不关心,缺乏同情心。
                  忽视社会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和义务,长期对自己的行为不负责任。他们从无内疚感,不能从经验中吸取教训,不能与他人维持长久的关系,容易责怪他人,或为自己的粗暴行为进行辩解。
                  反社会型人格一般自儿童期就开始有表现,他们的行为受原始欲望支配,脾气暴躁、不重视人际关系,爱幻想;常违反社会规范。
                  由于反社会型人格者智力一般都正常,有社会责任能力,所以尽管人格异常,但他们违法犯罪仍要负法律责任。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5-11-01 10:40
                  回复
                    七、溯源:基因是病根
                    近年来,精神病研究的一大成就,是发现了反社会型人格的形成与基因的关系。
                    在此之前,人们曾经提出过无数理论,试图解释反社会人格的形成。很多学者认为成长环境、年幼时期受到虐待等因素,导致了反社会型人格的产生。
                    还有一些人发现,大脑的某些部位受到损害,也能产生反社会型人格。
                    甚至美国有一个学者提出,反社会型人格是大脑外伤引起的,他呼吁,只要能提供医生对犯罪者做的脑部扫描结果,证明大脑的某个部位确实受到破坏而产生了反社会型人格,就应免于死刑。
                    这一提法曾在美国引起轩然大波。
                    但是,所有的理论都没有给反社会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5-11-01 10:41
                    回复
                      但是,所有的理论都没有给反社会型人格的产生提供可信的解释。
                      伦敦精神病研究院的埃希·维丁(Essi Viding)博士说,如果家庭成长环境、少年遭虐待经历是导致反社会型人格形成的真正原因的话,如何解释有那么多家庭条件极好,从小在关爱中长大的孩子,对“学坏”有非常强的接受力,哪怕是非常微弱的影响,就可以毁掉他们一生。据此,她怀疑很可能是基因作祟。
                      不久前,埃希·维丁开始了一项针对4000对7岁左右的双胞胎进行的研究。
                      这些孩子们的老师曾经抱怨,其中一些孩子具有非凡的撒谎能力,甚至在老师中间搬弄是非。另一些老师则告诉埃希,有些孩子的心肠特别狠,不跟人亲近,做了错事也不认错。
                      埃希将这两类孩子分成两个组进行研究。
                      她相信对比基因完全相同的同卵双生双胞胎和有些差异的异卵双生的双胞胎,能够发现基因在人格形成其中扮演的角色。
                      在她即将出版的研究报告中,将首次宣布她的发现:心肠特别硬的反社会型人格类型中,大约70%的人是由于基因使然。
                      换句话说,反社会型人格的核心症状有非常强的基因影响痕迹。
                      接着,她又在两组儿童中试图排除一些情形最严重的极端个案,她说,除去极端的例子,大部分的儿童并不是那种强迫型的反社会型儿童,他们的手段显得高明,他们能在学校挑拨老师之间的关系;他们撒谎从来不眨眼,他们还表现出非凡的魅力——只要想接近某个人,他们就会这样做。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5-11-01 10:42
                      回复
                        她说,只有20%多冷漠无情类型的反社会型人格是由外界环境造成,在这些孩子中,她注意到一个类型,他们非常容易接受反社会型人格影响,形成反社会型人格行为。
                        这也是天生的,或者说由他们的基因决定的。
                        对于他们,再好的家庭环境都没有帮助,他们非常容易接受不良的影响,一旦发现这样的孩子,要在学龄前就进行矫正,否则只能看着孩子一天天变坏。
                        她同意,心理变态是无法用常规方法治疗的,尤其是成年人成功率非常低。除非将来用基因的方法也许还能有一线希望。
                        此外,她又发现:70%非人格型的反社会行为是由环境引起的。
                        既然反社会型人格对一个机构有比较大的潜在危害,如果能确定谁具有反社会型人格那不是就安全了吗?
                        事实上,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罗伯特·希尔教授上世纪60年代就开始了这方面的研究。
                        他用数量分析的方法罗列出反社会型人格的100多类特征,然后给这些特征按不同程度打分。
                        上世纪80年代,他有了一套完善的测试系统PCL-R,这套系统通过提问判断被测人是否具有反社会人格。
                        某个特征如果达到两分,那这个人就有反社会人格,如果总分达到30分-40分,那也可以确定无疑。
                        总分25分是一个重要的分界线。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5-11-01 10:42
                        回复
                          这套系统推出以后,在世界各地受到普遍关注,同时各地的专家也把使用的效果反馈给希尔教授。
                          上世纪90年代,这套系统开始进入美国的刑事侦破应用,随后,专门针对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测试系统被开发出来。
                          PCL-R测试系统开始向更专业的领域发展。
                          最近,希尔教授正在做的一项研究是对经济罪犯的测试,到目前为止希尔教授已经走访了100多名美国的重大经济案件的罪犯,这些罪犯都是因为盗用资金、诈骗等罪行被监禁的。
                          希尔教授说,他希望能够建立一套衡量标准,专门针对那些潜在的不守规矩的不良员工。
                          这个工作完成以后,再开发一套测试奉公守法的员工测试标准,然后再开发一套测试商业奇才的测试标准。
                          有了这些系统,用人单位就可以很容易地了解,谁可能是明曰之星,谁不适合当领导,谁将来有可能发生腐败。当然,这些都是理论上的,但却可以做一个很好的参考。
                          希尔说,有了这些数据,用人单位就会更加小心,即便某个人表面上很有领导能力,也不能轻信,因为在领导能力的面纱底下,有可能藏着可怕的反社会人格。
                          有反社会人格的人许多是聪明的人,如果不犯罪也有可能做美国总统。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15-11-01 10:43
                          回复
                            人呢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15-11-01 10:49
                            回复
                              你又在转什么鬼


                              来自Android客户端18楼2015-11-01 10:54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