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东岳吧 关注:3,328贴子:39,284

推荐一个微信公众号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查找公众号:中国文化学习坊

微信搜索:xuexifang2013
里面有大量王老师的课堂笔记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5-10-31 11:27回复
    什么叫文化?文化首先具有三大特征:第一叫生存结构,就是面对不同的生存环境和生存结构所产生的谋生行为体系的总和,这是文化的最基础。第二叫思维方式,就是由于生存环境和生存结构的不同,必然带来文字符号系统的不同,而文字符号系统的不同又会缔造不同的思维模式。第三叫遮蔽效应,任何文化思想和理论体系,都不是真理。任何一个文化思想体系只不过是一个内在自给的解释系统。由于这个原因,如果你站在自己文化结构的内部,你永远不可能突破它,我们把这种效应叫遮蔽效应。文化要打破遮蔽,必须靠不同的文化的对撞和交流才能实现。
    出自王东岳先生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5-10-31 11:50
    回复
      什么叫思想家?建立创世之构思者叫思想家。思想家为人类文明铺垫通道,人类不是生活在客观世界中,人类所说的世界永远是主观世界。思想家就是给世界建构世界观的人,因此人类是生活在思想家建构的思想通道上的,这个东西就叫人类文明,这就是为什么思想家对人类文明影响最大,老子就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
      思想家是人类的懒蚂蚁,他最孤独,生存最难,危险最多。他不被人群认可,不被社会认可,但他们却代表着人类的未来。
      出自王东岳先生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5-10-31 11:51
      回复
        中国文字源于甲骨文,是世界仅存的象形文字,早期一个字一幅画,非常具象的表示出要形容的事物。“语言是思想的符号,而文字是语言的符号”,中国人的方块字带给中国人具象的思维,非常不同于西方拼音文字的逻辑思维,复活自己的文化从了解自己的文字开始。
        举个例子看看我们的文字多么可爱吧!
        甲骨文中的“义”字,上面是一个“羊”字,下面是一个“我”字,是一个手持利刃大喊示威列阵的武士。义字现在多表公正合宜的道理或举动。为什么要画个羊在上面?我们知道动物界只有雄性争斗,但斗胜的一方一般不会置斗败的一方以死地,古人很犀利的观察到这种现象,因此战争中不杀战败的敌人视为义,最初义字的含义多么生动啊!
        出自王东岳先生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5-10-31 11:52
        回复
          孔子及其儒学几乎就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灵魂与标杆,统领中国主流意识形态长达两千多年之久,这种情形在全世界除非宗教,您绝难见到这样一种状况,一种非宗教文化居然可以统领一个人群一个人种,达数千年之久全世界绝无仅有。
          孔子的学说跟老子全然不同,老子的学说极端深奥,他的思想两千多年来很少有人真正理解他,大家站在不同的角度解读,包括在先秦时代理解老子都非常困难。所谓诸子百家就是对老子学说站在不同角度上的解读叫诸子百家。
          那么孔子的学说跟老子学说全然不同,他的学说十分浅白,相对于老子那样一个极其深奥的思想系统,包括在语系上语境上都极其深奥,孔子全然不同,突然间变得十分浅白,因此形成儒道两家在文化表观上的重大差别。(待续)
          出自王东岳先生


          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5-10-31 11:54
          回复
            你要读懂孔子《论语》,你必须读懂它的实质,读懂它的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生存结构的相关关系,论语才真正能够读懂。孔子的志向不在于只学求知识,而在于治国平天下。孔子的学说里面没有任何格物致知,就是没有知识体系而只有人伦之谈。那么为什么中国的文人士大夫居然要把孔子追逐两千多年,号称为大臣至圣先师,也就是中国文化的总导师,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奇怪的事情?所以像这些奇怪的问题我们必须回答,才能理解孔子。
            孔子文化是中国周代文化的一个焕发,孔子原话说“吾从周”,就是我追随周代文化。老子文化是什么?老子没说,我们可以给他总结叫“吾从商”,就是老子的文化追逐的是商代的氏族部落邦联制文化,而孔子文化追逐的是周代的封建文化,因此孔子直接表白自己说:“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就是他借鉴了两代的文化,也就是夏代和商代。所以你要想理解孔子文化,必须对周文化和周社会背景有全面了解。
            出自王东岳先生


            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5-10-31 11:57
            回复
              生物学家拿基因比例分析,发现你的亲戚关系离的越远,你跟他的感情纽带就越疏松。换句话说人的天然情感是跟血缘关系对等的,血缘等差关系造成情感等差阶梯,这叫爱有差等,所以孔子用爱有差等就是血缘关系分级别,来证明社会结构应该分级别,所以他由血缘关系爱有差等导出礼有尊卑,从而把社会结构用血缘结构来诠释。
              在一个超血缘社会结构中,用血缘结构的重新建立,建立文明社会超血缘社会的内在结构纽带,完成了一个重大社会理论工程,这就是孔子学说的厉害所在,这就是孔子把礼乐制度按血缘关系重新梳理的道理,这就是孔子学说的核心--用最原始的血缘纽带重新组合整个文明社会结构。
              出自王东岳先生


              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5-10-31 12:00
              回复
                哲学作为一门学问,用毕生之经历只做务虚方面的探讨,一万个人进去,9999个人都出不来。在西方文化里它只讲认识世界,不关心应用,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它跟中国文化恰好相反,中国文化自古讲学以致用,西方文化认为凡能用的学问都是匠人的低层学问。
                说一个比较简单的原因,中国文化是纯农业文明,农业文明生存结构十分紧张,西方文化是半农业半工商业文明。农业文明被土地资源所限定,由于这个原因在农业文明上人口暴涨到土地产量的那个水准上,人口就不能再增加,而人的繁殖能力远大于现实生存量,这就导致所有人都处在饥饿和生死的边缘,生存紧张程度极高,因此所有人的文化导向直接的追求生存,导向与实用就非常容易理解。
                出自王东岳先生


                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5-10-31 12:01
                回复
                  人类到今天只有两种文明:农业文明和工商业文明。我们今天讲信息文明其实只是工商业文明的一个分支或者往前迈出的一步,并没有超出工商业文明的总范畴。什么叫工商业文明?它就是脱离了土地资源的限制,然后超地域性的获取资源的这种谋生方式,就叫工商业文明。
                  出自王东岳先生


                  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5-10-31 12:02
                  回复
                    哲学分两类,一类叫广义哲学,一类叫狭义哲学。所谓广义哲学就是我们生活在形而下的生活,也就是直观世界中,超出直观范围去寻找直观以上部分的探索,在中国就叫形而上学。易经中有一句话叫形而上者为之道,中国所谓的道就相当于西方的哲学,但是这里有一个重大区别,就是中国所谓的道它并没有把西方狭义哲学,纵深到真正的殿堂之中,它只站在了中国文化所限定的直观范围,然后讨论形而上。
                    形而上有两种讨论方式,一种是直观的简单的引喻的,中国讨论形而上,通常是用引喻或者比喻这个方法,用类比的方法来解释事物。而西方的狭义哲学,不做类比,是在逻辑链条上伸展,然后一直把它纵深到极端,这虽然都是讲道,虽然都是形而上却是全然不同的韵味。
                    出自王东岳先生


                    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5-10-31 12:05
                    回复
                      哲学是什么,哲学是智慧游戏与逻辑通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先看一些西方哲学家们说过的几段话,大家一听可能会觉得有一种受辱的感觉,但实际上他就说的是哲人和一般人在思维方式上的根本差别。
                      叔本华:“对一个人而言,假若他看见的众人和万物都不曾时时看上去仅仅是幻象或幻影的话,他就不会是一个拥有哲学才能的人。”叔本华认为,如果你看这个世界是真实的是唯物的,而不是看这个世界全都是假象,那么你离哲学就很远。
                      罗素:“究竟有没有智慧这样一种东西,还是看来仿佛是智慧的东西,仅仅是极精炼的愚蠢呢?”在罗素看来,我们通常人所说的智慧,只不过是一个精炼的愚蠢而已,也就是当我们正常人用智的时候,在哲学家看来你只不过是把愚蠢施展出来而已。
                      亚里士多德:“古今来人们开始哲理探索,都应起于对自然万物的惊异。”就是指哲学家一定是任何时候看这个世界都是陌生的,任何时候都为任何一件事情感觉到惊异,他觉得这个世界为什么会是这个样子,这个事情为什么会是这个样子,他始终处在探索和好奇状态,这才是哲学的基本状态。而我们一般人是什么?我们一般人看所有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视为常态,几乎视而不见。什么样的人一张开眼睛看世界全都是惊异,小孩。我们一旦成年童心尽泯,哲学的素质消失,所以哲学素质是最典型的童心素质。
                      你要保持对万事万物的怀疑和惊异,当你看到这个事物常态的时候你必须注意这个事物的常态是封闭态,这个事物没有打开才是常态,当这个事物打开的时候它一定会让你大吃一惊,如果你找不见这种感觉,你就进不了哲学之门。
                      出自王东岳先生在中国文化学习坊的讲课


                      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15-10-31 12:06
                      回复
                        哲学上大家经常见到两组词,一组叫本体论,一组叫认识论。古希腊早期哲学家追究这个世界的本体,说这个世界显现在我们眼睛里的只是假象,如果我们要知道世界的本源或者世界的根本是什么,这种追究思路叫本体论。古希腊的早期哲学家,跟老子有相似之处,就是老子认为这个世界是有根源的,所以老子要探究道,也就是说古希腊这脉思绪中国人并不是没有,只在一个人那儿有,先秦时代仅见于老子。
                        出自王东岳先生


                        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15-10-31 12:07
                        回复
                          东西方文化没有谁对谁错,中国文化是前神学文化,因此你要想真正理解中国文化,你得站在比它高端的方面去看它,才能把它解透,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始终用东西方两路思路来讲国学。如果你站在高端上,站在西学上来看国学,你会把国学展得更开看得更轻,这里丝毫没有高和低没有谁褒谁贬的含义。
                          我讲国学一再讲中国文化的价值就在于它的原始和落后,因为越低端的东西越具有决定性和奠基性,它的份量越重。但是这绝不意味着你站在低端可以解高端,你只有站在高端才能解低端,因此你站在中国文化要想看懂西方文化非常困难,反过来你站在西方文化要想看懂中国文化相对简单。
                          出自王东岳先生


                          来自Android客户端18楼2015-10-31 12:09
                          回复
                            哲学有三大特征,第一叫追究终极,哲学上探讨的所有问题都是多因素问题,没有任何一个问题能拿一个原因把它解释了。比如制瓷,要考虑原料优劣,搅拌是否均匀,形状,火候,釉彩,这叫多因素。把这些多因素再往前追问,直到找见第一因或唯一因。比如神学它找的唯一因和第一因是什么?是神,他说主创造了整个世界,你要想知道世界是什么你得问神,神在那里全都给你回答,神就是这个世界的第一因也是这个世界的唯一因。哲学在这点跟宗教很一致,它一定要把实践的多因素一项一项的追究归并,最终找见唯一因。
                            出自王东岳先生


                            来自Android客户端20楼2015-10-31 12:11
                            回复
                              大家看牛顿,牛顿是哲学家,你可不要把牛顿理解为科学家,因为牛顿给他的书名就叫《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也就是牛顿认为他根本不是在做科学,他是在追问这个世界,上帝怎样缔造了这个世界的唯一因,因此牛顿发现万物的运动是不需要力的,叫直线匀速惯性运动,如果你要改变它的方向或者让它静止才需要力,这跟我们在日常状态下的理解刚好相反。但是牛顿接着追问了一个问题,万物的这个惯性运动最初是谁推了那一把?这叫第一因,牛顿怎么归结呢?把它归结到神归结给上帝,这种归结本身不管错对,表达牛顿的追问叫终极追问。
                              出自王东岳先生


                              来自Android客户端21楼2015-10-31 12:1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