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排名第一的大学,不知从何说起,似乎哪里都是闪光点,繁华的Harvard Square,幽静的Harvard Yard,古老的教学楼,四处走动着全世界最知名的学术界泰斗,他们近在眼前,也许就是教你夏校的老师……大师的熏陶,才是名校最令人向往的地方。
酷暑之中,我们几乎全天都泡在图书馆。哈佛大学几十个各种各样的图书馆,除了条件好、藏书多之外,从内饰到外型,都无比精致的建筑风格,呈现着对知识、对真理的敬仰无处不在。尤其是最大的Widener图书馆,金碧辉煌俨然一座宫殿,是哈佛300多年流光岁月最好的纪念堂。
每天,我们住在哈佛宿舍里,行走于哈佛的草地上,穿梭于各个世界顶级学院中,在教堂般壮丽的Anneberg Hall吃饭,与来自全球的英才一同学习,精心于各个图书馆中致学……这样的生活让我们完全和哈佛学子保持相同的步调,这样的环境确实将人心净化成“一心向学”。
课业之余,泛舟于Charles River,甚是惬意,哈佛和MIT几乎只在电影和“传说”中出现的学府就坐落在河边,整个美国的新文化也始于波士顿这座小城。
![](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cb57963e4110b912bfc1f6f6f3fcfcb5/8ac7d313b07eca80637ee862972397dda0448316.jpg)
结识志同道合的新朋友,学习永不止步!
除了来自美国本土的众多大学生和高中生,这里也开始有越来越多的亚洲面孔。从前都说来这里读夏校的亚洲人不是港大的就是LSE的,果不其然。但从内地顶尖大学直接过来的学生也越来越多,不乏北大、清华、浙大、复旦的高考佼佼者。
在这里结交了很多终生的志同道合的朋友。尽管美国夏校申请相比留学申请门槛相对低一些,但连教授们都向我们表达他们眼中夏校学生甚至比哈佛本校生更优秀。我想正是打破了门第障碍,才使得全世界志存高远的学子都得以来此学习,只为了学习,竞争的氛围更甚于平时。
夏校的一句广告词最能表现这种宗旨:Come to Harvard, because your learning can't be stopped in summer。
夏校时光其实比我想象中艰难得多,在我的印象中,夏校等同于夏令营,吃吃玩玩、四处转转就可以了事,我也把哈佛之行当作一次游玩。
然而入学的第一天,我就彻底打破了这种念头,哈佛大学夏校期间做作业、写论文、读书,一项都不能少。其实就是哈佛规格的课程,是正正经经的第三个学期,这种不变的高要求,也是令来这里的学生能够迅速提高自我的原因之一吧。
每天,我们都在上课、读书、写作业,俨然就是哈佛学子。当然我们也不是为了这一个暑假“就读于哈佛”的名头而自豪,而为我们能学到知识,达到自我成长而高兴。
脚步不止于此,很多来此的高中生和大学生都想最终入学哈佛,短暂的体验不仅让人思考对前途的决定,而且有机会得到老师的赏识,甚至在申请过程中获得帮助——当然这些都建立在个人努力的前提下。
![](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799339014ced2e73fce98624b703a16d/210efc3eb13533facd6245abaed3fd1f43345bb1.jpg)
学海无涯,体验无处不在的哈佛式骄傲
校园里,哈佛式骄傲总是无处不在,专门的Harvard Coop卖各种各样印着哈佛名字的产品,从衣服到文具,娃娃到餐具,品种繁多,凡是能够被印上字的东西都被大做文章。没办法,各大厂商都愿意为顶级学府定制各类产品。这也美了在哈佛就读的学生,满街招摇过市的“Harvard”看的人眼花缭乱。
由此我想到,中国与西方的大学不就相差于此吗?对于自身个性的宣扬,体现在学校的自豪感上,西方名校总是表现得有过之而无不及,中国学府总是强调低调中庸,是否反而抑制了学术创新的脚步?
中国学生来到国际上,总被批判不懂得表现自己,不是实力不够强,而是不擅长表现自己的优势,更不擅长提出问题弥补自己的缺点。而国外对于学生自信的培养是从小抓起的。印着“Harvard fresher”的婴儿服,是否就在间接给小孩以自信与希冀呢?
学海无涯,书山有径。仅仅一个暑假夏校是远远不够的。哈佛一词总作为人们的梦想浮现在脑海中。身处这里,是不是就意味着成为梦想的一部分?而洋溢在筑梦者脸上的,总是挥之不去的笑容。这种笑容我想不仅仅是得意,更多的应该是对他们将引领的未来世界的企盼吧!
更多夏校资讯,请了解新足迹游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