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书世家吧 关注:13贴子:144
  • 11回复贴,共1

『凌书。古体诗』古体诗讲解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凌阁天下,书韵世家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5-10-22 02:03回复
    (一)古体诗的韵
    古体诗既可以押平声韵,又可以押仄声韵。在仄声韵当中,还要区别上声韵、去声韵、入声韵;一般地说,不同声调是不可以押韵的。 古体诗用韵,比律诗稍宽;一韵独用固然可以,两个以上的韵通用也行。但是,所谓通用也不是随便乱来的;必须是邻韵才能通用。依一般情况看来,平上去三声各可分为十五类,如下表: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5-10-22 02:06
    回复
      第一类:平声东冬;上声董肿;去声送宋。第二类:平声江阳;上声讲养;去声绛漾。第三类:平声支微齐,上声纸尾荠,去声寘未霁。第四类:平声鱼虞,上声语麌;去声御遇。 第五类:平声佳灰,上声蟹贿,去声泰卦队。第六类:平声真文及元半,上声轸吻及阮半,去声震问及愿半[65]。第七类:平声寒删先及元半,上声旱潸铣及阮半,去声翰谏霰及愿半。第八类:平声萧肴豪,上声筱巧皓,去声啸效号。第九类:平声歌,上声哿,去声个。第十类:平声麻,上声马,去声禡。第十一类:平声庚青,上声梗迥,去声敬径。第十二类:平声蒸。第十三类:平声尤,上声有,去声宥。第十四类:平声侵,上声寝,去声沁。第十五类:平声覃盐咸,上声咸俭豏,去声勘艳陷。 入声可分为八类: 第一类:屋沃。第二类:觉药。第三类:质物及月半。第四类:曷黠屑及月半。第五类:陌锡。第六类:职。第七类:缉。第八类:合叶洽。 注意:在归并为若干大类以后,仍旧有七个韵是独用的。这七个韵是: 歌 麻 蒸 尤 侵 职 缉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5-10-22 02:07
      回复
        (三)长短句(杂言诗)
        我们在第一节里讲过,古体诗有杂言的一体。杂言,也就是长短句,从三言到十一言,可以随意变化。不过,篇中多数句子还是七言,所以杂言算是七言古诗。 杂言诗由于句子的长短不受拘束,首先就给人一种奔放排奡的感觉。最擅长杂言诗的诗人是李白,他在诗中兼用散文的语法,更加令人感觉到,这是跟一般五七言古诗完全不同的一种诗体。现在试举他的一首杂言诗为例: 蜀道难 李白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雕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相喧豗,砅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若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5-10-22 02:13
        回复
          这一首古风有很多的律诗的特点,主要表现在: (1)篇中各句基本上都是律句,或准律句(即仄仄平平仄平仄)。(2)基本上依照粘对的规则,特别是出句和对句的平仄完全是对立的。(3)基本上四句一换韵,每段都像一首平韵绝句或仄韵绝句;其中有一韵是八句的,像仄韵律诗。(4)仄声韵与平声韵完全是交替的。(5)韵部完全依照韵书,不用通韵。(6)大量地运用对仗,而且多数是工对。 就古风入律不入律这一点看,高适、王维的一派(入律),后来白居易、陆游等人是属于这一派的;李白、杜甫是另一派(不入律),后来韩愈、苏轼是属于这另一派的。白居易、元稹等人所提倡的"元和体",实际上是把入律的古风加以灵活的运用罢了。 由上所述,我们可以看见,在古体诗的名义下,有各种不同的体裁,其中有些体裁相互显示着很大的差别。杂言古体诗与入律的古风可以说是两个极端。五言古诗与七言古诗也不相同:五古不入律的较多,七古入律的较多。当然也有例外,像柏梁体就不可能是入律的古风。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去看各种"古风",才不至于怀疑它们的格律是不可捉摸的。 (王力)


          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5-10-22 02:14
          回复
            这一首古风有很多的律诗的特点,主要表现在: (1)篇中各句基本上都是律句,或准律句(即仄仄平平仄平仄)。(2)基本上依照粘对的规则,特别是出句和对句的平仄完全是对立的。(3)基本上四句一换韵,每段都像一首平韵绝句或仄韵绝句;其中有一韵是八句的,像仄韵律诗。(4)仄声韵与平声韵完全是交替的。(5)韵部完全依照韵书,不用通韵。(6)大量地运用对仗,而且多数是工对。 就古风入律不入律这一点看,高适、王维的一派(入律),后来白居易、陆游等人是属于这一派的;李白、杜甫是另一派(不入律),后来韩愈、苏轼是属于这另一派的。白居易、元稹等人所提倡的"元和体",实际上是把入律的古风加以灵活的运用罢了。 由上所述,我们可以看见,在古体诗的名义下,有各种不同的体裁,其中有些体裁相互显示着很大的差别。杂言古体诗与入律的古风可以说是两个极端。五言古诗与七言古诗也不相同:五古不入律的较多,七古入律的较多。当然也有例外,像柏梁体就不可能是入律的古风。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去看各种"古风",才不至于怀疑它们的格律是不可捉摸的。


            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5-11-25 02:38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