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比较过满文档案和汉文翻译,错误率高不高?最常见的错误有哪些?
欧立德:其实错误率倒不见得很高,我仔细比较过康熙朝和雍正朝的满文朱批奏折的汉文全译,是第一历史档案馆搞满文研究的同行做的,很厚的两本。他们的水平很高,我很敬佩他们的工作。但是汉文全译的奏折总数,要比我以前统计过的数目少一些。全译的序言里解释了这个现象,有些所谓的请安折没有翻译,因为译者认为请安折的内容都差不多,是向皇帝问好之类,所以就决定将之略去。但问题是,有时候皇帝收到熟人的请安折,他会回复,比如说我最近身体很好,刚从热河回来,我们去打猎了,打了几只鹿之类……会写一大堆话。所以请安折不见得没有历史价值,多数时候它的确没有太大价值,但有时候会有价值。不把请安折收入,就不全了。
其实,错误率高不高也不是最关键的。我之所以强调原文,是它能够把我们带回当时的语境。有许多传教士用拉丁文写的关于中国的记载,有人觉得看中文翻译就可以了。这个态度的背后,是认为中国的历史就是汉语记载的历史。但是中国不光有汉人,还有许多其他人,有许多其他语言,清朝是个多民族的大帝国,如果要好好研究这段历史,我个人认为我们应该尽量使用这个帝国中存在的各种语言记载的各种史料。如果当时人认为用满语、蒙古语、察合台语、藏语、苗语等等语言沟通是很正常的事儿,那我们也应该觉得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