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我们对一种现象缺乏把握,无法定义而迷茫无措的时候,我们便开始关心起意义来。
画山水有没有意义?画花鸟有没有意义?画抽象有没有意义等等诸如此类。
意义禁锢了思想,并把迷茫度放大至看不见本真。
画得好、画得有意思就有意义,画不好找一大堆意义也是白搭。

绘画的意义大部分来自理论家的胡说八道,什么主义啊观念啊,花枝招展、颤颤巍巍,离开这些大忽悠的理论其实你可以省下许多时间去画画。
画家就是要把张画弄好,把意义想多了必定画不好。
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美国理论家们可以把一张白纸忽悠成极简主义,你还有什么好说的?
你不听他们的,你越画越好;你听他们的,你绝对是在浪费时间同时也被搞坏脑子了。
这样的例子很多,你们不妨去观察一下。
见识过一位自称当代七零八零后艺术家代言人的理论家,好像这些作品没有他就画不出来,策划了几个神叨叨的展览,自我感觉超好。其中有个别画家当他是个神经病,基本避而远之倒是越画越好。依旧团结在他周围的几乎才华平平,估计一辈子也就那样了。
听理论家批评家的话去画的画家基本上是比较平庸的,和以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去画画同样没有出息一样。
只有通过自己实践和思考的作品才是能打动他人的作品,一开始难免生疏,但这种生疏比跟风画画几天出效果的所谓先锋画家们更有价值。
满腹无用的经纶不如老老实实天天动笔写写画画,看那么多可看可不看的书不如直接去博物馆感悟每个时代最有代表性的画作。
作者:大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