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情况。
读书比别人多——跟别人聊不起来——觉得读书是更高效率的取乐方式——觉得跟他人交际有些浪费时间——更多时候倾向自己读书,而非跟他人交往。
这个,许多认字早的孩子,都有类似经历。我从小就是如此。
这很正常,人各有志,不必强求。世界很广大,总能找到伙伴;找不到,也无所谓。没有人是离开他人就活不下去的。
此其一。
读书比别人多——跟别人聊不起来——开始鄙夷别人——觉得自己高出一筹——开始不跟别人交往。
这是另一种情况。
我小学二年级就能读《杨家将》、《说唐》这类评书,三年级的暑假,在外婆家读《射雕英雄传》。我外婆字认得不大齐,只看过《射雕英雄传》电视剧,我外公——一个家藏线装本《红楼梦》的老读书人——就跟我说:这孩子有出息,你看看你外婆!
我那时也觉得,自己比外婆能耐多了:小小年纪,就比外婆认识更多字!看更多书!!
年纪稍长,我发现我会的也就是读那几本书,也许会写写字,会点外语什么的。但我外婆会摊面饼、竖葡萄架、砌墙、做鸡笼子、编藤椅、做扇子、唱越剧、通煤炉、修理棕棚床。这些我什么都不会!然后我至今很羞愧。
上了大学,我住宿舍的短暂时间里,也跟舍友不太一起活动。我看书,他们打游戏。但他们游戏确实打得好。我有个舍友,精研最终幻想1到9代,能画出每一代的世界大地图。我对此就佩服得五体投地,因为我做不来。
我想说的是:
每个人自有他的长处——也许你看不见,也许你不欣赏,但那是存在的。比如我外婆那些手艺,比如我舍友会打游戏。
看书多,也只是长处之一。要依仗一个长处,来轻看其他人,说是狭隘,稍微有些刻薄,但更可能是:你很需要优越感。
而一个人通常是在感到压迫、感到不自信时,才会需要额外的优越感来补充自己。
总括一下。
单是爱看书,跟同学朋友合不来,没关系,各有所好。
但如果因为爱看书,开始产生优越感,而试图凌驾于其他人之上……那可能你在某些方面,对自己稍微有些不自信了。尝试开解一下自己吧。世界上的人说到底都是在星球表面爬来爬去的高等动物,读书多少,真不值得特意去贡高自慢一番的——除非你太在意自己与他人之间的位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