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发掘出来的其它文物所透露出来的信息,有强烈的三曼(神民、三苗、寿麻)帝国以及祝融、共工、术器时代的信息。理解它的基础就是上古的图音文化。
下面请看。
第一张图:

这张图,很多人都被它怪诞的外形所震撼。哪有眼珠凸起那么高的人,耳朵也是那么长。这到底是个什么怪物?有的甚至荒谬地认为是外星人。有的人说叫纵目,它到底是什么含义,没人知道。
其实它就是《山海经》中的“深目”。深目是什么意思,这是上古的图音符号。祖先用竖目,表示“深目”之音。深目,就是三苗,就是神民,就是寿麻,就是三曼,就是苏美尔,六者是一个音,也是一个意思。
考古发现,公元前3000年前,两河流域苏美尔就出现了10多个城邦国家!其时正是中国的炎黄时代。“苏美尔”这个词只是后世学者根据楔形文字泥板书音译的结果,在《山海经》中它叫寿麻。公元前3000年以前,正是炎帝时代,炎帝节并统一九州,整个亚洲都在其统治之下,是为上古三苗帝国。三苗帝国在各地称呼不一:上古印度称之为三曼,两河流域称之为寿麻(后西方学者译为苏美尔),黄土高原称之为深目,中国大西南称之为神民。名称虽异,然实为三苗帝国之一部分。5000年前的两河流域当时已出现了10多个城邦,我们现在也发掘出了与苏美尔配匹的炎黄文明,却被我们轻易地否定和误读为商周文明!
上面阔嘴大耳之神,本发源于云南昆明附近,上古称“雍和”,此族后向北向东发展,后来此族的炎帝节并建立三苗帝国,故在族徽上加深目,以此图音表示三苗帝国,是为三苗帝国之神徽。
319楼 回复
十万昆仑 2013-05-07 12:05
第二张图:

这个青铜图,它实际就是蚩尤开明帝国的图音。此图形如蟹,蟹、开,中国南方语同音。开明国是祝融(伯陵)蚩尤所建。前面在解析炎黄大战时已经讲过,蚩尤就是共工,并且是开明帝国祝融的儿子,也是蜀人。
后世的“蚩”字就是模仿此族徽而成。而蚩尤正是炎黄大战中的蚩尤。
第三张图:

这尊青铜神像就是黄帝之子青阳。
刀枪之枪,最早出现于什么时候?史籍无考。从三星堆发掘的青铜器来看,这尊青铜的脖子分明是后世枪之形。三星堆类似的枪脖人为数不少。它实际也是上古的图音符号。枪人、羌人、青阳,古音实为一。此图即《史记》所说“青阳降居江水”中的青阳。
-----------------------------------------------------------
上面的石蟾蜍,如果是一只普通的石蟾蜍,那就无足于异。关键是它是一只断了一条腿的蟾蜍,而且出现在三星堆的祭祀坑里。这就不普通了。
这只断足蟾蜍,其实就是《山海经》中的窫(zhá)窳(yú),也就是祝融(又叫伯陵)。祝融和韩流小四发生婚外情后,韩流就杀了窫(zhá)窳(yú)。《海内经》说有六巫“夹窫(zhá)窳(yú)之尸,皆操不死之药以距之。”可见窫(zhá)窳(yú)并没有立即被杀死,而是身负重伤。
这只断足蟾蜍印证了上面所说的。
它明显为黄帝族占领四川后奚落祝融族的产物。
第五张图:

这张图就是祝融的后代术器。
《海内经》说:“祝融降处于江水,生共工。共工生术器,术器首方颠,是复土(穰)[壤],以处江水。”《海内经》说术器是方脑袋,是共工即蚩尤的儿子,居于岷江。上图就是三星堆遗址发掘出来的方脑袋的表铜铜像。
第五、三星堆发掘出来的文物,透露出文化对立信息。
三星堆的人像有二种,一种高大威严,一种卑躬屈膝。高大威严的都带有外族人特点,卑躬屈膝的都具有蜀人特点。这卑躬屈膝的图明显不是蜀人所为,它们应该出于黄帝族之手。
所谓历史是胜利者的历史。三星堆也一样,它是胜利者的历史。黄帝族征服了蜀人,就奚落之。祝融被雕成断足蟾蜍,术器虽然貌似凶恶,然终究得卑躬屈膝,跪下。中国的跪文化,就来源于此。这一跪,就是五千年,到民国才站起来。
第六、我们从文化上解读,三星堆是祝融和黄帝族青阳时代的文化。而祝融和青阳实际上代表了蜀人和羌人,也就是说三星堆有羌人文化。而黄帝族的羌人却是彝族之源。这一点,我们在前面分析大禹出身时已经指出彝人为羌人之一支,此不多述。而据报道,三星堆发掘出来后,一些彝族老人也对三星堆文化表现出了强烈的认同,可见三星堆与羌人确实是有关系的,这正与我们分析的一致。
所以,从我们的分析来看,三星堆一、二号祭祀坑绝对不是商周文明,它远在商周以前。而且十有八九就是炎黄文明。另外尚有十分之一的可能是大禹和夏文明。但一、二号祭祀坑的文物中没有大禹和夏的气息,所以这种可能性非常小。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大禹的都城在川西和贵阳的可能性非常大。至于是绵阳、德阳、贵阳,还是哪里,尚缺乏具体资料证据。
三星堆会是炎黄文明?
怎么公元前3000年以后中国发现的商以前的文化几乎都是新石器时代呢?
这就是问题症结所在。学者们的失误也就在就里。
根本原因是炎黄以后,中国文化出现了倒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