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敏吧 关注:646贴子:27,495
  • 6回复贴,共1

时代曲〔乐理〕之补习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音高随时间变换,简单的二维坐标显现于平面,构成旋律,乐速。
然於直线、曲线延展(休止),纵向同步发生变化,即音乐〔力度〕,节奏随即产生。
概之,用三维辨析,乐曲中的疾缓、起伏和轻重一目了然,不复顾此失彼。
-L.


1楼2015-09-09 06:46回复
    前提及国标舞《月光小夜曲》,西洋人也随东方布鲁斯乐曲翩翩起舞。
    分析认为:舞者具备辨别乐曲长短、强弱拍的较好能力(指听力,语言、识谱要求不计)。
    仅横向矢量(时间)与纵向矢量(力度)变化,即可模拟出音乐的[律动]。
    又,歌词与竖向矢量(音高)变化密切相关,复杂的情感-喜怒哀乐均表现于流动的声波(空间)中。
    人文拓展:时代创意舞曲
    - L.


    3楼2015-10-23 10:49
    回复
      音乐文本多数出现在吟唱/演奏之前,即非形体意识向有形体物质(声波、音响)过渡的中介。
      伴奏暂略。音高vs时间,力度vs时间,音高vs力度,三面一体,乐谱标识含糊。
      历年来,在毫无改观的国内外音乐教学实践中,五花八门的专家解释如雷灌耳. . . 。
      - L.


      4楼2015-10-25 09:56
      回复
        1)2/4B;60BPM(BEAT PER MINUTE)
        1M = 60S(Second);
        60S/60(BPM) = 1Sx2(B) = 2S
        2) 4/4B;120BPM
        1M = 60S;
        60S/120(BPM) = 0.5Sx2(B)x2 = 2S
        結論:
        若以類同慢板快板歌曲為例,樂節數相等,即樂曲時值相等。由此亦可引出復二拍概念。
        - L.


        5楼2016-01-05 11:48
        回复
          嚴格來講, 上樓有筆誤,應改寫成:
          1)2/4B ; 60BPM(BEAP PER MINUTE) 1M=60S(Second);60S/60(BPM)=1S,1Sx2(B)=2S
          2) 4/4B;120BP 1M=60S;60S/120(BPM)=0.5S, 0.5Sx2(B)x2=2S
          結論:若以類同慢板快板歌曲為例,樂節數相等,即樂曲時值相等。由此亦可引出復二拍概念。


          6楼2016-01-05 13:47
          回复
            精品樓「'時代曲'的曲式結構」,復二段曲式為學習譜寫古典樂曲奠定基礎。
            時代曲中頻頻出現的AABA,亦是研究 [反覆聆聽一段歌曲增強記憶] 的首選曲式。
            P.S.
            BPM=Beat Per Minute - L.


            7楼2016-08-12 01:56
            回复
              單段體AABA曲式研究,結構方正,起承轉結,與「反覆聆聽一段歌曲增強記憶」不謀而合。
              古今中外教育不乏背誦訓練,大腦皮層刻痕加深,知識攝取量與大腦存儲機能呈正值線性比。
              興趣累積博學,融會貫通、成就感促進多巴胺Dopamine分泌。 人為效益,漸漸演化成自然。
              沿著傳統的教學思路,人文工程的方向,優化腦體功能的途徑之一,勢必鍵結作曲曲式AABA。
              音樂的邏輯/規律/重複性的三大統一,揉合韻之美,聆樂人於陶醉陶冶中神經迴路取道疏通,
              基本素質普遍提升。
              - L.


              8楼2016-08-13 20:0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