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欢日记吧 关注:2贴子:155

【天水农村吧】农村情结——个人记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994年某月出生在秦州区太京的一个小山村,从此便开始了成长史。小小的山村,浓浓的情怀。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5-09-06 17:26回复
    【1】 太小的事情大多记不清,很多的童年故事都是从妈妈口中得知,对城市的了解,应该是从饼干开始。妈妈说两个小叔那时候进城打工,挣了一点点钱从不忘记给我买饼干,便养成了习惯,家里人只要进城,总要带点馋嘴的。后来上了小学,小小的年纪,总觉得上学路远,晴天,或许和小伙伴拉帮结派,不辞辛苦的去学校是乐意的,只要一下雨,路上又是水又是泥,穿个从城里买来的泥鞋蹒跚着去学校,在进教室之前不忘记在小草中把泥鞋擦干净。到现在记忆最深的一次,是下大雨,白天天都是黑的,自己走不稳的样子,爷爷没拿伞,一个袋子扣在我头上就往家奔,到现在还隐约记得雨中爷爷朦胧的身影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5-09-06 17:27
    回复
      【2】农村的学校,设施总是最不完善的,冬天的时候炉子都是自己烧,一二年纪会有大点的孩子提前烧好炉子,进屋会是温暖的,三年级开始吧,一个班级分成几个组,拿着前一天晚上妈妈剁好的细材,然后早上天黑着大雪飞着就去烧炉子,各种纸呀塑料呀就往炉子里面填,初始是一屋子的烟,慢慢的煤着了,烟散了,门关了,教室便暖和了。然后春天用田地里种过玉米的塑料拧成绳子,两个劲大的孩子甩着,全学校的孩子一起跳绳玩。冬天早早的先扫校园里的雪,男孩在陡峭的地方滑着滑着便成冰,有溜冰玩的,有因摔倒而吐苦水的。10多年过去,那些班里的同学也各自东南飞,结婚的已有了孩子,在外地拼搏的失了联系,远在他乡读书的写字抒情意,以后也许没有谁再记得那时候的点点滴滴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5-09-06 17:27
      回复
        【3】 农村的夏天总是忙碌的,麦子如割不完一样,害怕着下雨天,懂事多了后,在家里人割麦子的时候会带着弟弟去地里玩,如果高兴了还会帮着拎一两件麦子,要不就是追着蚂蚱跑,或者看见爷爷说过的草药去揪一两下。晒在场子里的麦子最怕变天,遇到雷阵雨的天气,妈妈会扔下锅里煮着的面条赶去挪麦子。看见堆在场子里面的麦子,会伙同小伙伴去用麦杆编草笼子,装蚂蚱,然后到处找瓜花喂它,所以蚂蚱总是童年的象征。碾麦子也是热闹的,一草场的人,帮忙的人不少,拖拉机啦啦啦地转了一圈又一圈,四年级的时候因为看见别人在车上扔麦子好玩,结果上去玩的时候从拖拉机上摔了下来,摔到了胳膊,记得敷了草药吊了好久好久,记忆深刻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5-09-06 17:28
        回复
          【4】 2年级的时候爸爸就去新疆打工了,开春走,过年的时候回来,每次都会带火腿肠和葡萄干,所以一直盼望着过年,盼望着见一年未见的爸爸,盼望着告诉他我又长大了,盼望着告诉他这一年中发生的趣事。没有手机的时候,临近过年的那几天,会一直去路口看看爸爸有没有回来。后来妈妈说,爸爸去打工的时候,弟弟一边哭一边追爸爸,最终摔到了,爸爸也只能看看就转过身子,每次临近过年的时候,放假了,越发的想爸爸,我会羡慕别人家的孩子叫自己爸爸回家吃饭,农村里面的那一声声爸爸总是会回响很久很久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5-09-06 17:28
          回复
            【5】 那时候,农村里的过年总是热闹的,大早上鞭炮会响很久,名曰“迎喜声”,早上饭都不吃,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穿新衣然后去给爷爷拜年,拿着爷爷给的五角钱买几个泡泡糖吹。小叔几个都在,一大家子在爷爷家的炕上聊东聊西。第一次玩那种摔响的炮也是小叔买的,用白纸包的那种,现在都记得特别清楚,站在炕上狠狠的扔在地上,很好奇。后来家里人去下面,原来三十晚上12点就开始“迎喜声”了,便一直等着,看完晚会,伙同堂弟堂妹们,在叔叔的带领下,放几串鞭炮,几个烟花,响应过年的热闹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5-09-06 17:28
            回复
              【6】 过年期间,晚上会和几个好朋友去“绕灯”,没有灯笼的时候,就在玻璃瓶里点支蜡烛,用铁丝挂着,用竹竿挑着,几个人不怕黑的在村里乱转,兴致来了还会去给庙里上个香,玩累了,再一一送回家。后来,有了灯笼,已经长大了几岁,便矜持多了,不在吵着喊着,只是静静地挑着灯笼照着路说说小女孩的心思。近几年回家拜年的时候,发现村里的夜晚越发的静了,偶尔能听见谁家的孩子大喊一声,没有挑着灯笼的小孩子,天黑的出奇,树影变成可怕的样子


              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5-09-06 17:29
              回复
                【7】 在农村,可能让孩子好好学习是父母唯一的期盼,上学也是小小的我们的大乐趣,尽管没有优越的环境,没有优秀的老师,我们也为那一二三名争的不亦乐乎,小小的奖状会为过年添些喜气,校长也会传播谁家孩子聪明的名气。一年级的时候,因为字实在写的太难看,没少挨校长的棍子,有次考试上午考完,忘记了下午考试,跟着爷爷去吃婚宴席,结果碰见了身兼数职的校长,在众人中引起了笑话,没抬头匆匆离席,考试已来不及,第二天果不其然挨了棍子,现在见了校长总是会想起那些糗事


                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5-09-06 17:29
                回复
                  【8】 爸爸是村里面最早出去打工的那批人,听爷爷说爸爸那时候15岁就去了很远的地方打工,辗转多地,从记事开始,我就喜欢听爷爷讲以前的事情,直到现在,有机会也会和他多聊聊以前的事,爸爸偶尔也会用他很小就外出打工的经历来鞭策弟弟。爸爸出去打工早,便成了村里第一个买电视和VCD的人,那时候对这个东西的稀罕很是轰烈,记得晚上会有很多人来我家,大人小孩都有,有个很古旧的蓝布沙发上坐了不少人,地上蹲着不少小孩子,校长偶尔来了,孩子们便早早低头离去,一遍又一遍的看“卷席筒”,名字记不太清了,好像是个戏曲


                  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5-09-06 17:30
                  回复
                    【9】 那个时候,村里面家里都养着猪,早春的时候去牡丹集上买个小猪,一年下来,猪也长的肥瘦有度,每到过年,便是各家各户杀猪,还记得爸爸用竹竿穿着洗猪肠子的情景,洗完,挂在屋檐下,覆了一层又一层的冰。猪肉多数是拿去卖的,过年前,杀了猪,晚上分好,第二天半夜早早的背了去市上卖,没有拖拉机的时候,是走着去走着来的,卖猪肉的钱是家里主要的钱财来源,卖完肉,顺道买好年货。爷爷说那时候卖肉就在西十里,后来对这个地点特别敏感,初中也在那里生活过一段时间,小叔也在那里发家而起


                    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5-09-06 17:30
                    回复
                      【10】 家的对面山上就有地,那年,地里种的是玉米,我和堂妹家里谁也没告诉,提个笼子就去掰玉米,小叔在场子里看到了,以为是别人,各种喊,我和堂妹也吓着了,害怕的不出声也不敢动,后来,一大家子人都来地里,说自己家的玉米,我和堂妹却像做贼似的,一直记得小小年纪就偷自家的玉米了。那个时候,荒地很少,各种农作物都种,麦子没还是绿色的时候,拔一大把放在炉子里烧了,软软的很好吃,玉米没长好,最是嫩的时候,掰着煮一锅,就害怕来不及吃,向儿葵也最受过路人的欢迎,和朋友出去玩,会踮起脚拧几个谁家的葵花,沾一手的胶


                      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5-09-06 17:31
                      回复
                        【11】 俗话说靠山吃山,懵懂的年纪总会为了一点可口的食物东奔西跑,山里面的野果在不同的季节变着法的生长,大众所知的有“漂”和“美子”,红色的“漂”有点酸,白色“漂”最是甜,不满足于近处的长相不好的漂,会为了摘漂伙同两个人去很远的地方,路上蛇呀,癞蛤蟆之类的野生动物没少见。一直对一个山很高,树特别拥挤,然后雾气飘满沟的地方记忆深刻,会一边摘漂一边谈论着那里是否有鬼的话题,现在想起那地方的模样都有阴森的感觉,那时候真是人小胆大


                        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5-09-06 17:31
                        回复
                          【12】 摘美子也是每个夏天的必修课,早些时候,村里面有人摘了美子去市上卖,价钱可观,最早最早,太太为了供给三爷上学,经常摘了“漂”和“美子”去卖,三爷回家会告诉我一些太太的辛苦经历。最早是妈妈带我一起去,拿了瓷盆直奔沙地,美子甜还没有生蛆,后来自己便勾引了弟弟,年纪小不懂累,山沟沟,山坡,特别陡峭的沙地,光滑的石头山也都如历险般走过,有次,没抓住,直接在石头上摔了下来,扔了美子,碎了塑料盆子,还碰肿了脸,或许脑袋还晕了一会儿,回家后给妈妈也一个字不提。


                          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5-09-06 17:32
                          回复
                            【13】 家里的院子边上有一个“秋子树”,秋末总会红彤彤的挂满,待要零落的时候,奶奶会摘下来,好像是放在麦子里面捂着,用不了几天,会变成黑红的,吃起来很绵。那年或许是因为几个秋子,和弟弟吵骂了,我在地上,弟弟在炕上,他随手抓起剪刀就扔在我身上,最后扎在了我腿上,我当时好像是吓到了,都没有哭,弟弟是哭着出去找了妈妈,妈妈找了医生包扎了下,弟弟当时真的很小,一家子都为他知道出去找人感到欣慰。如今,腿上的伤疤还在,弟弟也长成了20岁的小伙子,只是不知道家里面的那棵秋子树是否还在,明年,它是否依旧红彤彤一片


                            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5-09-06 17:32
                            回复
                              【14】 村里面有戏楼,每年唱戏是必不可少的,村情很浓郁的时候,戏场里面会聚集很多人,村里面的商店会摆在戏场里,或许还会有外村的商户,小孩子会穿上新衣服,拿上钱,蹦跳着迎接商贩浓浓的笑意,那几天总是热闹的,少不了认真看戏的人,少不了人群中穿梭的欢声笑语,学校早年是和唱戏相协调的,每到唱戏就放假。


                              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5-09-06 17:3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