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看诗词是什么东西?能喝吗?
吃喝拉撒是形而下的讨论,是人类非常现实的活动。诗词源于生活,早期的原始歌谣就是非常贴近生活。“断竹,续竹。飞土,逐宍”(《弹歌》),这是狩猎的歌谣。后来的《国风》、《乐府》,杜诗,还有乐天的新乐府运动,其作品大抵是跟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也非常有现实价值。但是,还是不能喝!诗词,天生就是属于精神层面,不能换钱,也不能换食物。当然,反动诗人,马屁诗人排除在外。
手写和诗词都是好东西,而且手写几乎涵盖了人类活动的全部。我就不明白,为什么会有人提出“手写是什么东西?能吃吗”这种论调?而且还是在堂堂的诗词吧!把手写排除在外的诗词,还剩下多少色彩?还能走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