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血型吧 关注:16,416贴子:320,006
  • 16回复贴,共1

中国很多孩子被父母暴力对待过...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中国很多孩子被父母暴力对待过,为什么成年后没有出现大规模的心理创伤? 】知乎看到的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15-08-24 09:16回复
    太小?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15-08-24 09:17
    回复
      美国影视剧里,动不动就心理创伤。
      小时候被父母打过啦,上学时被老师当众批评啦,当兵时击毙大量敌人啦,都能在心里留下深刻阴影,进而严重影响到后来的正常生活。但这些事情,好像对中国人来说压根不算是个事。被父母打貌似是家常便饭,被老师当众批评过些年就忘光了,上阵杀敌是本分、杀越多越自豪,很少听说有人因此就心态扭曲。
      是美国人太矫情了吗?还是中国人活得太糙?
      =======================================
      感谢@俞灵均 提出了个很好的点:惩戒式体罚和宣泄式殴打的不同,中国父母打孩子的主流是惩戒;欧美近年来已较少体罚了,一旦出现父母打孩子很可能就是父母酗酒之后的泄愤式殴打。
      =======================================
      其实我想问的是,社会普遍环境和文化传统对于个体心理健康的影响。
      一个孩子生活在蛮荒时代,吃不饱穿不暖,所有人都一样。所有社会成员都要面对豺狼虎豹的威胁,经常半夜被叫醒,紧急转移,颠沛流离。
      另一个孩子生活在当代的发达国家,周围人都衣食无忧,但只有这个孩子经常吃不饱穿不暖,动辄半夜里被叫醒躲避(有债主突击上门讨债)。
      这两种不同的环境,对于孩子的心理成长,是否有不同的影响?
      =======================================
      卫计委发布的中国精神疾病和心理问题人口总数,是将轻度焦虑轻度抑郁都算进去的。
      我的问题的限制条件是:
      1. 严重的心理创伤,已经严重影响到将来正常生活的。
      2. 被父母打所引起的,而不是其他问题引起的心理创伤。
      可能是我之前表述不清,引起误解。抱歉了。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15-08-24 09:18
      回复
        我是比较抗揍的,当然这里也感谢各位家长不杀之恩。
        我长大后还算是个好人,但是用我老婆的话讲:“你本来可以变得更好。”
        我胆怯,在游戏里pk都紧张得发抖。
        我敏感,别人无心的举动会让我如临大敌,甚至反击。
        我刻薄,说话总是带着鄙夷且对人不对事,还会长时间的记仇,找后账。
        我厌恶自己的做派,因为总能从中看到父母的影子,但是我改不掉,那都是从小熟悉的,下意识的行为模式,只有事情过去,自己冷静下来才能反思,然后后悔。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5楼2015-08-24 09:20
        回复
          怎么可能没有心理创伤,你知道我们国家为什么这么多人 既憎恨权威,又缺乏独立思考能力,既喜欢大包大揽替别人决定,又特别喜欢推卸责任。既不懂得尊重他人,也不懂得珍爱自己。有严重的依赖和反向依赖的心理模式怎么形成的?
          很多父母在孩子童年时对他最大的要求是”听话“ ,为讨父母的欢心而活着,这让多少人成年后 永远活在别人的眼光里和世俗的标准里。
          很多父母在孩子做完任何事后都缺乏正面反馈,这让多少人成年后永远对自己不满意,而又永远相信自己无法做到满意,从而变成了没有执行力的人。
          很多父母在面对孩子时总是用”这是为你好“ ”我工作忙都是为了你“”这种说辞无脑的推卸责任,让孩子从小就憎恨强加给自己的责任,以致于成年后 变成不负责任的人。
          到底是丛林造就了狼仔,还是狼仔造就了丛林?
          ========================残忍而快速的分割线 上面是旧答案=====================
          感谢大家的评论与赞 同,今天早上偶然发现这个回答 被很多人转到微博上,估计有不少的所谓“圣母” 和 “欣赏中国传统”的人在骂我,我在评论区里也拉黑了几个人,不是因为他们反对,而是因为他们表现出“你没有资格,你没有发言权”的态度,不管这个态度是不是温和或激烈的表现出来,我总会拉黑持有这种态度的人。
          知乎的原则和氛围是什么?
          是“与世界分享你的知识,经验与见解。”
          而不是“写出高度具有 专业性,具有权威性,泛用性的大众教材”
          我 分享出的东西,你若喜欢就点个赞 ,不喜欢就点个反对和 没有帮助。
          我并不欠你们一篇论文或一套教材 。
          回到问题本身, 在我国 孩子遭受不当的家庭环境 ,更多的并不是单纯“惩戒式体罚”和无脑的”宣泄式殴打“ 多数介于两者之间,可以称为”以惩戒为名宣泄“ 即使父母们毫无自知,他们生活中的压力,孩子做错事,只是一个触发点,之后就是压力无脑式的宣泄。 有人称家有家法,但是 家长是否以身作则,是否立法于显,是否家长犯法与子女 同罪? 没有的话 有什么理由有什么底气敢把这种行为叫做”惩戒“? 无以树信,何以立威?
          写些这些文字并非让成年人把自己的生活中的不如意,把面临的压力, 责任再无脑的抛给已经无力负责,无力偿还的父辈。
          我只是想告诉那些年幼时遭遇 不公正对待,现在已经长大成人的人们,很多事,不是你们的错,你们理应更好,你们可以更好,伤害是有原因的,不要怪罪自己,愿你们都被温柔对待。
          哀恸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安慰。
          怜恤人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蒙怜恤。
          编辑于 2015-08-03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6楼2015-08-24 09:21
          回复
            药家鑫死后,药庆卫开过一个微博,写:“药家鑫的事情上,我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我平时管教孩子过于严厉,令孩子在犯错之后害怕面对,不懂处理,最终酿成大祸。”
            药家鑫幼年时,父亲随军在外,读幼儿园时开始按母亲要求学琴,母亲一个月工资五十块钱,三十块交上课费,学不会被尺子打手,一边打药家鑫一边哭,但不反抗,“他也知道多学一次得多少钱”。
            母亲说:“从小我教育他的,凡是和小朋友在一起玩儿,只要打架了,不管谁对谁错,他回来肯定是挨骂的。”她哭着问我:“不是说严格管教才能成材吗?难道严格管教也错了?”
            小学一年级,药家鑫的同学逼着他背自己,不背要给一块钱,他就背了。老师找他父亲去,把对方孩子也叫来了,让他父亲处理。他说:“我想着孩子玩儿嘛,小事没必要太汁较,背就背一下嘛,我没有帮助他。”
            中学里有同学打药家鑫,按着他头往墙上撞,他害怕父母说他,不敢说,又不敢去学校,害怕那个学生再欺负他。
            母亲说儿子的个性太“奴”,陕西话,懦弱的意思,“怕男的,尤其是他爸”。
            药庆卫说:“因为我,当兵的可能都有点……自己说了命令性的东西,你该干啥干啥,我也没给他去说什么理由。”
            我问:“批评也有很多种方式,您……”
            “我可能说话有点尖酸,我对别人不会这样,因为我想让我儿子好,一针见血地扎到要害,他可能是很刺痛的。”说完补了一句:“但是过后去想想我的东西,都是比较正确的。”
            “他一般是什么态度?”
            “不反抗的,光笑笑说,那我就是咋也不对。”
            他又补了一句,“男孩不能宠,我怕他以后给我惹事。”
            药家鑫在庭审时说:“从小,上初中开始我就特别压抑,经常想自杀,因为除了无休止练琴外,我看不到任何人生希望。我就觉得活着没有意思,觉得别人都很快乐,我自己做什么都没有意义。”
            他对同学说过:“我心理可能有些扭曲了。”
            同学说。他沉迷一事时往往近于狂热,喜欢日本歌星滨崎步,MP3里全是她的歌,他不懂日文,就全标成中文,在KTV只唱这个人的歌,在网吧里下载一个关于滨崎步的游戏时,有人喊地震,大家都跑出去,只有他一个人坐在里面,说“如果跑出去又得重下。”
            他开始上网,打游戏,逃学,父亲认为这是网瘾,有段时间专门不工作,只在家盯着他。一个月,药家鑫被关在居民楼的地下室里,除了上课,吃住都在里面,没有窗,从外面锁上。
            药家鑫是什么感受,药庆卫并不知道,“他没有跟我交流,我们也体会不了他心理的斗争过程。”他加了一句:“但是以后很正常了,他好了。”
            药家鑫对父亲的意志有过一次反抗,中学上了法制课后,他拿着书回来说爸爸压迫他、管着他。药庆卫陪着儿子翻了一遍书,告诉他:“我是你的监护人,当然要管你,不然你犯了错就要我来承担责任。”
            去做节目之前,老范发过一个报道给我看,说药家鑫做过双眼皮手术,还说梦想有了五百万就去整容。底下评论里都在骂“变态”,我当时看了,嘴角“咝”了一下,也略有些反感。
            在他家里,我们想拍摄他过去的资料。发现初中后他没有照片,全家福里也没有他,他母亲说他初一发育变胖后不愿意再拍照,当时体重是一百六十八斤,不到一米六五,胖到了胸前的骨头压迫肌肉产生剧痛,医生说再不减肥有生命危险。药庆卫说:“他在特别胖的时候,眼睛就不容易看见,尤其一笑的时候,眼睛就没了,别人就笑他,他就跟我说要整容”
            “你怎么说?”
            “他说这个我就打击他,”药庆卫说,“我说好不好都是父母给你的,如果破坏了以后就是对我的不尊重——也不是不交流,不过我说的话有可能有点……像他妈说的,让人有点接受不了。”
            他又接了一句:“但是我说的应该是正确的。”
            药家鑫之后绕过父亲,有什么事跟母亲说,他妈说:“他太在意了,总是说,总是说,说这个遗传怎么这样啊,我爸的双眼皮为什么我没有?我可怜这孩子,尽童满足他,所以我就同意让他去割了双眼皮。”
            他用了四个月时间减肥,瘦了六十多斤,以至得了胃溃疡。
            日后他考上大学,外公奖励了他一万块钱,他花了一半去做了双眼皮的整形手术。
            药庆卫说这么多年他从来没有鼓励过儿子,这是他的教育方法:“他非常热衷干的事我都会打击他,我就是不让你过热,我就想浇点凉水,不要那么过激。”
            他不愿意让儿子考音乐学院,极力想让他学理科:“其实也是从经济考虑的,但是我不能跟孩子说这个话。”他背地里去找了教钢琴课的老师,让老师多打击儿子。
            药家鑫一直不知内情,他对父亲说过:“我上一次课,被打击一次,越上我越没有信心。”他还是学下来了,专业考了第一。
            他从大一开始兼职挣钱,在酒店大堂弹琴,后来当家教,打多份工,在城郊之间往返,他妈希望给他买车,“一个学生晚上十一点才回来,不安全”,他爸不同意,因为这样太张扬,会把退役的费用全花光,后来是他妈硬作了主,他爸点头的前提是药家鑫每个月给家里一千块钱。
            药家鑫买过一把电动按摩椅给药庆卫,他没有喜意,只说:“我要的不是这个,只有一个要求,将来你挣不着钱,别问我要。”
            狂热与极寒交激,谇出一颗赤红滚热的心。药庆卫带着疑惑说:“他挣钱好像上了瘾一样,这个月挣四下,下个月就要挣五千。”
            他说“上了瘾”的口气像是在形容一个病人。但他也没问儿子为何如此,觉得“上进就好”。
            出事当天,夜里十一点左右,药家鑫开着车返回家。
            ——柴静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8楼2015-08-24 09:24
            回复
              第一次过百赞,喜不自胜…谢谢大家的支持…
              忙完回来发现题主改了问题,那我补充一下好了。
              首先,明确一个概念,只要是被诊断为“焦虑症”或者“抑郁症”,不管多么轻度,都已经影响了社会功能(即无法正常社交无法正常工作无法正常饮食睡眠生活等)。
              那么,被父母打会引起什么心理问题呢?
              实话说,我今年刚毕业,从业时间不长。但是我接手过8例青少年的案例中,每一例,对,每一例,都有父母打。他们8个有得厌食症,有失眠焦虑成绩下降,有拒绝和父母交流,有在学校表现出暴力倾向,有多动症…表现出的症状各种各样,但细问下来,家庭生活,却多少有些相似:夫妻之间交流颇少,父亲在外工作甚少管教孩子,母亲既工作又要主持家务,还要教育孩子,孩子一不听话就打,他们也并非宣泄式殴打,有时只是没有耐心没有时间并且习以为常这种方式而已。
              当我告诉他们,请他们不要一上来就打骂孩子,应学会交流沟通,他们第一句话就是“哪那么娇气,我们小时候哪个不是被打大的。”
              中国有句古话,叫棒下出孝子。
              可是中国人的孝顺,是出于爱吗?并不是,是出于伦理,出于道德,出于社会规范。因为不孝,罪大恶极,人人唾弃。
              如果说,棒打有什么影响,那么,最大的影响就是把亲子之间的爱,给打没了。
              而,亲子之间的关系,是人所有人际关系的立足点。所以,很多人总是会以粗暴的方式表达爱。所以,很多人不懂什么是爱。所以,很多人根本学不会尊重自己的爱人,自己的孩子,因为从小没有体验过长辈给自己的尊重。
              再补充一句:很多中国父母通常并不在意孩子的心理成长,只有当他们出现异于常人的地方的时候,他们就察觉到了不对劲。然后再想办法。很多中国父母在中国传统教育下成长起来,往往不认为孩子是独立个体,而觉得孩子是自己的所有物。这个观念,现在仍是代代相传。
              暂时想到这些,再想到再补充吧
              ==================================
              原答案:
              因为大家都有创伤,就变成整个社会就有创伤。大家的童年不健康,成长成的成人自然也不健康。但是,当整个社会的每个人都病了,你还会觉得自己是病了吗?你只会觉得,这是常态,这是正常的。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9楼2015-08-24 09:24
              回复
                你知道我为了理解父母的行为读了多少书么?
                你知道我理解了父母行为之后无可奈何的那种心境吗?
                没有大规模创伤?
                那是因为大部分人并没有意识到那是创伤吧,也没去思考到底童年的经历给自己造成了多大的影响。
                他们以为自己没病,而已。
                心理建设任重道远。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10楼2015-08-24 09:25
                回复
                  这是原po的连接 有兴趣可以去看看
                  www.zhihu.com/question/33510727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11楼2015-08-24 09:26
                  回复
                    怎么感觉楼主像是在水楼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5-08-24 09:47
                    收起回复
                      楼主我其实心里挺生气也挺难过的,你是不是继父继母养大的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5-08-24 22:00
                      收起回复
                        心理还没成熟就不要当父母。溺爱和虐待都是不良的教育方式,相亲相爱互相理解才有和谐温馨的家。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5-08-24 23:28
                        收起回复
                          绝对有,教育的悲哀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16-03-13 07:0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