閴寂吧 关注:6贴子:433
  • 8回复贴,共1
道可道,非常道。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5-08-08 08:41回复
    道家,先秦时期的一个思想派别,以老子、庄子为主要代表。道家的思想崇尚自然,有辩证法的因素和无神论的倾向,同时主张清静无为,反对斗争。道家主张“齐物”“逍遥”,对万物的态度是“无所恃”。在庄周的《逍遥游》中,庄子认为天地万物都是“有所恃”的,大至鲲鹏,小至蜩鸠,都需要凭借一定的外部条件才能活动。而他的最高境界是“无所恃”,这样才是真正的“逍遥游”。而道家对灵魂的理解算是古代哲学中比较具有科学依据的。他们认为灵魂是一种电波体,每个人身体的健康程度不同,电波体的能量也就不同。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5-08-08 08:41
    回复
      可名者,非道。可言者,非道。道存而非能全窥。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5-08-09 15:44
      回复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5-08-09 15:52
        回复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
          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5-08-10 16:59
          回复
            纵观短短五千言的《道德经》一书,不难看出其中的核心思想即是“无”,“无为”,而“道常无为而无不为”。老子由天道的“无为”进而延伸到人道的“无为”,所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认为人道是通于天道的,这样就把人生的终极关怀与形而上之道联系起来,从“道”的本质特征推出人的存在范式。陈鼓应先生说:“形而上的‘道’如果不与人发生关联,那么它只不过是一个空挂的概念而已。”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5-08-29 13:06
            回复
              无为: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致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怎么致于无为?损之又损。什么是损?治学损道。所以治学才能达到无为。逻辑很清晰。无为不是退,也不是什么都不干,而是不停地学习,是进。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5-09-01 08:18
              收起回复
                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5-10-27 10:5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