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涡阳县东风幼儿园北侧的一条胡同口,有一位40多岁的妇女在不停地煎着鸡蛋馍,身旁不远处有一只破旧沙发,坐着一个20多岁的呆傻青年小伙,咿咿呀呀地说着别人听不懂的话语,手里玩弄着随手捡来的纸片等小物品,时不时地再来一阵抽疯:白眼珠一翻,牙关紧闭,四肢抽搐,面色由黄变紫,癫痫病大发作。卖鸡蛋馍的妇女则会带着两手面糊,在周围邻居的帮助下招呼着让胖儿子平躺在地上,然后噙着眼泪等待儿子苏醒……
平凡的梦想
马月洁初中毕业后就辍学待业了,后来有幸被安排到当时发展前景非常好的涡阳化肥厂编织车间工作,经人撮合认识了同厂工人陶松林,征得双方父母同意后,于1990年2月份牵手步入婚姻的殿堂,享受起出双入对的夫妻生活。
马月洁那段时间的生活是快乐的:丈夫陶松林虽然算不上英俊潇洒,也不怎么浪漫,但不失男子汉的风度,对马月洁疼爱有加。两个人的工资不算太高,但已经令很多人眼馋。小两口暗暗打定主意:先把余钱存起来,等以后有了足够的能力,再为社会多做一些慈善事业。
儿子的病情
1991年7月,大儿子陶灿诞生,见证了马月洁与陶松林的爱情结晶。胖嘟嘟的小脸特惹人喜爱,可就是爱哭,多次到医院咨询,就是查不出原因。等到儿子满周岁以后,一次脑电图显示异常,才真正揭开真相:先天性小脑发育不全,大脑异常放电,引起癫痫频繁发作,于是,马月洁及其家人踏上了长期的求医之路。
四处求医无果,小陶灿不仅仅是癫痫频繁发作,连大脑发育也受到影响,智力低下,言语障碍,全家人笼罩在陶灿随时全身抽搐的恐惧阴影之中。
2001年,二儿子陶安出生,显得非常聪慧乖巧,但细心的马月洁又很快发觉不对:视觉不够敏锐。经过多方检测,陶安严重弱视,对面看不到人。全家人的重心一下子又全部转移到二儿子陶安的视力治疗方面,东拼西凑,甚至不惜债台高筑。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陶安的视力恢复到了1.0,戴上高度镜片可以看书识字。十五岁的陶安已经读到初三,成绩优异。懂事的陶安经常说:“我一定好好学习,长大后好回报父母,回报所有帮助过我们家的好心人!”
苦难中前行
陶安的视力逐步恢复,多少给了马月洁一些心理上的安慰,但是,为了给陶安治病,几乎花干了家中以及从亲朋、邻居那里借来的所有的钱,从而忽略了大儿子陶灿的治疗。陶灿今年已经24岁,智力只相当于三岁的孩童,每天只知道不停的吃,个子确实不矮:1米8的身材,膀大腰圆,背阔肩宽。可也正是这200多斤的体重给大小脑都发育不全的陶灿带来更多灾难:每天至少两次,多则无数次并且毫无征兆的癫痫大发作,使得牛高马大的陶灿摔得也格外凄惨,有时就像高大的电线杆忽然倒地,“呼通”声能传出好远,头上、身上到处留有伤疤。因为囊中羞涩,马月洁家中连最常用的外用药水也没有,更没有纱布、药棉。每当陶灿摔伤,马月洁就只能找些白布简单包扎。
因为两个儿子的先天性疾病,马月洁只好辞去化肥厂的工作,专职护理两个儿子,但捉襟见肘的生活又迫使马月洁不得不寻找生活的来源,光靠丈夫每月1000多元的工资怎么可能维持这样一个多灾多难的家庭开支啊!在好心人的帮助下,马月洁每天带着陶灿卖起了鸡蛋馍。
面对陶灿一次次歇斯底里的癫痫大发作,特别是那种肌肉僵直、全身抽搐、无意识颤动的痛苦,是常人难以想象的。马月洁感同身受,看似平静的外表下,隐伏着难以名状锥心的痛。都说儿子是妈妈的心头肉,看着儿子撕心裂肺般的与病魔挣扎,马月洁怎么平静得了。
最为令人难过的是,面对儿子一次次被病痛折磨得奄奄一息的时候,马月洁只能手足无措地焦急等待,而不能做进一步的安慰与治疗。作为母亲,马月洁最大的心愿就是能找家最好的医院,找最好的医生,让儿子尽快摆脱病痛的折磨,哪怕少发作几次也好啊!
然而愿意却遥不可及,马月洁更多的是无奈。然而,她还在坚强的支撑着这个多灾多难的家,支撑着不算奢侈的梦想。
平淡见真情
马月洁与陶松林结婚不久,公公就不幸病逝,婆婆因年轻时长期从事手工业,积劳成疾、体弱多病。陶松林在弟兄之间排行最小,一直随母亲居住在老宅子里,照顾老人的饮食起居,全落到马月洁的肩上。起初,没发现两个儿子的病情,马月洁手头相对宽裕,就变着法子孝敬老人:看到适合老人的衣服就买回来,有新鲜的食品总是让老人第一时间吃到。等到两个孩子查出疾病后,家中已是负债累累,马月洁仍是把老人放在第一位,像对亲娘一样,吃喝拉撒全包下来,尽可能地调剂口味,让老人吃好穿暖;婆婆便秘,马月洁就用手帮助婆婆排便,直到1999年婆婆因肺癌医治无效而撒手人寰,享年79岁。
婆婆病逝后,马月洁又把婆家大叔接到家里。公公弟兄二人,婆家叔叔没有后人,婶母去世后,婆家叔叔一个人在家非常孤独,无自理能力,生活十分困苦。马月洁抱定一个信念:自己虽然生活艰难,好在四肢健全,而叔叔年届八十,接到自己身边,至少可以吃上热乎饭,睡上安稳觉,安度晚年。就这样,马月洁把婆家叔叔当成亲人,看病拿药、端茶倒水,服侍得妥妥帖帖,直到2012年叔叔因病去世,享年83岁。
有人抱怨马月洁多管闲事,自己两个儿子就够拖累人了,还一日三餐照料好像与自己不搭边的老人,马月洁总是很自然的笑笑:“老人一个人在家太可怜了,咱有胳膊有腿,少歇一会也就招呼好了。”
平凡的梦想
马月洁初中毕业后就辍学待业了,后来有幸被安排到当时发展前景非常好的涡阳化肥厂编织车间工作,经人撮合认识了同厂工人陶松林,征得双方父母同意后,于1990年2月份牵手步入婚姻的殿堂,享受起出双入对的夫妻生活。
马月洁那段时间的生活是快乐的:丈夫陶松林虽然算不上英俊潇洒,也不怎么浪漫,但不失男子汉的风度,对马月洁疼爱有加。两个人的工资不算太高,但已经令很多人眼馋。小两口暗暗打定主意:先把余钱存起来,等以后有了足够的能力,再为社会多做一些慈善事业。
儿子的病情
1991年7月,大儿子陶灿诞生,见证了马月洁与陶松林的爱情结晶。胖嘟嘟的小脸特惹人喜爱,可就是爱哭,多次到医院咨询,就是查不出原因。等到儿子满周岁以后,一次脑电图显示异常,才真正揭开真相:先天性小脑发育不全,大脑异常放电,引起癫痫频繁发作,于是,马月洁及其家人踏上了长期的求医之路。
四处求医无果,小陶灿不仅仅是癫痫频繁发作,连大脑发育也受到影响,智力低下,言语障碍,全家人笼罩在陶灿随时全身抽搐的恐惧阴影之中。
2001年,二儿子陶安出生,显得非常聪慧乖巧,但细心的马月洁又很快发觉不对:视觉不够敏锐。经过多方检测,陶安严重弱视,对面看不到人。全家人的重心一下子又全部转移到二儿子陶安的视力治疗方面,东拼西凑,甚至不惜债台高筑。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陶安的视力恢复到了1.0,戴上高度镜片可以看书识字。十五岁的陶安已经读到初三,成绩优异。懂事的陶安经常说:“我一定好好学习,长大后好回报父母,回报所有帮助过我们家的好心人!”
苦难中前行
陶安的视力逐步恢复,多少给了马月洁一些心理上的安慰,但是,为了给陶安治病,几乎花干了家中以及从亲朋、邻居那里借来的所有的钱,从而忽略了大儿子陶灿的治疗。陶灿今年已经24岁,智力只相当于三岁的孩童,每天只知道不停的吃,个子确实不矮:1米8的身材,膀大腰圆,背阔肩宽。可也正是这200多斤的体重给大小脑都发育不全的陶灿带来更多灾难:每天至少两次,多则无数次并且毫无征兆的癫痫大发作,使得牛高马大的陶灿摔得也格外凄惨,有时就像高大的电线杆忽然倒地,“呼通”声能传出好远,头上、身上到处留有伤疤。因为囊中羞涩,马月洁家中连最常用的外用药水也没有,更没有纱布、药棉。每当陶灿摔伤,马月洁就只能找些白布简单包扎。
因为两个儿子的先天性疾病,马月洁只好辞去化肥厂的工作,专职护理两个儿子,但捉襟见肘的生活又迫使马月洁不得不寻找生活的来源,光靠丈夫每月1000多元的工资怎么可能维持这样一个多灾多难的家庭开支啊!在好心人的帮助下,马月洁每天带着陶灿卖起了鸡蛋馍。
面对陶灿一次次歇斯底里的癫痫大发作,特别是那种肌肉僵直、全身抽搐、无意识颤动的痛苦,是常人难以想象的。马月洁感同身受,看似平静的外表下,隐伏着难以名状锥心的痛。都说儿子是妈妈的心头肉,看着儿子撕心裂肺般的与病魔挣扎,马月洁怎么平静得了。
最为令人难过的是,面对儿子一次次被病痛折磨得奄奄一息的时候,马月洁只能手足无措地焦急等待,而不能做进一步的安慰与治疗。作为母亲,马月洁最大的心愿就是能找家最好的医院,找最好的医生,让儿子尽快摆脱病痛的折磨,哪怕少发作几次也好啊!
然而愿意却遥不可及,马月洁更多的是无奈。然而,她还在坚强的支撑着这个多灾多难的家,支撑着不算奢侈的梦想。
平淡见真情
马月洁与陶松林结婚不久,公公就不幸病逝,婆婆因年轻时长期从事手工业,积劳成疾、体弱多病。陶松林在弟兄之间排行最小,一直随母亲居住在老宅子里,照顾老人的饮食起居,全落到马月洁的肩上。起初,没发现两个儿子的病情,马月洁手头相对宽裕,就变着法子孝敬老人:看到适合老人的衣服就买回来,有新鲜的食品总是让老人第一时间吃到。等到两个孩子查出疾病后,家中已是负债累累,马月洁仍是把老人放在第一位,像对亲娘一样,吃喝拉撒全包下来,尽可能地调剂口味,让老人吃好穿暖;婆婆便秘,马月洁就用手帮助婆婆排便,直到1999年婆婆因肺癌医治无效而撒手人寰,享年79岁。
婆婆病逝后,马月洁又把婆家大叔接到家里。公公弟兄二人,婆家叔叔没有后人,婶母去世后,婆家叔叔一个人在家非常孤独,无自理能力,生活十分困苦。马月洁抱定一个信念:自己虽然生活艰难,好在四肢健全,而叔叔年届八十,接到自己身边,至少可以吃上热乎饭,睡上安稳觉,安度晚年。就这样,马月洁把婆家叔叔当成亲人,看病拿药、端茶倒水,服侍得妥妥帖帖,直到2012年叔叔因病去世,享年83岁。
有人抱怨马月洁多管闲事,自己两个儿子就够拖累人了,还一日三餐照料好像与自己不搭边的老人,马月洁总是很自然的笑笑:“老人一个人在家太可怜了,咱有胳膊有腿,少歇一会也就招呼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