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临时政权成立时,汪清醒地认识到,他签的不是卖国条约,只是其个人的卖身契罢了。然作为日沦之间的缓冲,汪的功绩是不可磨灭的。通常,积极的“获取”之功易为人所见,而消极的“免于损失”或“减少损失”之功则往往不易被人理解。所以大众往往只知道崇祯帝是亡国之君,而能看到因为他的励精图治而延缓了明朝的覆灭者则不多。
至于以最终结局作为一个人的盖棺定论的现象,则更加普遍。譬如史可法,很多人只知其死守扬州的忠义,不知因为其身处高位而缺乏才能导致南明弘光政局的败坏。
当然,这是汪自己选择的道路,他做出决定的时候应该已经考虑过有可能面临的结局。如果只以成败论英雄,我们可以称汪为“卖国贼”,出于爱国教育也需要一些典型的例子,所以为汪平反希望渺茫,且意义不大。但是作为一个历史研究者或者爱好者来说,弄清历史的真相是非常有必要的。
历史上,因注重名节而英勇赴死的人很多。但是,能够为了众人之利而牺牲名节的,少之又少。汪是其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