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以来,本人一直是央视《焦点访谈》栏目的忠实观众,并对该节目“用事实说话”的宗旨信之不疑,高度赞赏,但是看了6月23日央视19点38分的焦点访谈节目后,心里不禁产生了诸多疑问和不解。诚然,节目的影像不可谓不实,但是编导以偏概全、力图以个别牧户特殊情形代表乌拉盖普遍生态环境真实状况表达方式,实在过于偏颇,亦有失公允。因为,本人恰好生活在乌拉盖草原腹地,大学恰好学的是与生态保护密切相关的专业,恰好多年从事与草原生态系统有关的工作,恰好对乌拉盖地区的历史沿革有所了解……,所以,就此事说一说个人的几点粗鄙见解,以供大家思考乌拉盖草原生态保护这一大命题时作为参考,同时,也但愿能够为焦点栏目在今后采编节目朝着更专业的方向发展提供一些借鉴。
首先,乌拉盖草原生态的变化受到全球变暖大环境的影响是勿庸质疑的。据统计资料显示,整个乌珠穆沁草原的多年年均降水量从五、六十年代的500毫米左右降到上世纪末的400毫米左右(那时基本上没有工矿产业开发)。请大家想象一下年均降水减少100毫米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吧,稍有一点生态常识的人,很容易就能够明白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因为据统计,多年平均降水减少100毫米足以改变一个地区的气候类型,受到全球气候变化大环境的影响,乌拉盖生态环境发生变化也是必然的。
其次,人为活动对乌拉盖草原气候的影响也相当大。建国以前乌拉盖地区属于典型的地广人稀纯传统牧业地区,据东乌旗志记载和老一辈的牧民讲述,当时该地区总人口也就几千人,牲畜不足2万头只,建国前夕,明珠道尔吉率部众迁往外蒙古后,这一地区就成了无人区,直到1964年胡硕庙储备繁殖牧场的建立和北京生产建设兵团屯垦戍边后才逐渐的繁荣起来,人口和牲畜逐渐增加。但是,此后一个时期限于当时生产力低、交通基础差,产业结构单一等条件,牧民生活极为艰苦,住的是蒙古包,扎简易的放牧营地,生产生活,尤其是生产上防灾减灾的能力几乎没有,有时赶上暴雪或暴雨等极度自然灾害,牧户的损失惨重程度不言而喻,很多牧户甚至倾家荡产,1998年夏季的洪涝灾害和2000年冬季的严重白灾绝对不缺少这方面的实例。在此情形下牧民想改变生活条件、增加收入,只能够多养一些牲畜,因而也就有了牲畜数量从建国前的万余头只,甚或建国初期基本没有发展到八、九十年代的十万余头只,甚至一度到本世纪最初几年达到了近百万头只情况。如果按照每只羊单位年需要青干草1500斤计算,乌拉盖680余万亩天然草原的生态容量几近或达到饱和,所以牧户饲养牲畜对生态的影响是最主要的因素之一。近年,随着“围封禁牧”、“草畜平衡”和“草原生态奖补”等一系列国家、地方财政加大补贴力度惠牧政策的实施,牲畜数量已经逐步开始得到控制,草原生态已有所恢复。但是请大家千万要注意的是所有的这些政策都是以巨额的财政支出为保障才能得到实现,而牧民的生活是要不断地延续下去,生活条件也是要不断地加以改善和提高的,那么试想这些政策的实施能够持续多久,其保障程度又能够最终达到什么样的一个水平,这实在是一个值得思考又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第三,影响草原生态的其它因素。除了以上两个主要方面对草原生态系统产生的主要影响以外,局部地区的小气候和独特的自然条件也是影响本地区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在1980年具有调洪和蓄水功能的乌拉盖水库建成后,一直到1998年乌拉盖水库溢洪道冲毁(并非焦点访谈节目所说大坝决口)之前,本地区尚有乌拉盖水库近6万亩水面的蒸发补给源头可对小气候形成起到相当重要的影响,但水库消失以后近十年间,因为乌拉盖水库已经没有了蓄水,只能够是上游来多少流多少,遇到干旱水库本身就已经干涸,本应有的调剂功能不复存在,加之蒸发补给源头消失,本地气候只能是遇旱则旱、随涝就涝,跟着大气候走了,这一阶段也正是乌拉盖高毕生态恶化最为严重的时期。总之,因为有了乌拉盖水库的存在,本地区生态环境在很长一段时间得以保持良好,这是不争的事实,也正是乌拉盖水库无水可放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下游某些地方生态的恶化,这也是不争的事实,希望大家能够清醒地认识清楚,否则会对乌拉盖的生态保护产生误导,关于这一点本人在以前的一篇文章中有过相关的论述。而说到独特的自然条件,那就要说一下乌珠穆沁地区草原的特点了,最为显著的就是年蒸发量1500毫米以上,数倍高于降水补给量,而钙积层普遍存在正是本地区土壤的特点,遇到洪涝,产生盐碱是必然的,在以往的调查资料中可以看到,如本期焦点访谈节目中白色的盐碱滩,如果遇水那应该是棕褐色或深褐色如浓酱油般的积水,不会象有些人说的长是的牧草,稍有常识的人应该知道那是不可能的。也正如本期节目主持人介绍的乌拉盖河是内陆(流)河,从上游来的水在宝格达山处是山泉,水质优良,但是流经中游的草原沼泽地区后,汇集了乌拉盖河中游和色也勒吉河广大流域浸溶的盐碱成份后,最终汇集到下游的乌拉盖高毕(请注意这个蒙古语的原词含意:高毕意指不太好的地方、盐碱滩、乱七八糟的地方”)后,经大量蒸腾,那么想不留下盐碱成分,实在很难符合科学常理。
以上是刚刚看了本期焦点访谈节目后,结合本人所知、所学和多年工作生活实践,有感而发的几点粗浅见解,在此再次强调一下,只是为了“用事实说话”,绝无它意。另外,既然写到这里了,顺便提一句:乌拉盖是一个好地方,曾经生活在这里和正生活在这里的人都很爱她,关心她的未来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让这里的生态和谐美好、人民生活富裕幸福是我们共同的愿望,如何实现这个美好的理想,请大家多出主意、多帮忙!
首先,乌拉盖草原生态的变化受到全球变暖大环境的影响是勿庸质疑的。据统计资料显示,整个乌珠穆沁草原的多年年均降水量从五、六十年代的500毫米左右降到上世纪末的400毫米左右(那时基本上没有工矿产业开发)。请大家想象一下年均降水减少100毫米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吧,稍有一点生态常识的人,很容易就能够明白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因为据统计,多年平均降水减少100毫米足以改变一个地区的气候类型,受到全球气候变化大环境的影响,乌拉盖生态环境发生变化也是必然的。
其次,人为活动对乌拉盖草原气候的影响也相当大。建国以前乌拉盖地区属于典型的地广人稀纯传统牧业地区,据东乌旗志记载和老一辈的牧民讲述,当时该地区总人口也就几千人,牲畜不足2万头只,建国前夕,明珠道尔吉率部众迁往外蒙古后,这一地区就成了无人区,直到1964年胡硕庙储备繁殖牧场的建立和北京生产建设兵团屯垦戍边后才逐渐的繁荣起来,人口和牲畜逐渐增加。但是,此后一个时期限于当时生产力低、交通基础差,产业结构单一等条件,牧民生活极为艰苦,住的是蒙古包,扎简易的放牧营地,生产生活,尤其是生产上防灾减灾的能力几乎没有,有时赶上暴雪或暴雨等极度自然灾害,牧户的损失惨重程度不言而喻,很多牧户甚至倾家荡产,1998年夏季的洪涝灾害和2000年冬季的严重白灾绝对不缺少这方面的实例。在此情形下牧民想改变生活条件、增加收入,只能够多养一些牲畜,因而也就有了牲畜数量从建国前的万余头只,甚或建国初期基本没有发展到八、九十年代的十万余头只,甚至一度到本世纪最初几年达到了近百万头只情况。如果按照每只羊单位年需要青干草1500斤计算,乌拉盖680余万亩天然草原的生态容量几近或达到饱和,所以牧户饲养牲畜对生态的影响是最主要的因素之一。近年,随着“围封禁牧”、“草畜平衡”和“草原生态奖补”等一系列国家、地方财政加大补贴力度惠牧政策的实施,牲畜数量已经逐步开始得到控制,草原生态已有所恢复。但是请大家千万要注意的是所有的这些政策都是以巨额的财政支出为保障才能得到实现,而牧民的生活是要不断地延续下去,生活条件也是要不断地加以改善和提高的,那么试想这些政策的实施能够持续多久,其保障程度又能够最终达到什么样的一个水平,这实在是一个值得思考又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第三,影响草原生态的其它因素。除了以上两个主要方面对草原生态系统产生的主要影响以外,局部地区的小气候和独特的自然条件也是影响本地区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在1980年具有调洪和蓄水功能的乌拉盖水库建成后,一直到1998年乌拉盖水库溢洪道冲毁(并非焦点访谈节目所说大坝决口)之前,本地区尚有乌拉盖水库近6万亩水面的蒸发补给源头可对小气候形成起到相当重要的影响,但水库消失以后近十年间,因为乌拉盖水库已经没有了蓄水,只能够是上游来多少流多少,遇到干旱水库本身就已经干涸,本应有的调剂功能不复存在,加之蒸发补给源头消失,本地气候只能是遇旱则旱、随涝就涝,跟着大气候走了,这一阶段也正是乌拉盖高毕生态恶化最为严重的时期。总之,因为有了乌拉盖水库的存在,本地区生态环境在很长一段时间得以保持良好,这是不争的事实,也正是乌拉盖水库无水可放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下游某些地方生态的恶化,这也是不争的事实,希望大家能够清醒地认识清楚,否则会对乌拉盖的生态保护产生误导,关于这一点本人在以前的一篇文章中有过相关的论述。而说到独特的自然条件,那就要说一下乌珠穆沁地区草原的特点了,最为显著的就是年蒸发量1500毫米以上,数倍高于降水补给量,而钙积层普遍存在正是本地区土壤的特点,遇到洪涝,产生盐碱是必然的,在以往的调查资料中可以看到,如本期焦点访谈节目中白色的盐碱滩,如果遇水那应该是棕褐色或深褐色如浓酱油般的积水,不会象有些人说的长是的牧草,稍有常识的人应该知道那是不可能的。也正如本期节目主持人介绍的乌拉盖河是内陆(流)河,从上游来的水在宝格达山处是山泉,水质优良,但是流经中游的草原沼泽地区后,汇集了乌拉盖河中游和色也勒吉河广大流域浸溶的盐碱成份后,最终汇集到下游的乌拉盖高毕(请注意这个蒙古语的原词含意:高毕意指不太好的地方、盐碱滩、乱七八糟的地方”)后,经大量蒸腾,那么想不留下盐碱成分,实在很难符合科学常理。
以上是刚刚看了本期焦点访谈节目后,结合本人所知、所学和多年工作生活实践,有感而发的几点粗浅见解,在此再次强调一下,只是为了“用事实说话”,绝无它意。另外,既然写到这里了,顺便提一句:乌拉盖是一个好地方,曾经生活在这里和正生活在这里的人都很爱她,关心她的未来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让这里的生态和谐美好、人民生活富裕幸福是我们共同的愿望,如何实现这个美好的理想,请大家多出主意、多帮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