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动之刻吧 关注:453贴子:3,547
  • 13回复贴,共1

【异动 堆放】杂七杂八的小知识?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看《异动》时突然冒出来的小主意,就把一些出现的词找出来度娘一下。大概在最后会整理一下关于各角色的出场及细致描写一类的。
不定期更型。
欢迎捉虫,欢迎补充www


1楼2015-05-10 00:35回复
    侵删致歉!!!!


    2楼2015-05-10 00:36
    回复
      【第一章 约定的开始】第一话 世界都是这样毁灭的
      []丧服[]
      ——丧髻
      髽发:
      古代汉族妇人丧髻。以麻线束发。妇女服丧时用麻扎成的发髻。梳在头顶两旁的发髻。
      以上(百度百科)
      http://baike.baidu.com/link?url=EAJYgdPwFlqJa7ackV1S8arLTVSmks86GSrhTuloCU7SsTrRk04kUs3qYJ4Kq865FocKO5lvTrv94k-bGBg-mq
      -------------------------------------------
      《礼记·檀弓上》(节选)
      原文:
      ……
      始死,充充如有穷;既殡,瞿瞿如有求而弗得;既葬,皇皇如有望而弗至。练而慨然,祥而廓然。邾娄复之以矢,盖自战于升陉始也。鲁妇人之髽而吊也,自败于台鲐始也。
        南宫绛之妻之姑之丧,夫子诲之髽曰:「尔毋从从尔,尔毋扈扈尔。盖榛以为笄,长尺,而总八寸。」
      译文:
      邾娄人用箭来招魂,是从升陉之战以后开始的。鲁国妇人露着髻去吊丧的习惯,是从狐髽之战失败后开始的。
        南宫绦的妻子死了婆婆,孔子教她做丧髻的方法说:“你不要把丧髻做得太高,也不要做得太大。用榛木做簪子,其长一尺;束发的布条,其剩余垂下的部分是八寸长。”
      以上(礼记·檀弓上译文_古诗文网):
      http://so.gushiwen.org/guwen/bfanyi_1659.aspx
      ------------------------------------------
      扩展科普(【科普】中国发髻史简述 [[贴吧]] )
      http://tieba.baidu.com/p/1274099146?pn=1
      --------------------------------------------------
      [[找不到其他版本的图。。。。[仰天啸(bushi)] ]]


      4楼2015-05-10 13:41
      回复
        【第一章 约定的开始】第一话 世界都是这样毁灭的
        []奠仪[]
        用于祭奠的金钱和礼品。
        源自(百度百科 词语解释):
        http://baike.baidu.com/link?url=LzHxWUUvAotDIBRMlbE8C8FPM01W2dzLozSj933ygjNz6reRwEbUxeeeSlo8jcNbbzblIYKCYDKYW92bu-s3C_
        送给办丧事的人家用于祭奠的金钱和礼品。
        源自(百度知道 奠仪是什么意思):
        http://zhidao.baidu.com/link?url=OFtp8nZARQdi7Z7LBFyTapioACtlbw_ROG2sGRHuRQ6l618gUmieDd0rMV5nnpRjz_9eknqrsiFN743aIXfa9cnSm48FE8ecE8b1G-NsRQa
        ----------------------------------------------------------------------

        [[奠仪 丧事用花]]



        [[奠仪 绝世风华奠仪袋 ]]

        [[奠仪 莲花白礼袋 ]]

        -------------------------------------------------------
        拓展关联:
        (百度知道 白喜事信封怎么写):
        http://zhidao.baidu.com/link?url=gz3EJbdujWAAIcKWe2oMDedJtvrAGIgOLOKGD-u5SpeePjqy_Oa29Ib1bRK0WEQScpEXkf7KfGCYr0RDVyeoXq
        (百度知道 奠仪袋如何写):
        http://zhidao.baidu.com/link?url=l_Im-xsWCbmNxgAspE1yarKhR-shO5qVaVoEwW3wxsu5DYlw6nasYr3llvUEx1qF_lTZMt3A18ZycXMyOtlF-K


        6楼2015-05-10 14:08
        回复
          【第一章 约定的开始】第一话 世界都是这样毁灭的
          []改名字[]
          [[这个就直接放网址了]]
          (百度经验 怎么样改名字):
          http://jingyan.baidu.com/article/e6c8503c1e46d6e54f1a18c5.html


          7楼2015-05-10 14:11
          回复
            棒棒哒www加油!!


            IP属地:中国香港来自iPhone客户端8楼2015-05-12 00:15
            收起回复
              wow感觉好用心www不过后面的基本上就都是非日常的故事了吧,好好奇会有啥


              IP属地:北京15楼2015-06-16 21:36
              收起回复
                【第一章约定的开始】第一话 世界都是这样毁灭的
                []五子哭墓[]
                一、「 百度知道-五子哭墓?是什么? 」和 「 百度百科-『台湾丧葬』(分类、习俗、流程) 」
                二、「 百度百科-『台湾丧葬』(丧葬风俗--停.尸.仪.式,报丧仪式,招魂、送魂仪式,做‘七’仪式) 」
                三、「 百度百科-『台湾丧葬』(丧葬风俗--吊唁仪式、入敛仪式、哭丧仪式、下葬仪式) 」 ←【本次】
                四、相关链接
                注:考虑到《异动》这章整体的氛围,收纳了百度词条「台湾丧葬」中「做‘七’仪式」、「吊唁仪式」、「入敛仪式」、「哭丧仪式」的详细内容(字多分条)。而详细内容并没有详细介绍「五子哭墓」,抱歉。
                [[qwq 「丧葬风俗」真心不想拆开的,可详细粘贴的部分超出了5000字的限制,就拆成了两节。]]
                ---------------------------------
                吊唁仪式(详)
                在"做七"的同时要进行吊唁仪式。唁是指亲友接到讣告后来吊丧,并慰问死者家属,死者家属要哭尸于室,对前来吊唁的人跪拜答谢并迎送如礼。一般吊唁者都携带赠送死者的衣被,并在上面用别针挂上用毛笔书写的"某某致"字样的纸条。
                首先要布置灵堂。灵前安放一张桌子,悬挂白桌衣,桌上摆着供品、香炉、蜡台和长明灯等。在没有收殓之前,这盏长明灯不管白天晚上都要有人看守,不能让它熄灭。据说,这盏灯就是死者的灵魂。尸体和灵柩都忌讳停放在光天化日之下。据说,怕受所谓"日晶月华",更怕冲犯上天过往的神灵。因此只要是举行简单的祭奠仪式,就必须要搭灵棚。
                搭灵棚规模的大小,主要看丧居院落的格局。如果只搭一屋院子的棚,叫做"平棚起尖子",也叫"一殿",就像古典殿堂一样,上边起一条脊。如果丧居有两层院子,就可以搭一座大棚,将这两个院子都罩上,灵堂院子的棚顶高些,前院棚顶略低,使两个顶子浑然一体,后高前低,叫做"一殿一卷",即后院高顶为"殿",前院低顶为"卷"。所谓"殿",就是殿堂的意思;所谓"卷",即棚顶全是活席,可以卷起来的意思。这种棚历来都用数层席箔里外包严,不见杉槁,不但美观,且不漏水。从外观上看,宏伟壮丽,犹如宫殿,使人望之,哀戚之情就油然而生。
                除了主棚外,还必须有许多用途不等,名称不同的棚,规模大小不一。由于在这期间,吊唁的亲友多,而且时间都比较集中,上祭恐怕发生拥挤,甚至排不上号。所以在其他院落就要搭一座或数座祭棚,凡远亲、朋友来吊唁的,就被知宾引到这种棚里上祭。还有的棚是用来摆官座,让来宾们休息、喝茶、用饭的。
                接下来就要举行开吊仪式。这是最讲究排场的一个仪式。
                [[字数原因,中间略一段( 在浙江一带...)]]
                现在城市,吊唁仪式已经大大简化了,主要是遗体告别和开追悼会。前来吊唁的人身着素装,佩戴白花和黑纱,在悠戚的哀乐声中,一一向遗体鞠躬致哀,而后在绕遗体一周瞻仰遗容。吊唁的人可以向死者的主要亲属说些简短的劝慰的话,如"请多保重"、"望您节哀"、"要主意身体"等,劝慰丧家节哀顺变,保重身体。
                入敛仪式(详)
                吊唁举行完毕之后,就要对死者进行入殓仪式。
                入殓有"大敛"和"小敛"之分。小敛是指为死者穿衣服。根据史籍的记载,古代小敛是在死亡的第二天早晨的卧室门里。那个时候,先把小敛衣陈列在房里,然后铺设好敛床,接着举行着装仪式。主人和主妇都要把头上的饰物卸下来,把头发盘束在头上,男子要露臂,大家都要不停地号哭,以示悲痛至极。主持仪式的人开始为死者穿衣,先在床上铺席,再铺绞,它们的质地,要据死者的身份而定。无论贵贱尊卑,死者都应该穿上十九套新衣。穿好以后,亲属用被子把尸体裹上,然后用绞带捆紧。在这以后,再把布囊(称"冒",分为上下两截)套在尸体上,然后盖上被子,覆盖好尸体。
                在民间的习俗里,入殓的衣服和被子忌讳用缎子,因为"缎子"谐音"断子",惟恐因为这个原因遭到断子绝孙的恶报。人们的做法一般用绸子,"绸子"谐音是"稠子",可以福佑后代多子多孙。殓衣又忌讳用皮毛制作。兽皮,虽然是难得的贵物,但是对于已经死去的人没有益处,留下来对生者倒还可以有用。还有一种说法是,用兽皮做被子的话,死者来世会转生为兽类的。另外一种说法是从"全尸"考虑的,说是恐怕人尸与兽革混杂一处而不能辨别。殓衣还不能用带"洋"字的布料,殓衣是给去世的人穿的,带洋字的布料会使殓衣带有"阳"的意思,对于在阴间的死者不好。
                殓衣穿好后,有些地方要还要举行开光明和抿目等的活动。替死者穿好衣服后,"又拿一碗温和水,用一块新棉花,蘸这水,将亡人的眼睛擦洗擦洗,叫做开光,这也是孝子亲手作的事。说是死人若不开光,下辈子必是瞎子。在泉州一带的地方,丧家要把家里的鸡狗之类的动物捆绑起来。因为民间以为猫或其他动物靠近尸体,会诈尸。尸体会跳起来,死死抱住活人或其它东西不放。这些传说,实属迷信,无非是要利用这一禁忌,提醒孝眷谨慎看守尸体、灵柩、精心尽孝,不得轻待死去的人。
                "大殓"是指收尸人棺,汉族民间俗称为"归大屋"。这就意味着死者与世隔绝,与亲人最后一别,所以举行大殓仪式非常隆重。
                收尸盛殓的棺材,是以松柏制作的,忌讳用柳木。松柏象征长寿。柳树不结籽,或以为导致绝嗣。有的地方用柏木做棺材要掺一些杉木,据说完全用柏木做的棺材会遭天打(触雷电)。寿木做好后,搁在那里不能移动,俗说随便移动,对本人不利。棺材外面一般漆成朱红色,写上金字。也有画上花鸟人物的。
                大敛的时间是在小敛的第二天,就是人死后的第三天举行,以等待他生还过来。按照民间习俗,要在棺底铺上一层谷草,然后在铺一层黄纸,意思是死者的灵魂能够高高地升入天堂。而七星板则是求寿之意。在七星板上铺黄绫子绣花的棉褥子,俗叫铺金,褥子上锈海上江牙、八仙过海等图案,意思是超度死者的灵魂升天成仙。而清末北京丧家流行用的陀罗经被、如意寿枕等物,都寄托了这种意思。
                当主人"奉尸敛于棺"的时候,是最能表现也最需要抒发子女们的孝心的时候,是亲人孝思形式化的最佳场合。所以,家人们都要捶胸顿足嚎啕大哭。
                在合上棺材之前还要往棺内放些葬物。民间的讲究是让死者左手执金,右手握银。多是让亡人左手拿一个一两重的小金元宝;右手拿一个一两重的小银元宝或银#子;而穷人就只好放些铜钱,或当时社会上通用的硬币,如大铜子、小钢板之类。最不济也得给亡人手里放一块手绢。所以,历代的陵墓都有过盗掘的现象。尤其是帝王陵墓,随葬品大都是希世珍品,更引来无数觊觎者。
                为了保证亡人能够落个尸首完整,据说,凡是亡人生前从身上脱落下来的东西,都应殓入棺内。比如老年时,脱落的牙齿,以及小殓沐浴时所剪下来的指甲。这时,家属必须把它们放入棺内。还有,过去有太监因为"净身"而割下来的生殖器,也要在这时候放入棺内,说是"来生要脱生个整身子"。
                尸体、殉葬物放妥后,接着要钉棺盖,民间称为"镇钉"。镇钉一般要用七根钉子,俗称"子孙钉",据说这样能够使后代子孙兴旺发达。
                入殓后,雨打棺。否则,以为后代子孙会遭贫寒。入殓前后,停棺在堂,直至出殡。
                哭丧仪式(详)
                择日仪式之后便要哭丧。哭丧是中国丧葬礼俗的一大特色。哭丧仪式贯穿在丧仪的始终,大的场面多达数次。而出殡时的哭丧仪式是最受重视的。
                出殡的时候必须有全体后代尤其是男人们"唱哭",否则按照民间旧俗就会被视为不孝。另外,哭的音量大小也非常重要,如果哪家死者在黄泉路上没有响彻天地的哭声相伴,便在方圆数十里传为笑柄,其子孙后代也要被人们视为不孝,大逆不道,天理难容。为了求得孝得美名,孝子贤孙们在此确实也颇费了一番心机,花钱请人替死者哭丧便是历代孝子贤孙们得惯用手法。有些地方甚至出现了职业性的哭丧夫或哭丧妇,收入不菲。
                哭丧时"唱"出的歌叫哭丧歌,壮族习惯是请民间歌师二人来唱哭丧歌。两位歌师扮成舅甥,一问一答,唱歌彻夜,赞颂祖先业绩,劝导后辈不忘祖恩。许多民族并有哭丧歌舞仪式。彝族人称此为"跳脚",由四人手持八卦在尸旁跳,边跳边唱孝歌,据说这样可以为死者踩平通往阴间的荆棘之路。景颇人称此为"布滚戈",要请附近各寨的青年男女同跳,通宵达旦。除此之外,还要安排两个身着长衫的男子持矛舞蹈,绕竹幡作刺击状,以示驱邪。最早由执绋者唱挽歌送丧的风俗,起源于汉代。确切地讲,是从汉武帝开始的。其次,挽歌的代表性作品是《韭露》、《蒿里》。而且分别规定了《韭露》是为王公贵人出殡时唱;《蒿里》则是为士大夫和一般百姓出殡时唱。这两首通行西汉的挽歌,相传是田横门客的作品,可以说是迄今为止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挽歌。《韭露》的歌词是:"韭上朝露何易稀。露韭明朝更复活,人死一去何时归?"《蒿里》的歌词是:"蒿里谁家地?聚敛魂魄无贤愚。鬼伯一何相催促?人命不得少踟躇。"
                挽歌入礼,在汉晋时代兴起,到南北朝时更加流行。有趣的是,挽歌习俗流行起来之后,唱挽歌的场合就不限于出殡送葬了。挽歌成了表达心中的痛苦,对亡者的深切的思念等凄楚情感的一种宣泄。
                从形式上来看,现代民间哭丧歌,亦即挽歌可以分成三类:一是"散哭";二是"套头";三为"经"。散哭的特点是"随心翻",想到什么就哭什么,搭着什么就唱什么,没有限制。其内容主要是倾诉对死者的思念之情,自责对长辈的不孝,悲叹自己的苦难身世。至于套头,是有内容的限制的。主要有"抱娘恩"、"十二个寻娘"、"十二月花名"等。哭的时候是哭别人的好处,诉自己的苦楚。"经"是结合丧葬仪式来唱的。病人死后,由女儿或者媳妇唱"买衣经"、"着衣经"等。哭的时候眼泪不能够掉到死者的身上,否则的话尸体就会变成僵尸,没有办法腐烂,也就不能轮回了。另外一种说法是,阎罗王看到死者的身上有泪痕,就会把他拒之门外,死者就只好在阴间之外受无边的苦。另外,"着衣经"要在涨潮的时候唱,因为"涨"字有积攒家财的意思。如果在这个时候哭,他的家业就能够像潮水一样不断地高涨。如果死者是女性,女儿还要给母亲唱"梳头歌"。不管怎么样,入殓的时候会唱的子女和亲属都要唱"哭丧歌",倾诉自己对死者的思念之情。而出殡的这一天清早,长房媳妇要唱"开大门"。因为民间认为,人死了就会被打入十八层地狱,不哭开大门的话,死者就会在阴间受罪。出殡的时候,女儿或媳妇要唱"出材经",回来后唱"床祀经"。唱"亭子经"是为了让死者能够在阴间路上歇脚乘凉。当设灵台的时候,要唱"灵台经"。
                这种唱经的习俗大多由女性来主持,目的是为了让死者平安的到达阴间。
                下葬仪式(略)
                源自(百度百科-台湾丧葬):
                http://baike.baidu.com/link?url=oJPb4qbdwa1DmxnfdY7IvjbigvzeQ1i7At3J7aP8Rl7d-rF2F9P8FSLWPlOa-RKr3_xP802ESKDs01i87uVxqa


                18楼2015-07-26 02:39
                回复
                  发现手机看的话好乱 ˊ_>ˋ ,东北以后会尽量注意下


                  20楼2015-08-14 11:3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