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铃摇月吧 关注:504贴子:148,730

随我走碣石山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吧里的朋友大多在碣石山脚下的昌黎,每年都走进大山,或春游看花、或登高观景,或采收野果……更值得肯定的是,今年好些吧友去窝瓜铺栽树绿化,可见对碣石山大有情感。
受吧友们的情绪感染,自己对碣石山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几年来,利用业余时间,走过了山中的好些地方。这些地方有的是以山险而著称,有的是以地方特产而吸引人,还有的地方是以浓厚的历史文化而独具特色……
考虑了一段时间,想把这些东西写出来与朋友们共享,在增加各位朋友对碣石山了解的同时,抛砖引玉,丰富一下吧里文化。
碣石山位于秦皇岛昌黎县城以北。主峰在昌黎县城北,余脉跨越昌黎、卢龙、抚宁三县,有百座奇峻峰峦,面积约四百多平方公里。主峰仙台顶(俗称“娘娘顶”),顶尖呈圆柱形,极像直插云霄的天桥柱石;如果从远一些地方看(如草场庄一带),就像一只翱翔冲天的雄鹰,气势极其雄伟。



1楼2015-05-06 20:00回复


    3楼2015-05-06 20:01
    回复
      支持老兄普及知识


      4楼2015-05-07 06:24
      收起回复
        这样的好帖必须加精置顶!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5-05-07 09:04
        收起回复
          好帖!坚决支持!


          6楼2015-05-07 12:05
          回复
            我的行走路线,从水岩寺开始向西,再回到水岩寺。时间长一些,有不妥之处欢迎各位朋友随时指正补充。
            隋唐寺院千年久 水岩脚下水岩寺
            水岩寺是文革结束后在唐秦地区第一个经批准恢复重建的正规寺院。水岩寺建于隋唐时期,可见历史悠久。为此,我专门询问过当地的老百姓,他们告诉我,原来水岩寺有两株柏树,粗度为四人合抱,文革的时候被砍掉了,据说当时的老牛车拉不动,只好又锯了几段才分几次运走的。我去过河南的少林寺,就是这样天下闻名的寺院也没有这样粗的古树。对此对于水岩寺来讲,不能不说是一个损失和遗憾。
            至于水岩寺名称的来源,我查了查有关书籍,没有找到来龙去脉。但是一场偶然的机会,把这个谜底揭开了。那是在2003年早晨,在登山中,突然遇到了一场暴雨,当时我到了八仙台,急忙回返到望海长廊避雨。过了一个小时的时间,雨停了,云开日出,雨后的山景格外的清新美丽。下山途中,到了解脱岭(老百姓叫它老鹞子翻身,形容此地险峻)。在解脱领的小平台上,被眼前的景色迷住了,不由自主地停下了脚步,欣赏着雨后的青山:电线上边,挂满了水珠,像一长串穿起来的宝石,在阳光下闪闪发光;西面上百米的大石坡上,几处流水潺潺,此时的大石坡(板)就如同画纸,那水流,就是天然的墨汁,一幅天然的水墨画活灵活现地呈现在眼前。此时的脚下的松林里,还不时传来蚱蝉的叫声,特别悦人耳目。
            沿着水流的岩石板向下望去,脚下的水岩寺清晰入目。
            此时来了灵感,多年思考的问题有答案了,水岩寺,就是因为这块雨后的大石板而得名。
            早些时候,有资料显示寺院建于唐朝初年,后来改为隋唐时期。我想,很有可能当时隋朝、唐朝数次东征有关,它们把中原文化带到了这里。
            按照风水理论,寺院的风水是很讲究的:古人认为:“最理想的风水宝地应该是: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即:屋宅的东面有蜿蜒流水叫做青龙;西面有绵延大道称之白虎;南面有清澈池塘为朱雀;北面有丘陵俯伏是玄武。这四种条件齐备的地形才是风水宝地。
            真不知道是哪位高僧,看中了这块宝地,使这里成了佛教文化的传承地点……


            7楼2015-05-07 13:30
            收起回复
              仔仔细细的看了好几遍,真是


              8楼2015-05-07 20:49
              回复
                佛说:千灯万盏,不如心灯一盏。
                李老师:学校标本馆要征集昌黎地区植物图片了。


                IP属地:河北10楼2015-05-08 09:02
                收起回复
                  纱帽山刘家命名 大浴盆仙女沐浴
                  碣石山主峰的西沟是比较险峻的地方,也是富有传奇的地方。当地老百姓叫它大峪沟,也有的叫西岬子。沟口东侧有一个山头叫纱帽山。

                  纱帽山,解脱岭西面大石壁下的一个山顶,因其形状如同乌纱帽而得名。说起名称的由来,两位姓刘的老先生(都是八十多岁)告诉我,他们祖上不太喜欢大峪沟的称呼,总觉得不舒服。后来(一百年前)出息了一位叫刘凯的先人(据说是科举出身),是他改称为纱帽山的。去年三月份,我登上了纱帽山。沿着碣石山石鼓处向西北方向前行,到达了石壁的脚下,然后沿着石壁基部西行,终于登上了纱帽山山顶。这里植被比较好,一大片的野花椒林别具韵味,有几株松树完全长在石壁的缝隙之间,看起来也是很醒目的。 在临近山顶以前,听得风声呼呼作响,顶上松树随风摆动。到了山顶以后,那风声如同虎啸龙吟一般,真是如同进入了另一个世界。我感到有些奇怪,这风是从哪里来的。纱帽的巨石很险要,坐在上边有些晕乎乎的感觉。也是在这里找到了风的来源。这风是从西岬子(大瓷盆)那一带的山口刮过来的。真没有想到,这里还有一个小区气候,对此很感慨。 在纱帽山上,是俯瞰杏树园的绝好地方,它就如同一个高高吊起的吊斗一般,悬挂在杏树园的头顶,整个杏树园清新入目,一览无余。这里有两条路可以到达石人逗石虎处,但是走这条路必须是有登山经验的人,否则是很危险的。

                  他向我讲述了老刘家的风风雨雨,并告诉我,他爷爷是有文化的人,考中过当年的秀才,受到当地人的尊敬。这位秀才不喜欢峪沟的称呼,认为风水随着峪沟而溜走,左思右想,终于找到了破解之法。他指着东面的山包告诉我:“你知道吗?这山叫纱帽山,这个名字就是我爷爷起的。”纱帽,就是官帽的意思。
                  山顶有一块大石板,几个人在上边用餐没问题。在纱帽山可以把碣石山岩画谷一带的地形看得清清楚楚。
                  经常登山的一位老者,今年69岁了,叫李宝顺,他编讲了好多的传奇故事,其中之一就发生在纱帽山。有一次,他进山刨药材,突然在一处岩石下边,遇到了一群毒蛇,他提着大镐,与蛇相持。忽然一条小毒蛇窜了过来,在他的大腿上咬了一口。老李忍着疼痛,退到了安全的地方。摆脱毒蛇以后,再看被咬的地方,一条红线从伤口向上伸展。他不敢耽搁,急忙寻找草药,正好附近有几株徐长卿,他采下几片叶子,放在嘴里嚼了嚼,然后抹在了伤口上,过了一会儿,这条红线渐渐地消失了。
                  故事的真假我不敢妄评,但是徐长卿是解毒的好东西,这是真的。昌黎有些当地人称之为透骨草,据说是治疗脚气的良药。


                  11楼2015-05-09 08:43
                  收起回复
                    去的人很少,这里有一条线路可以通碣石山顶,只是不太好走


                    12楼2015-05-09 08:45
                    回复
                      哪天带大伙儿走一回吧。


                      IP属地:河北13楼2015-05-09 17:38
                      回复
                        介绍的真详细,长见识了!


                        14楼2015-05-09 21:10
                        回复
                          好贴!得赞,得使劲顶!


                          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15-05-10 05:54
                          收起回复
                            越过了大浴盆,就到了石锅岭一带,那里,有好多的榛子棵子。当时,在我的博客上记述了采榛子的一些事情,没想到,昌黎通董宝瑞先生读了以后,反馈信息说,真没有想到在昌黎这个地方还有榛子,别说还填补了一项空白。


                            17楼2015-05-10 19:56
                            回复
                              一人来高的草,根本看不见脚下的路,一脚下去也不知道深浅,只能说试探着走。
                              闯进榛子林子以后,上不见天,下不见地,左不见其它山梁,右不见其它树木。人与人相隔不到十米,只能只闻其声,不见其人。记得在采榛子过程中,遇到了两个大马蜂窝,我们唯唯诺诺,敬而远之。每当向前迈步的时候,一定小心翼翼,不敢冒冒失失的。林子里面,有好几种蘑菇,特别是有一种蘑菇,十分的好看,红红的颜色,个头不高,但是长得很协调,遗憾的是我们不认识这些蘑菇,只是欣赏一番而已,绝对不敢采摘。



                              18楼2015-05-10 20:0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