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学吧 关注:74,563贴子:244,998
  • 0回复贴,共1

《凉山的历史名石》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凉山的历史名石 

                    作者:熊峻松 
 早在1300多年前,唐代诗人杜甫就在《石柜阁》中写下了“蜀道多草花,江间饶奇石”的诗句赞誉四川奇石。在宋代,杜绾于公元1133年所著的《云林石谱》中,四川奇石就有6个石种,即石笋、西蜀石、菜叶石、永康石、墨石、菩萨石。无独有偶,今日凉山所产的奇石几乎包括了上述石种,且远远超出甚多。  
在《太平御览》之《郡国志》中曾记载有凉山雷波马湖的乞子石。书云:“乞子石在马湖南岸,东石腹中出一小石,西石腹中怀一小石。”在雷波境内还有著名的卦石,相传是诸葛武候南征时遗留下来的石头。  
在凉山的历史上,最著名的名石莫过于永定公母石和越西晒经石。  
永定公母石为一对,一大一小,一尖一圆,相依相偎,妙趣横生。永定,又称永定营,是古时的旧地名,在今天的德昌县永郎镇一带。古时的永定公母石在凉山非常有名,不少文人墨客都为其写过诗。最著名的一首写永定公母石的诗当属清咸丰年间的会理贡生万正魁(字杓垣)所写的诗句。全诗如下:  
永定公母石  
天地不生无情物,纵尔无情情亦足。  
冥顽至石复何言,犹自多情成眷属。  
会无之北锦川旁,朝朝相伴学鸳鸯。  
重言名利轻言别,红尘翻笑旅人忙。  
我闻飞有比翼鸟,未必能如石不老。  
又闻开有并蒂莲,耐久终让石姻缘。  
璧络珠联有时散,织女牵牛隔银汉。  
石家伉俪情何深,屈指情场风流冠。  
望夫山上影偏孤,静夜如闻语呜呜。  
对此饶他曾惆怅,斜风细雨泪痕枯。  
粲然儿女绕成行,一片情浓特自狂。  
指天誓地同偕老,田妇农夫引兴长。  
这是一首借石咏情的好诗,即写石头,又赞美永恒的爱情。石虽无情却长年厮守、永不分离,人虽有情但聚散离合,终难圆满。特别是诗的最后两句:人间的田妇农夫眼见此景,深受感动,指天发誓要象公母石一样相亲相爱、白首偕老。中国自《关睢》伊始,历代以来留下了数不清的爱情名篇,在爱情诗的大花园里,《永定公母石》无疑是一朵骄艳之花,一首歌颂人间情爱的上乘佳作。  
越西晒经石。据光绪《越嶲厅全志》记载:晒经关,在厅(今西昌)北三百六十里处,南北绵亘各十余里,山形浑厚,顶有巨石,传说唐时玄奘法师自天竺取经归来,遇雨打湿经书,雨过天晴,曾在此石上晒过佛经,并留下印迹,故名。又“晒经之石”古时就被称作越嶲十景之一,在凉山家喻户晓。在《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中则谓晒经关在越西县东北一百余里处(应在今甘洛县境内)明朝万历年间的进士,后任建南兵巡粮储督学道的浙江杭州人顾汝学,曾写诗刻石立碑于此。顾的诗写道:  
晒经石  
一片晒经石,云是唐僧留。  
何人能说法,致令石点头。  
全诗用通俗口语,内容却耐人寻味,妙语非凡。“石点头”是指南宋时高僧竺道生入虎丘山,聚石为徒,讲《涅盘经》,群石皆为点头的典故。  
后,学使钟骏声写晒经石诗云:  
西来何事堕河渠?大石斑澜半子虚。  
我亦有经还未晒,朝朝忆得腹中书。  
在《世说新语·排调》的故事中,讲晋人郝隆自负满腹经论,每于七月七日,于日下仰卧,人问其故,他回答说:“我晒书”。后两句即以此借喻。  
有趣的是,清光绪年间的学者,与顾汝学仅一字之差却毫无半点关系的文人顾汝玉在去成都的路上过晒经关时,亦留下了一首写晒经石的诗:  
过晒经关观唐三藏晒经石  
未至晒经关,夙闻晒经石。  
传说唐玄奘,西来留遗迹。  
今我至关头,双凫住飞舄。  
注目关庙中,阶前如列壁。  
寸许凸地面,纵横不十尺。  
前人为题诗,今人为立栅。  
我疑不足珍,胡为载方策?  
俯首对石言,一一深考核。  
“西来从何方?遇雨当何夕?  
此经更何经?汝其向我白”。  
石亦不点头,凉风起庭隙。  
挥手下山巅,眼底群峰碧。  
诗人写出了有关听见的晒经石的传说和自己亲眼所见之实,并在提出几个问题后茫然离去。这些都增添了晒经石扑溯迷离的神秘感。  
曾作为古越嶲十景之一的晒经关和晒经石,在今天的凉山已经有很多人不知道了。无论是越西晒经石还是永定公母石,它们的传说和遗迹遗址都是凉山的一笔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需要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加以保护,留作凉山永恒的人文景观。  



1楼2008-05-04 17:06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