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吧 关注:5,692贴子:66,378
  • 5回复贴,共1

盛世名臣傅恒述论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傅恒年未而立即位登首辅,二十余年中,出将入相,活跃在乾隆朝政治和军事舞台,在推动乾隆盛世形成的过程中,贡献甚钜,乾隆帝对其评价之高,恩宠之异,罕有人及。研究如此显赫的一代辅臣,对于全面认识乾隆盛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傅恒的崛起 

    傅恒,姓富察氏,字春和,满洲镶黄旗人,因生封忠勇公,死谥文忠。官私书又称“忠勇公”或“文忠公”。乾隆五年(1740),傅恒任蓝翎侍卫,开始步入仕途,先后担任过许多重要职务。乾隆十三年,出任首辅,乾隆三十五年七月病逝。其间,除奉命经略金川、奔赴准噶尔前线及往征缅甸外,傅恒一直“日侍”乾隆皇帝左右,协助乾隆皇帝处理军国政事。 

    傅恒生年不详。乾隆皇帝曾云:“傅恒在纶扉二十三年……,顾年未五旬,鞠躬尽瘁,丧我贤臣”,(注:《清高宗御制诗四集》卷五十八,《怀旧诗·五阁臣·故大学士一等忠勇公傅恒》。)据此推断,他初任首辅时只有二十六七岁。相对和平的历史时期,如此年轻的首辅,史不多见。其中的原因应该从乾隆初年的用人格局入手。 

    乾隆帝即位之初雄心勃勃,渴望成就唐尧虞舜般的伟业,并以夔皋稷契期于在廷诸臣。但他没有“足以慰侧席之求”(注:《清高宗实录》卷一三一,乾隆五年十一月乙酉。)的亲信之臣,一切政令决策的实施都得倚靠雍正旧臣。尽管初政还算顺利,乾隆还是感觉到这批旧臣与自己统治需要之间的差距:首先,他们中的一些重要人物,日趋保守而缺乏进取心,有些人苟且偷安,遇事敷衍塞责;还有些人甚至肆行不法,劣迹累累。其次,也是最让乾隆无法容忍的是群臣聚结朋党。满汉领班大学士鄂尔泰和张廷玉各立门户,明争暗斗,严重影响了乾隆初政。 

    面对上述情况,乾隆皇帝甚为愤懑。为此他不得不在尽心驾驭雍正旧臣的同时,着意培植和提拔新人,特别是要“栽培成就得一二社稷之臣”(注:《乾隆朝上谕档》第二册,1017。)。其所言:“当大学士鄂尔泰在时,朕培养陶成一讷亲;讷亲在时,朕培养陶成一经略大学士傅恒。皆几经教导,几经历练。”(注:《清高宗实录》卷三二八,乾隆十三年十一月癸亥。) 

    傅恒之前,乾隆皇帝曾起用和宠信过年轻勤敏、颇体“圣意”的讷亲。然而,乾隆十三年经略金川,讷亲的政治生涯甚至整个生命都走到了尽头。有人说讷亲是金川败绩的替罪羊,但考察当时的情况可以发现,置讷亲于死地的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在乾隆皇帝看来,作为亲信大臣的讷亲辜负了自己的期望,非但未能将战事如实禀报,甚至竟敢对自己欺瞒军国大事,于是,他失望至极,感慨之后便毫不犹豫地抛弃了讷亲,并用傅恒取而代之,成为乾隆朝首席军机大臣。当然,傅恒的崛起,除了上述大的政治背景外,还有其他因素。在家庭观念浓厚的封建社会,傅恒显赫的家世尤其不容忽视。 

    傅恒属沙济地方富察氏,其先祖旺吉努在努尔哈赤起兵时,便率族人归附;曾祖哈什屯在太宗与世祖两朝位列议政大臣,跻入当时清朝最高决策中枢;祖父米思翰受知于康熙皇帝(注:《八旗满洲氏旗通谱》卷二十五;《国朝先政事略》卷一,《米敏果公事略》。),并被擢为户部尚书,列议政大臣,他坚定支持康熙皇帝议主撤藩,对康熙朝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平定三藩之乱都起了积极作用,圣祖时加赞誉。 

    傅恒的伯父马斯喀、马齐和马武都是康雍两朝非常显赫的人物。马斯喀先后出任过内务府总管、领侍卫内大臣等重要职务,并曾任平北大将军和昭武将军率军征讨噶尔丹;马武,被雍正称为“圣眷最渥之人”;马齐,“历相三朝,年逾大耋,抒忠宣力,端谨老成,领袖班联,名望夙重,举朝未有若此之久者”,(注:《满洲名臣传》卷十八,《马斯喀列传弟马武附》;卷二十六,《马齐列传》。)更是康熙中后期、雍正时期重要的政治人物,时人记载:“明(明珠)、索(索额图)既败后,公(马齐)同其弟太尉公武(马武),权重一时,时谚云‘二马吃尽天下草’。”(注:《啸亭杂录》卷九,《马太傅》。) 



1楼2008-04-27 18:58回复
    其次,傅恒非常重视被荐官吏的品德。据说有一次出考翰詹诸臣,多数人不知题目的出处,当傅恒得知只有一人知道时,便毫不犹豫地说:“此人宜置之劣等,彼既知出处,则当布告同人,奈何秘而不宣,此非端人也。”(注:《霞外伾屑》卷三。)由“非端人”而降低考试成绩,表明傅恒对官吏品德的重视。 

     傅恒尤重“直”字,所荐多直臣。如陆郎夫、舒赫德、程焘等均以“直”见称于世。雍乾时期著名直臣的孙嘉淦,辞职后能够重新出仕,更由傅恒“力荐于朝”(注:《啸亭杂录》卷七,《孙文定公》;卷十,《孙文靖》。)。 

     傅恒重用直臣,对清廷官僚队伍建设产生的影响是积极而深远的。乾隆中后期,贪风日炙,傅恒所荐直臣,不仅能独善其身,也往往能够对某些贪官污吏予以抵制,在一定程度上遏制贪风的蔓延。如孙士毅,在贪吏满天下的情况下,“独以廉著”,“又连劾巴延三、富勒浑二满洲贪吏,皆时人之所难能者。”(注:《啸亭杂录》卷七,《孙文定公》;卷十,《孙文靖》。) 

     重德的同时,傅恒也非常重视才干。无论文人士子,抑或武弁将帅,凡有所长,一旦为傅恒所知,他便竭力保荐。傅恒十分欣赏袁枚悼鄂尔泰的诗句:“男儿欲报君恩重,死到沙场是善终。”(注:《随园诗话》卷九。)他所赏荐之臣有许多是驰骋沙场、能征贯战的武弁将帅,如马全、阿桂、岳钟琪等。 

     傅恒也十分重视文人士大夫。著名史学家赵翼入直军机处时,在汉军机章京中,最为傅恒所厚待,对傅恒也有较为深刻的认识和了解,他曾说:“文忠不谈诗文,而极爱才”(注:《檐曝杂记》卷三,《缅甸之役》;卷二,《傅文忠公爱才》。),这里“才”与诗文并提,显然是特指文人士大夫。的确,当时许多文坛名宿都曾受到傅恒的赏识与举荐,如著名诗人袁枚,就深得傅恒赏识,“壬午散馆,辛未迎銮,或待诏宫门,或挥毫殿上,蒙文忠公倾衿相接,刮目相看,唤作才人”。(注:《随园尺牍》卷七,《答福敬斋公相》。) 

     清代,科举仍然是汉族知识分子晋阶朝廷、参与国家政治的最主要的途径,但许多具有特殊政治和经济地位的满蒙官吏对科举抱有成见,傅恒虽为满人,却能对这种倾向加以抵制,(注:《啸亭杂录》卷二,《阿尔萨》。)从一个侧面体现了他对文人士大夫的重视。 

     其实,傅恒所赏荐者多文武双全之臣,如岳钟琪,“为一代名将,容状奇伟,食饮兼人,而工于吟诗”(注:《随园诗话》卷五。);又如孙士毅,“能耐艰险,尺绳行沙度之地,人骑瑟缩,而公视若康衢”,“一切羽书草奏,公指挥于石矢间,动合机宜。”(注:《小仓山房文集》卷三十二。) 

     傅恒宽以待人的态度,构成了其用人的另一个特点。人才难得,具有绝对权威而又喜怒不定的皇帝却极有可能在一念之间将得之不易的人才罢斥乃至杀戮。因此,傅恒在举贤荐能的同时,也在他力所能及的范围里担负起维护和保全之责。状元钱维城被选为清文翰林,散馆时却交了白卷,龙颜大怒,欲立时置之于法,傅恒急忙为他开脱:“钱某汉文优长,尚可宽贷”,钱维城得以避免杀身之祸。(注:《啸亭杂录》卷七,《钱文敏公》;卷八,《傅文忠之谦》。) 

     傅恒善体下属,甚至到无微不至的地步。吴士胜在金川之役中受知于傅恒,傅恒得知其家有老母,因道远而无法迎养,便向乾隆皇帝奏明,将吴士胜以近省参将补用;舒赫德被籍没遣戍,“公(傅恒)代赎其宅,俟其归而赠之”(注:《啸亭杂录》卷七,《钱文敏公》;卷八,《傅文忠之谦》。);对穷困的军机司员,傅恒还从物质上予以照顾,对此,史学家赵翼感触最深:“余在值时最贫,一貂帽已三载,毛皆拳缩如猬。一日黎明,公(傅恒)在隆宗门外小直房,独呼余至,探怀中五十金授余,嘱易新帽过年,时已残腊卒岁,资正缺,五十金遂以应用,明日入直,依然旧帽也,公(傅恒)一笑不复言。”傅恒利用自己在朝中的特殊地位,以小心谨慎又不失机智的办事方式,为已故刑部尚书汪由敦之子邀得乾隆皇帝格外恩宠,尤为士大夫们所称道,时满朝大小臣工无不为之感动泣下,皆“颂文忠之垂悯故人子弟”。(注:《檐曝杂记》卷二,《傅文忠公爱才》;卷二,《大臣身后邀恩之例》。)而群臣“皆感佩其德,久之不衰。”(注:《檐曝杂记》卷二,《傅文忠公爱才》;卷二,《大臣身后邀恩之例》。)


    8楼2008-04-27 19:45
    回复
      历史帖,顶!


      9楼2009-03-14 18:32
      回复
        傅恒的善始善终和他一贯的小心谨慎作风有想当的关系,这也是和君主相处的最重要的!


        IP属地:北京10楼2009-03-16 11:55
        回复
          同意楼上,小心谨慎一时易,但一生就难了而且是身在高位不易啊,所以高位之人善始善终的也不太多。


          11楼2011-05-27 12:01
          回复
            没有谁是完美的,做官做到傅恒这样,也极不容易啊,明明可以坐享富贵,可他为国为民,所付出的也不少。


            IP属地:云南12楼2012-05-30 23:2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