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吧 关注:222,576贴子:607,738
  • 1回复贴,共1

【国学】关于《论语》中的“学习”方法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论语》中关于学习方法的论述,大致有两个方面:
其一,层次较低的有:读、诵。例如: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子路第十三》),此为学而不化,此类似于我们现在讲的如何学习。
其二,层次较高的有:身体力行,知行合一,有对照的学。例如:在“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学而第一》)中,有“就有道而正焉”,就是讲:君子、有道之人怎么去做,自己也就怎么去做。再如:子谓伯鱼曰:“女为《周南》、《召南》矣乎?人而不为《周南》、《召南》,其犹正墙面而立也与?”(《阳货第十七》),这句话就是讲,你按照二南说的去做了吗?一个“为”字就点明了学的本质,类似于“上士闻道,勤而行之”(《道德经》)中的“勤而行之”。这也不难理解古人为什么有“为学、为道”的说法了。
所以,古人讲“学”,注重的是身体力行,知行合一,勤而行之,得于心运于掌,此方为学精髓;我们现在所讲的学习不过是第一个层次,即读会背,知其意,讲得出,写的来而已矣。


IP属地:江苏1楼2015-02-25 22:22回复
    “中庸”一词,在《论语》中仅一见,即《雍也》篇中“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中庸》一书,便对“中庸”有了更大的发挥,认为是君子之德。人的完成,即意味着内在的情感和外在的规范之间的和谐。


    IP属地:河南2楼2024-09-29 04:1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