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资料图
2月2日是世界湿地日,今年的主题为“湿地和水资源管理”。记者昨了解到,截至2014年底,我市湿地总面积212万亩,其中自然湿地面积123万亩。
扬州有4类湿地
湿地总面积达212万亩
扬州河道纵横,湖泊众多,水网密布,湿地类型多。
全市现有湖泊湿地(高邮湖、邵伯湖、白马湖、宝应湖等)、河流湿地(长江等)、沼泽湿地(运东里下河地区)和人工湿地等4种类型。人工湿地包括水库、塘、运河、输水河、水产养殖场以及荷藕、慈姑、荸荠、水芹等水生经济作物地。其中,单体面积较大的湿地共有131处。
截至2014年底,扬州各类湿地总面积达212万亩,占国土面积的21.38%。其中受保护的自然湿地面积52万亩,自然湿地保护率从2010年的不足10%上升到现在的42.3%。
重点湿地多
最大自然湿地是高邮湖
扬州是国家重点工程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源头,长江是取水口,京杭大运河和三阳河是输水通道。
扬州境内重点湿地多、面积大。其中,高邮湖是国家重点湿地,也是扬州最大的自然湿地,同时还是江苏第三大、全国第六大淡水湖,总面积7.6 万公顷,其中扬州境内有4.25万余公顷;此外,邵伯湖、宝应湖、白马湖、长江和京杭大运河是江苏省重点湿地;高邮湖、宝应湖和邵伯湖是淮河入江水道,具有重要的行洪、蓄洪功能。
已建成11处保护区
宝应湖为国家级湿地公园
目前我市已建立各种类型的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和湿地保护小区11处,其中国家湿地公园1处,为宝应湖国家湿地公园;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单位1处,为凤凰岛国家湿地公园;省级湿地公园5处,分别是高邮东湖湿地公园、润扬湿地公园、宝应射阳湖湿地公园和江都渌洋湖湿地公园、江都花鱼塘湿地公园;湿地自然保护区1处,为高宝邵伯湖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保护小区3处,分别是仪征胥浦河湿地、宝应县大溪河和白马湖湿地保护小区。
湿地公园涉及湖泊、水库、河流等湿地类型。
面积正在减少
里下河60万亩沼泽湿地消失
尽管湿地保护已取得成效,但依然面临着湿地面积减少、生态功能减退等威胁。
自上世纪70年代起,因围垦种植、挖塘养鱼、开发造林,里下河地区消失近60万亩沼泽湿地,以芦苇为代表的沼泽湿地植物几乎绝迹。
扬州沿江滩涂原有6万多亩,因建船厂、码头及无序开垦养殖,滩涂面积缩小,目前还剩4.5万亩。
河流湿地受污染威胁,湿地功能也在下降。工业、城乡居民生活和水产养殖引起水体水质恶化,农田农药化肥的使用使得水体富营养化问题开始凸显。
湿地管理和科研研究起步晚,对湿地的系统研究相对滞后和薄弱,还没有建立起湿地生态系统的动态监测网络体系。
湿地生物资源种类或数量呈减少趋势 ,湿地生物多样性受到外来生物水葫芦、水花生、葎草、加拿大一枝黄花、互花米草等的威胁。
保护规划出炉
2020年再现“水乡泽国”景象
2006年,在江苏省林科院指导下,扬州编制了《扬州市湿地保护总体规划》。规划到2020年,全市重要或典型湿地得到初步恢复与保护,湿地面积与数量下降的趋势得到初步遏制;规划新建湿地自然保护区4个,其中国家和省级自然保护区各1个;建成湿地公园10个(目前已有7个),全市40%以上的重点自然湿地得到有效保护,基本形成湿地自然保护区网络体系。
以京杭大运河、高宝邵伯湖、沿江湿地、里下河沼泽湿地、扬州城市湿地等为重点,通过湿地及其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管理、湿地自然保护区建设、污染控制等措施,构建扬州完善的湿地生态系统,再现扬州“水乡泽国、舟楫便利”的动人景象。
■相关新闻
“鱼米之乡”年产水产34万吨
丰富的湿地资源为野生动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场所。目前全市野生鸟类202种,其中国家一级、二级保护鸟类达到26种。
湿地开阔的水域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也支撑了渔业的持续发展,以高宝邵伯湖为例,湖内鱼类共有16科46属63种,其中鲤科37种,主要经济鱼类有鲤、鲫、鳊、青、草等20种左右,最高年产量达1040吨。
河湖众多,也为水禽、水产品、水生经济作物和耐水林木打下了基础。
水禽有著名的扬州鹅和高邮鸭,水产品有鱼、虾、蟹等水产品,全市年产水产34万吨,是全国闻名的“鱼米之乡”。
2月2日是世界湿地日,今年的主题为“湿地和水资源管理”。记者昨了解到,截至2014年底,我市湿地总面积212万亩,其中自然湿地面积123万亩。
扬州有4类湿地
湿地总面积达212万亩
扬州河道纵横,湖泊众多,水网密布,湿地类型多。
全市现有湖泊湿地(高邮湖、邵伯湖、白马湖、宝应湖等)、河流湿地(长江等)、沼泽湿地(运东里下河地区)和人工湿地等4种类型。人工湿地包括水库、塘、运河、输水河、水产养殖场以及荷藕、慈姑、荸荠、水芹等水生经济作物地。其中,单体面积较大的湿地共有131处。
截至2014年底,扬州各类湿地总面积达212万亩,占国土面积的21.38%。其中受保护的自然湿地面积52万亩,自然湿地保护率从2010年的不足10%上升到现在的42.3%。
重点湿地多
最大自然湿地是高邮湖
扬州是国家重点工程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源头,长江是取水口,京杭大运河和三阳河是输水通道。
扬州境内重点湿地多、面积大。其中,高邮湖是国家重点湿地,也是扬州最大的自然湿地,同时还是江苏第三大、全国第六大淡水湖,总面积7.6 万公顷,其中扬州境内有4.25万余公顷;此外,邵伯湖、宝应湖、白马湖、长江和京杭大运河是江苏省重点湿地;高邮湖、宝应湖和邵伯湖是淮河入江水道,具有重要的行洪、蓄洪功能。
已建成11处保护区
宝应湖为国家级湿地公园
目前我市已建立各种类型的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和湿地保护小区11处,其中国家湿地公园1处,为宝应湖国家湿地公园;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单位1处,为凤凰岛国家湿地公园;省级湿地公园5处,分别是高邮东湖湿地公园、润扬湿地公园、宝应射阳湖湿地公园和江都渌洋湖湿地公园、江都花鱼塘湿地公园;湿地自然保护区1处,为高宝邵伯湖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保护小区3处,分别是仪征胥浦河湿地、宝应县大溪河和白马湖湿地保护小区。
湿地公园涉及湖泊、水库、河流等湿地类型。
面积正在减少
里下河60万亩沼泽湿地消失
尽管湿地保护已取得成效,但依然面临着湿地面积减少、生态功能减退等威胁。
自上世纪70年代起,因围垦种植、挖塘养鱼、开发造林,里下河地区消失近60万亩沼泽湿地,以芦苇为代表的沼泽湿地植物几乎绝迹。
扬州沿江滩涂原有6万多亩,因建船厂、码头及无序开垦养殖,滩涂面积缩小,目前还剩4.5万亩。
河流湿地受污染威胁,湿地功能也在下降。工业、城乡居民生活和水产养殖引起水体水质恶化,农田农药化肥的使用使得水体富营养化问题开始凸显。
湿地管理和科研研究起步晚,对湿地的系统研究相对滞后和薄弱,还没有建立起湿地生态系统的动态监测网络体系。
湿地生物资源种类或数量呈减少趋势 ,湿地生物多样性受到外来生物水葫芦、水花生、葎草、加拿大一枝黄花、互花米草等的威胁。
保护规划出炉
2020年再现“水乡泽国”景象
2006年,在江苏省林科院指导下,扬州编制了《扬州市湿地保护总体规划》。规划到2020年,全市重要或典型湿地得到初步恢复与保护,湿地面积与数量下降的趋势得到初步遏制;规划新建湿地自然保护区4个,其中国家和省级自然保护区各1个;建成湿地公园10个(目前已有7个),全市40%以上的重点自然湿地得到有效保护,基本形成湿地自然保护区网络体系。
以京杭大运河、高宝邵伯湖、沿江湿地、里下河沼泽湿地、扬州城市湿地等为重点,通过湿地及其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管理、湿地自然保护区建设、污染控制等措施,构建扬州完善的湿地生态系统,再现扬州“水乡泽国、舟楫便利”的动人景象。
■相关新闻
“鱼米之乡”年产水产34万吨
丰富的湿地资源为野生动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场所。目前全市野生鸟类202种,其中国家一级、二级保护鸟类达到26种。
湿地开阔的水域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也支撑了渔业的持续发展,以高宝邵伯湖为例,湖内鱼类共有16科46属63种,其中鲤科37种,主要经济鱼类有鲤、鲫、鳊、青、草等20种左右,最高年产量达1040吨。
河湖众多,也为水禽、水产品、水生经济作物和耐水林木打下了基础。
水禽有著名的扬州鹅和高邮鸭,水产品有鱼、虾、蟹等水产品,全市年产水产34万吨,是全国闻名的“鱼米之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