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战西游吧 关注:7,123贴子:100,272

关于须菩提是谁的分析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楼给燃灯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5-01-18 22:55回复
    菩提祖师是燃灯古佛这个说法,最早我是在无性大象的《七大圣全传》中看到的,我觉得这个观点可以很好地解释一直以来我对西游的一些困惑。由于我一直比较喜欢封神,而燃灯在封神中的形象非常差,所以导致我一直忽略了西游中的燃灯古佛。但在西游中,燃灯与释迦牟尼佛、弥勒佛并称三世佛,地位非常尊崇,名义地位还在如来之上,只是已是退休领导,没有实权,从书中看也就有白雄尊者一个心腹。
      菩提祖师在书中神龙见首不见尾,仅从他的出场部分很难得知他的真实身份,于是还需要从孙悟空身上来探寻。由于大闹天宫时书中有诗交待,悟空是一颗光明摩尼珠,可以悟空与佛家有很深的渊源。从悟空的生命轨迹来看,如来是最有可能培养他的人,也最有可能是菩提祖师。如来先是用摩尼珠制造出石猴,再化身菩提培养悟空,然后放任悟空充当天庭的破坏者,制造叛乱,逼得玉帝邀请自己平叛,立下安天大功,也迫使玉帝不得不同意如来的取经计划。如来授意观音将悟空招入取经团,并一路护航完成取经大业,最终使悟空成为斗战胜佛。这是一个无懈可击的完美计划,但完美得不真实,因为计划总会有漏洞的,即使是如来佛祖这样的圣人。但如果菩提是燃灯的话,西游的故事就会多出很多变化,而不是被如来一手完全掌控,因而会更加的精彩。
      燃灯退休后,佛教大权牢牢掌握在如来手中,而且在如来的领导下,佛教蒸蒸日上,声势直逼控制天庭的道教,燃灯在佛教内部显然没有机会,只好在外部制造事端,以变数制造变局,寻找并去抓住机会。于是燃灯依靠摩尼珠制造出悟空,并化身菩提传授他足以扬名三界的惊人本领,或许燃灯最初的本意并非培养史上最大的天庭反叛者,只是想培养一位优秀门人,进而扩充自己的小势力。但孙悟空这位绝对主角的性格与极其出色的天赋一样是不可控的,燃灯慢慢地意识到悟空将走上一条他也无法预知的危险道路,于是燃灯只能隐藏身份,静观其变,随机应变。
      后来果然悟空大闹天宫,制造出前所未有的天庭乱局,而此时燃灯出现了,恰好出现在悟空大闹蟠桃会醉入兜率宫的时刻。正是燃灯与太上老君讲法给悟空偷吃仙丹,练就不死之身的机会。这个看似偶然的巧合可以很好地证明燃灯就是菩提,并且在关键时刻帮助徒弟,或者进一步搅乱局面。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5-01-18 22:56
    回复
      而且燃灯很可能与老君密谋,才有了八卦炉中悟空的锤炼,以及悟空从兜率宫中突袭天庭,打了个玉帝措手不及。只是如来岂是易于之辈,果断出手平息叛乱,五指山压住悟空。而一直暗中行事的燃灯也只能眼睁睁看着如来坐收渔人之利。
        如来派观音组建取经团,开始宏大的西天取经过程,当然背后有诸多的目的。但对于燃灯等佛教内部反对势力来说,自然要竭力反对取经,显然取经成功会进一步加强如来的声望,以及对佛教的统治力。而佛教的对手道教自然也要破坏取经,于是西天取经其实已经成为一场如来与佛教内外反对势力的权力斗争,只是被神仙们精心包装为历经八十一难的励志神仙故事。在这场“百灵下界,理应受难”的取经工程中,各方势力在幕后竞相出手,于是忙坏了台上的坐骑、妖怪和取经团成员。马仔小弟们大打出手,大佬们在后面可以进退自如。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5-01-18 22:57
      回复
        说得有点多,望各位道友耐心看看。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5-01-18 22:59
        回复
          七楼给准提!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5-01-18 23:21
          回复
            【谁是菩提祖师】
            种种迹象表明,菩提祖师就是准提道人。只是后来西方教并入(或说化成)佛教,接引道人更名为如来佛祖统领佛门弟子,准提道人改名为菩提祖师,退隐山林,修身养性去了。
            菩提祖师,乃是海外老仙。他隐居深山,不露头脚。虽法力无边,却是无人知晓。这位大仙只用了三年功夫就使孙悟空学会了长生不老术,七十二变和筋斗云的本领。这对悟空今后大闹天宫的,以至最后成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可见菩提祖师绝非等闲之辈。
            菩提祖师隐居在西牛贺洲“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中。“灵台方寸山”取首尾二字就是“灵山”,“斜月三星”乃是天上之物,暗指“天空”。把他们合起来就是:“天上灵山”。而我们知道如来佛祖恰恰就住在西牛贺洲“天竺灵山”的大雷音寺内。这两座山名如此相像,这真的是巧合吗?菩提祖师与如来佛祖会不会有什么关联? 当孙悟空第一次见到菩提祖师时,吴承恩是这样描绘的:“见那菩提祖师端坐在台上,两边有三十个小仙侍立台下。果然是:大觉金仙没垢姿,西方妙相祖菩提;生不灭三三行,全气全神万万慈。”(见《西游记》第一回)。可见,菩提祖师也是西方的一位尊者,而菩提乃是西方佛教的象征。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5-01-18 23:23
            回复
              【菩提祖师的真实身份 】
              一.《西游记》和《封神演义》联系密切
              提起明朝著作《西游记》和《封神演义》,我想你一定不会陌生。从两部作品中派生出来的《孙悟空大闹天宫》、《哪吒闹海》等神话就更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了。两部小说虽然讲述的是不同朝代的故事,可是里面的人物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比如李靖、哪吒、木吒、杨戬等人在两部书中都有体现。而《封神演义》中的文殊广法天尊、普贤真人、慈航道人、燃灯道人经过若干年后,修成了正身,加入了佛教。后来分别成为了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观音菩萨和燃灯上古佛。这些人物也在《西游记》中出现过。可见,两部作品关联之紧密。
              二.《西游记》和《封神演义》中厉害人物简介
              1.《西游记》二巨头
              a.如来佛祖
              如来佛祖,是西方极乐世界释迦牟尼尊者,南无阿弥陀佛。在西牛贺洲天竺灵山鹫峰顶上修得六丈金身。此人神通广大,法力无边。刚一出场便化解了天庭大难。后又多次显露身手,帮着悟空破了重重磨难。堪称《西游记》中的巨无霸。
              b.菩提祖师
              菩提祖师,乃是海外老仙。他隐居深山,不露头脚。虽法力无边,却是无人知晓。是传授美猴王孙悟空武艺的师傅,对三教九流,长生之术,七十二变、腾云驾雾等样样精通。美猴王刚投到菩提祖师门下,祖师见他天性聪悟,给他取名悟空。随后教给孙悟空长生的法术,又教了七十二般变化的本领,再传授给十万八千里的筋斗云。十年功夫的悉心教授,使美猴王从顽劣的凡骨俗胎成为得道的神猴,身上八万四千根毫毛,根根能随心变化,为悟空闹天宫、保唐僧奠定了深厚的武功基础。
              2.《封神演义》五教主
              a.老子
              即太上老君。他是鸿钧老祖的大弟子,掌管人教。曾三次下山帮助阐教力退截教众仙。也曾一气化三清,战败过通天教主。《西游记》中,他住在离恨天中,是三清教教主之一的太清圣地混元教祖——太上道祖,也称太上老君。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5-01-18 23:23
              回复
                三.《西游记》中隐藏着线索
                《西游记》里孙悟空的师傅——菩提祖师,是一个世外神仙。由于孙悟空在三星洞里修了7年道,习了3年武就把灵宵宝殿揭了个底掉,因此有很多人对他的师傅普提祖师产生了极大的兴趣。那么此人究竟是谁?在《西游记》中就连一点线索都没有留下吗?答案是否定的。
                先让我们看看菩提祖师的住所。菩提祖师隐居在西牛贺洲“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中。“灵台方寸山”取首尾二字就是“灵山”,“斜月三星”乃是天上之物,暗指“天空”。把他们合起来就是:“天上灵山”。而我们知道如来佛祖恰恰就住在西牛贺洲“天竺灵山”的大雷音寺内。这两座山名如此相像,这真的是巧合吗?菩提祖师与如来佛祖会不会有什么关联?
                当孙悟空第一次见到菩提祖师时,吴承恩是这样描绘的:“见那菩提祖师端坐在台上,两边有三十个小仙侍立台下。果然是:大觉金仙没垢姿,西方妙相祖菩提;生不灭三三行,全气全神万万慈。”(见《西游记》第一回)。可见,菩提祖师也是西方的一位尊者。而菩提乃是西方佛教的象征。难道这就意味着菩提祖师是佛非道吗?如果他是佛,那他为什么对道教文化了如指掌呢?如果他是道,为什么又有“西方妙相祖菩提”之说呢?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5-01-18 23:25
                回复
                  2.准提道人 VS 菩提祖师
                  我们再来看看两部作品对另外二人的评价如何:
                  a.准提道人第一次露面,见《封神演义》第六十一回:
                  文殊广法天尊听得脑后有人叫曰:“道兄剑下留人!”广法天尊回顾,认不得此人是谁;头挽双髻,身穿道袍,面黄微须,道人曰:“稽首了!”广法天尊答礼,曰称:“道友何处来,有甚事见谕?”道人曰:“原来道兄认不得我,吾有一律说出,便知端的:
                  大觉金仙不二时。西方妙法祖菩提;
                  不生不灭三三行,全气全神万万慈。
                  空寂自然随变化,真如本性任为之;
                  与天同寿庄严体,历劫明心大法师。
                  道人曰:“贫道乃西方教下准提道人是也。”
                  b.菩提祖师首次亮相,见《西游记》第一回:
                  见那菩提祖师端坐在台上,两边有三十个小仙侍立台下。果然是:
                  大觉金仙没垢姿,西方妙相祖菩提;
                  不生不灭三三行,全气全神万万慈。
                  空寂自然随变化,真如本性任为之;
                  与天同寿庄严体,历劫明心大法师。
                  《封神演义》中的准提道人是一个开明人事。他多次来再东土度化有缘人。对东方道教颇为了解。而他又是西方教的二教主。对佛学文化自然更是了如指掌。《西游记》中的菩提祖师,似佛似道。名出菩提,身行道家。可见他与西方道教渊源极深。他们一个掌教于西方极乐之乡,一个隐居在西牛贺洲教徒。种种迹象表明,菩提祖师就是准提道人。只是后来西方教并入(或说化成)佛教,接引道人更名为如来佛祖统领佛门弟子,准提道人改名为菩提祖师,退隐山林,修身养性去了。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5-01-18 23:27
                  回复
                    其二,较之其他神佛仙圣,须菩提祖师不给人以隔膜感,他更像一位隐在人间的“上仙”。他所居之地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孤悬于海外的西牛贺洲地界,他似乎与其他神仙并无往来(这点不同于镇元大仙这些“散仙”),与他交往的却不乏樵夫野老。如曾指引过孙悟空的那位樵夫,就蒙他传授过一曲《满庭芳》,得以在“家事劳苦,日常烦恼”时念念,“一则散心,二则解困”(第一回)。他座下的弟子不计其数,“见今还有三四十人从他修行”(第一回),但细算起来,不难发现其中绝大多数当是俗子凡夫。是以,须菩提祖师虽然法力通天,却并不给人以高不可攀、触不能及之感,他更像一位隐在世间的高士、圣人;这也成了须菩提祖师与《西游记》中其他神仙最大的不同。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15-01-18 23:29
                    回复
                      其三,须菩提祖师表现出了几分“刑天之志”,至少,是在心中认同了这份“不平”。如书中所言,须菩提祖师对孙悟空的前后因缘了如指掌,知道传授给他神通,他学艺有成后“这一去,定会不良”(第二回),却仍没有将孙悟空拒之门外。试想,假若须菩提祖师顾忌天廷地府的威仪、将仙界的金科玉律奉为圭臬,他何所取而非如此不可呢?虽然,他也曾告诫孙悟空不要讲出他来,但在骨子里却未尝不会因有这样的徒弟而欣慰,不会为孙悟空的那番作为而振奋。和他的弟子孙悟空一样,须菩提祖师当也属仙界的一个“另类”“异数”,只不过,他表现的不如孙悟空那样张扬、那样义无反顾罢了。并上所述,我们不难发现,须菩提祖师是一位真正的“世外高人”,他虽隐于世外、人间,骨子里却有一股“不平”之气(至少是包容、认可了这种“不平”之气)。这般形象和气质,绝似人间的高士、大隐。由此,笔者以为,在作者吴承恩的笔下,须菩提祖师缘是人间隐士的化身;在他的身上,寄寓了作者对高士、大隐由衷的敬佩和神往,也流露出他对现实的不满和难酬壮志的愤懑。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15-01-18 23:30
                      回复
                        吴承恩为何要塑造这样一位隐士的形象
                        我们都知道,《西游记》写的是神怪世界,包罗的却是人间万象。玉皇大帝的昏愦狭隘,地府龙宫的骑强懦弱,甚或各路大神的多有“小处”和仙界、佛界的诸多阴暗面,无不是人间黑暗和腐朽的写照。但是,面对这样的世道,单凭一己薄力是无法改变的。真正的高洁贞士只能空怀“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慨叹,很自然地会萌生与其身处泥中,真不如隐入桃源博得内心的平和、干净的念头。由此,须菩提祖师便应运而生,他的高卓、脱俗、不受世之羁绊、不染世之污垢,正反映出了同处“浊世”的作者的理想和寄托。然而,作者毕竟是位读书人,有过兼济天下、造福苍生的信念和追求,他虽然决意退而独善其身,但先前的信念和追求却并非一时即能搁舍。是以,作者心底仍有一种“不平”之气,盼望还能澄清玉宇、涤荡尘垢,这就是为什么隐于尘外的须菩提祖师,会流露出这种“刑天之志”,包容了那份“不平”和“逆骨”。原本,自古以来的隐士,又有多少是真正看破红尘、自愿隐于世外、穷其一生呢?许由、巢父毕竟只是属于极少数,最大多数的都是因为世道险恶、宦海浮沉,青云之志难遂,又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忿而归去,求得独善其身。他们缘是不能为世所用,而绝非不想为世所用,在他们心底何尝不残留着身离蓬蒿、再登魏阕的梦想呢?归隐之举,实出无奈。因此,在冷眼乱世之际,心中难免不生不平之气。“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是隐士之志、之情,又何尝不是隐士之叹、之思呢?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18楼2015-01-18 23:32
                        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19楼2015-01-18 23:57
                          收起回复
                            感觉是有一点多。。。大家耐心看,挺有趣的。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20楼2015-01-19 00:02
                            回复
                              喔喔
                              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来自追梦贴吧客户端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21楼2015-01-19 00:1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