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1.构成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是:
A.微生物、媒体、宿主 B.病原体、环境、宿主
C.病原体的数量,致病力,特异性定位 D.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E.病原体、人体及他们所处的环境
C2.下列何者不属于需立即报告的传染病:
A 鼠疫 B 霍乱 C 艾滋病 D 肺炭疽 E 伤寒
B3.传染过程中,一般哪种情况较多:
A 病原体被清除 B 隐性感染 C 显性感染 D 潜在性感染 E病原携带者
A4.掌握各种传染病的潜伏期有助于:
A.疾病的诊断及确定检疫期 B.疾病的治疗 C.疾病的预 D.估计疾病的预后 E.预防并发症的产生
D5.预防消化道传染病的主导措施是:
A 治疗病人 B 检出带菌者 C 隔离接触者 D切断传播途径 E 预防接种
D6.用于传染病早期诊断时主要检测血中:
A.IgA B.IgE C.IgG D.IgM E.IgD
C7.我国规定管理的传染病是:
A 二大类二十五种 B 二大类十八种 C 三大类二十五种
D 三大类二十四种 E 三大类三十五种
B8.预防传染病,保护易感者的关键措施是:
A 个人防护 B 预防接种 C 药物预防 D 改善营养 E 增强体质
B9.病原体侵入人体,临床上不显示任何症状、体征,但可产生特异性免疫被称为:A 病原体被清除 B 隐性感染 C病原携带者 D 显性感染 E 潜在性感染
A10.麻疹的传播途径主要是A呼吸道飞沫传播B垂直传播C血液传播D蚊虫叮
A11.伤寒病不常见的并发症是:
A.中毒性休克 B.肠出血 C.中毒性肝炎 D.中毒性心肌炎 E.肠穿孔
E12何者不是典型伤寒的临床特点:
A持续高热 B相对缓脉 C 出疹性皮疹 D 肝脾肿大 E 白细胞减少
C13.伤寒确诊依据是:
A.典型伤寒临床表现 B.WBC减少,嗜酸细胞减少
C.血培养阳性 D.肥达氏反应阳性 E.氯霉素治疗有效
D14、甲型肝炎的主要传播途径
A 注射 B 输血 C 昆虫媒介 D 粪--口途径 E 母婴传播
D15.戊型肝炎的主要传播途径:
A 注射输血 B空气飞沫 C 昆虫媒介 D 粪--口途径 E 母婴传播
D16.我国阻断乙型肝炎母婴传播的关键措施是
A 终止妊娠 B 避免剖宫产 C 产后减少母婴接触
D 新生儿产后立即注射乙肝疫苗 E禁止母亲哺乳
E17. HBsAg(+)、HBeAg(+),说明该病人
A. 无传染性 B. 具有免疫力 C. 病情比较稳定D. 乙型肝炎恢复期 E. 具有传染性
C18.乙脑的主要传染源:
A 病人 B 病毒携带者 C 猪 D 鼠 E 狗
E19.乙脑最严重的临床表现:
A 高热 B 惊厥 C 意识障碍 D 循环衰竭 E 呼吸衰竭
E20.乙型脑炎极期临床表现应除外下列哪项:
A.意识障碍及颅高压表现 B.脑膜刺激征及病理征阳性
C.高热及全身中毒症状 D. 惊厥、呼吸衰竭
E.对称性瘫痪伴感觉丧失
B21.乙型脑炎预防措施中,应以下列哪项为主:
A.管理动物传染源,如猪等 B.防蚊,灭蚊与疫苗接种
C.隔离治疗患者 D.预防接种 E.防蚊,灭蚊
D22.流脑确诊依据:
A 冬春季发病 B突发高热、头痛、呕吐 C皮肤淤点、淤斑
D脑脊液呈化脓性改变 E 以上都不是
C23.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最主要的临床表现是:
A. 高热、昏迷、抽搐、呼吸衰竭
B. 持续性发热、相对缓脉、玫瑰疹
C. 发热、头痛、呕吐、皮肤瘀点、脑膜刺激征
D. 发热、头痛、呕吐、昏迷
E. 高热、惊厥
D24.下列哪种是被动免疫制剂:
A. 伤寒菌苗B. 卡介苗C. 麻疹疫苗 D. 白喉类毒素 E. 破伤风抗毒素
25.艾滋病病人出现神经系统症状者可达30%-70%,其中不包括:
A.脑弓形虫病B.格林-巴利综合征 C.脑囊虫病 D.艾滋病痴呆综合征 E.转移性淋巴瘤
D26.乙脑流行呈散发性最主要的原因是:
A.乙脑有严格季节性 B. 隐性感染多
C.病人早期得到了隔离和治疗 D.蚊虫分布不均 E.家禽与猪分散饲养
C27.HIV感染后最主要损害哪种细胞造成机体细胞免疫下降:
A. 枯否氏细胞 B. B淋巴细胞 C. CD4+T淋巴细胞
D. CD8+T淋巴细胞 E. 自然杀伤细胞
D28.10岁患儿,9月16日因发烧、嗜睡、头痛3天入院,查体:体温40℃,意识呈浅昏迷,颈软,双侧瞳孔缩小,膝反射亢进,巴氏征(+),最可能诊断:
A. 癫痫B. 结核性脑膜炎 C. 中毒性菌痢 D. 乙型脑炎 E. 脑型疟疾
C29.疟疾治疗中控制发作首选:
A. 伯安喹B. 奎宁C. 氯喹D. 乙胺嘧啶E. 甲氟喹
E30.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病原治疗首选:
A. SMZ-TMP B.氨苄青霉素 C.头孢唑啉 D.氧氟沙星 E.青霉素
C31.乙脑流行呈散发性最主要的原因是:
A. 乙脑有严格季节性 B. 病人早期得到了隔离和治疗
C. 蚊虫分布不均 D. 隐性感染多 E. 家禽与猪分散饲养
D.罗红霉素 E.氧氟沙星
B32.钩端螺旋体可由病人的哪种排泄物排出:
A.粪便 B.尿 C.飞沫 D.鼻咽部分泌物 E.呕吐物
B33.控制麻疹流行最有效可行的措施是:
A. 普遍肌肉注射丙种球蛋白 B. 普遍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
C. 切断传播途径 D. 隔离病人
E. 成人血10—15ml两侧臀部深层肌肉注射
C34.传染过程的五种表现哪种出现最多:
A. 病原体被消灭或排出体外 B. 病原携带状态
C. 隐性感染 D. 潜伏性感染 E. 显性感染
C35.重型肝炎时应用“乳果糖”的目的是:
A. 增加肝脏营养 B. 补充能量 C. 减少氨吸收
D. 减少肝细胞坏死 E. 增加肝细胞再生
A.微生物、媒体、宿主 B.病原体、环境、宿主
C.病原体的数量,致病力,特异性定位 D.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E.病原体、人体及他们所处的环境
C2.下列何者不属于需立即报告的传染病:
A 鼠疫 B 霍乱 C 艾滋病 D 肺炭疽 E 伤寒
B3.传染过程中,一般哪种情况较多:
A 病原体被清除 B 隐性感染 C 显性感染 D 潜在性感染 E病原携带者
A4.掌握各种传染病的潜伏期有助于:
A.疾病的诊断及确定检疫期 B.疾病的治疗 C.疾病的预 D.估计疾病的预后 E.预防并发症的产生
D5.预防消化道传染病的主导措施是:
A 治疗病人 B 检出带菌者 C 隔离接触者 D切断传播途径 E 预防接种
D6.用于传染病早期诊断时主要检测血中:
A.IgA B.IgE C.IgG D.IgM E.IgD
C7.我国规定管理的传染病是:
A 二大类二十五种 B 二大类十八种 C 三大类二十五种
D 三大类二十四种 E 三大类三十五种
B8.预防传染病,保护易感者的关键措施是:
A 个人防护 B 预防接种 C 药物预防 D 改善营养 E 增强体质
B9.病原体侵入人体,临床上不显示任何症状、体征,但可产生特异性免疫被称为:A 病原体被清除 B 隐性感染 C病原携带者 D 显性感染 E 潜在性感染
A10.麻疹的传播途径主要是A呼吸道飞沫传播B垂直传播C血液传播D蚊虫叮
A11.伤寒病不常见的并发症是:
A.中毒性休克 B.肠出血 C.中毒性肝炎 D.中毒性心肌炎 E.肠穿孔
E12何者不是典型伤寒的临床特点:
A持续高热 B相对缓脉 C 出疹性皮疹 D 肝脾肿大 E 白细胞减少
C13.伤寒确诊依据是:
A.典型伤寒临床表现 B.WBC减少,嗜酸细胞减少
C.血培养阳性 D.肥达氏反应阳性 E.氯霉素治疗有效
D14、甲型肝炎的主要传播途径
A 注射 B 输血 C 昆虫媒介 D 粪--口途径 E 母婴传播
D15.戊型肝炎的主要传播途径:
A 注射输血 B空气飞沫 C 昆虫媒介 D 粪--口途径 E 母婴传播
D16.我国阻断乙型肝炎母婴传播的关键措施是
A 终止妊娠 B 避免剖宫产 C 产后减少母婴接触
D 新生儿产后立即注射乙肝疫苗 E禁止母亲哺乳
E17. HBsAg(+)、HBeAg(+),说明该病人
A. 无传染性 B. 具有免疫力 C. 病情比较稳定D. 乙型肝炎恢复期 E. 具有传染性
C18.乙脑的主要传染源:
A 病人 B 病毒携带者 C 猪 D 鼠 E 狗
E19.乙脑最严重的临床表现:
A 高热 B 惊厥 C 意识障碍 D 循环衰竭 E 呼吸衰竭
E20.乙型脑炎极期临床表现应除外下列哪项:
A.意识障碍及颅高压表现 B.脑膜刺激征及病理征阳性
C.高热及全身中毒症状 D. 惊厥、呼吸衰竭
E.对称性瘫痪伴感觉丧失
B21.乙型脑炎预防措施中,应以下列哪项为主:
A.管理动物传染源,如猪等 B.防蚊,灭蚊与疫苗接种
C.隔离治疗患者 D.预防接种 E.防蚊,灭蚊
D22.流脑确诊依据:
A 冬春季发病 B突发高热、头痛、呕吐 C皮肤淤点、淤斑
D脑脊液呈化脓性改变 E 以上都不是
C23.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最主要的临床表现是:
A. 高热、昏迷、抽搐、呼吸衰竭
B. 持续性发热、相对缓脉、玫瑰疹
C. 发热、头痛、呕吐、皮肤瘀点、脑膜刺激征
D. 发热、头痛、呕吐、昏迷
E. 高热、惊厥
D24.下列哪种是被动免疫制剂:
A. 伤寒菌苗B. 卡介苗C. 麻疹疫苗 D. 白喉类毒素 E. 破伤风抗毒素
25.艾滋病病人出现神经系统症状者可达30%-70%,其中不包括:
A.脑弓形虫病B.格林-巴利综合征 C.脑囊虫病 D.艾滋病痴呆综合征 E.转移性淋巴瘤
D26.乙脑流行呈散发性最主要的原因是:
A.乙脑有严格季节性 B. 隐性感染多
C.病人早期得到了隔离和治疗 D.蚊虫分布不均 E.家禽与猪分散饲养
C27.HIV感染后最主要损害哪种细胞造成机体细胞免疫下降:
A. 枯否氏细胞 B. B淋巴细胞 C. CD4+T淋巴细胞
D. CD8+T淋巴细胞 E. 自然杀伤细胞
D28.10岁患儿,9月16日因发烧、嗜睡、头痛3天入院,查体:体温40℃,意识呈浅昏迷,颈软,双侧瞳孔缩小,膝反射亢进,巴氏征(+),最可能诊断:
A. 癫痫B. 结核性脑膜炎 C. 中毒性菌痢 D. 乙型脑炎 E. 脑型疟疾
C29.疟疾治疗中控制发作首选:
A. 伯安喹B. 奎宁C. 氯喹D. 乙胺嘧啶E. 甲氟喹
E30.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病原治疗首选:
A. SMZ-TMP B.氨苄青霉素 C.头孢唑啉 D.氧氟沙星 E.青霉素
C31.乙脑流行呈散发性最主要的原因是:
A. 乙脑有严格季节性 B. 病人早期得到了隔离和治疗
C. 蚊虫分布不均 D. 隐性感染多 E. 家禽与猪分散饲养
D.罗红霉素 E.氧氟沙星
B32.钩端螺旋体可由病人的哪种排泄物排出:
A.粪便 B.尿 C.飞沫 D.鼻咽部分泌物 E.呕吐物
B33.控制麻疹流行最有效可行的措施是:
A. 普遍肌肉注射丙种球蛋白 B. 普遍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
C. 切断传播途径 D. 隔离病人
E. 成人血10—15ml两侧臀部深层肌肉注射
C34.传染过程的五种表现哪种出现最多:
A. 病原体被消灭或排出体外 B. 病原携带状态
C. 隐性感染 D. 潜伏性感染 E. 显性感染
C35.重型肝炎时应用“乳果糖”的目的是:
A. 增加肝脏营养 B. 补充能量 C. 减少氨吸收
D. 减少肝细胞坏死 E. 增加肝细胞再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