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戈理吧 关注:1,162贴子:841

回复:<<钦差大臣>>讽刺艺术特点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值得注意的是,赫列斯塔柯夫并非故意撒谎,他没有伪装,没有矫饰,一切都以他本来的面目出现。这一番话是赫列斯塔柯夫精神境界的剖白,他说得那样的坦率,那样的轻松,那样的富有灵感,连他自己也陶醉其中,暴露力量了这个贵族子弟满脑子飞黄腾达的欲念和对骄奢淫移生活的狂热追求。同时,他又说得那样的支离凌乱,那样的毫不连贯,又暴露了他灵魂的极度空虚,以至于没有意志也没有能力去控制自己的思考,尤其是他根本也不想集中地深入的思考什么。


17楼2008-04-06 09:19
回复
    总之,赫列斯塔柯夫显得格外真挚,诚实,也显得格外的浅薄和鄙俗。他忽而表现得怯懦可怜,忽而又骄横任性;忽而是一副摇尾乞怜的叭儿狗摸样;忽而又炫耀贵族少爷的派头儿;不管何种场合,也不顾客观环境对他有利无利,他都不能控制寻欢作乐的欲求和华众取宠的乐趣;他没有羞耻心,似乎他干的一切和说的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然而,赫列斯塔柯夫又不是一个充满妄想的流氓,不是一个立意造谣的撒谎家和巧妙的骗子。赫列斯塔柯夫之流散布在俄国各地,是京城彼得堡习见的人物。


    18楼2008-04-06 09:19
    回复
      通过—喜剧人物的自我表演,果戈理深入地揭示了“生活的主任”——俄国贵族门的丑恶的灵魂。果戈理指出:“----------每一个人在一分钟内会做过的或成为赫列斯塔柯夫----------灵巧的警卫军官有时会成为赫列斯塔柯夫,政府要人有时也会成为赫列斯塔柯夫。”“赫列斯塔柯夫”成了贵族的“遗传病”和“流行病”,从而表明这一形象的广泛代表性。


      19楼2008-04-06 09:20
      回复
        市长是个骗子手中的骗子,是个“骗过三个省长”的酷使,“一手遮天的流氓和光棍”都上过他的“钩”。他把赫列斯塔柯夫视作朝廷命官而预礼膜拜,既表现了愚蠢透顶,也表现了狡猾过人,老谋深算,尽管他的揣测与陶布钦斯基的“调查报告”不谋而合,但也不轻易上钩:首先,他要亲临“虎穴”,以便能侦缉到最可靠的情报。如果一旦被“要人”发现,他就以视察旅店为名自己我掩饰;


        21楼2008-04-06 09:20
        回复
          其次,第一次吃饭他就用“连象也回醉倒的”玛杰拉酒把赫列斯塔柯夫灌醉,借以达到“酒醉吐真言”的目的,既表现了他的狡猾,又表现了他的狠毒。不过,尽管试探,市长头脑中那个被“钦差大臣”的恐惧所造成的惊慌。他一方面惶惧不止,曲意逢迎,一方面警觉地审视对方的一举一动,以便迅速采取对策。同时,又不失时机地自我夸耀。当市长大言不惭地述说自己的“德政”,如此“市内一切的条理”“街道扫得很干净”“囚犯的特遇很好”时,观众很自然的想起那垃圾堆一样的大街,想到市长如何扣囚犯的口粮--------字我掩饰与娥德败行形成鲜明的对比。


          22楼2008-04-06 09:20
          回复
            他既为自己的超绝的办法而自豪,又为日后平步青云而得意,喜剧人物的性格冲突,造成了强烈的喜剧效果,使情节发展趋向高潮,还比如说,当官员集合在市长家中商讨如何才能博得“钦差大臣”的欢心时,一直认为最好的办法是塞钱,可是这些钱怎么个塞发才不至于露出破绽?自命博学多才的法官提议“用贵族的名义赠送纪念品,”而邮政局长却简单的多。认为只要说这是“邮政局没人领取的一笔款子就行了。”


            23楼2008-04-06 09:22
            回复
              惟独慈善医院院长提出分别行贿的方案,真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其实这个肥猪一样的院长想借行贿之机进谗言,射暗箭,为自己的升官发财创造条件。我们可以看出果戈里笔下的这些人物,每个丑角都在为自己创造的罪恶寻找出路,从来也不会想到自己的可笑的一面


              24楼2008-04-06 09:22
              回复
                在《钦差大臣》中,果戈里的喜剧人物从主角到最次要的角色都是艺术构思所确定的。都有单独的不可重复的个性,都具有生活的说服力,从商人到警察都不是可有可无的人物,果戈里通过他们之间的纠葛反映了俄国社会各阶层错综复杂的关系,描绘了一幅广阔的社会图景


                26楼2008-04-06 09:25
                回复
                  <4>《钦差大臣》在情节提炼上的独创性还表现在果戈里完全抛弃了传统喜剧所谓”惩罚罪恶”的规范,剧中既没有把赫列斯塔科夫缉拿归案,也没有设置一个正面人物,但是他们受到观众的惩罚,他们由于狡猾过人而在观众面前亮了相,从观众席上爆发出的笑声就是对他们的鞭笞,喜剧最后场面------


                  27楼2008-04-06 09:25
                  回复
                    “哑场”也是这个意义,果戈里以反面人物与反面人物接成冲突的形成,反映了封建统治阶级与广大群众的矛盾,而剧场中发出的雷鸣般的笑声就是不出场的正面人物。《钦差大臣》显著的艺术特点就“自己脸丑,莫怨镜子”的讽刺。正如赫尔曾在《论俄国革命思想的发展》一文中指出,“在果戈里之前,从来没有一个人把俄国官僚的病理解剖过程写的这样完整,他一面嘲笑,一面透视这种卑鄙,可恶的灵魂最隐蔽的痛苦”。


                    28楼2008-04-06 09:25
                    回复
                      • 61.191.85.*
                      谢谢


                      29楼2008-07-17 16:30
                      回复
                        • 218.73.186.*
                        }9939480


                        31楼2010-05-09 15:32
                        回复
                          谁有果戈理讽刺艺术的论文开题报告诶,没有的话,谁能总结下果戈理讽刺艺术的研究的主要任务与目的啊,以及达到的目标。急用啊。。。。。。


                          32楼2010-12-31 16:02
                          回复
                            讽刺艺术我认为只有俄罗斯作家才算是出类拔萃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34楼2014-06-05 15:0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