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四九年的除夕夜,当我们迎接二○五○年到来时,我们的年夜饭会吃什麼?或许我们可以回顾过去一百年来的诸多忠告,看看它们怎麼形塑出我们今日的饮食习惯。
一九三○年代,全球化工巨头杜邦(DuPont)打出「来点化学,生活更美好」的口号,近百年间,这想法随著食物与类食物、食材演化日益严重,从人造乳玛琳到罐装起司,我们已经为了贪图便利,抛弃真正的食物了。
近年来,人类与食品的关系已经严重脱轨,把这样的脱轨现象,与现代疾病、地球天然资源减少,画上等号,应该是很合理的推论。已开发国家人民的平均体重持续上升,现代疾病不断增加,我们与食物的关系似乎已经转向敌对。这种肉体的罪恶,得身体力行,并潜心忏悔,才能走回中庸之道。
未来运动:学古人吃粗食
义大利诗人马里内蒂(Filippo Tommaso Marinetti)曾发起一项「未来运动」,他主张,人类应该「根据他们吃的东西,来决定思考、梦想及行动」,呼吁我们张臂欢迎「学古人吃粗食」的概念,尽可能接近人类进入农耕社会之前的吃法,而食物,更应该被视为一种美学标准。
我清楚记得,二十五年前,我第一次走访西班牙,看到满街一大堆生鲜市场,市场里卖的鱼,直接捕自邻近海域,农产品则来自周边的乡村农家,非常惊艳。
但是最近,我再次走访西班牙时,大型超市、速食连锁店,已经开始占据街头。
近二十五年来,西班牙的肥胖率翻了不只一倍,儿童肥胖、慢性疾病也同样步步高升,这似乎和传统烹饪技术凋零息息相关。
往后的三十五年间,这股趋势会把人类带入什麼境界?除非我们愿意拖著病体活得更久,否则就得开始付出行动。
(来源《纽约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