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学书法》
古人云,取法乎上,仅得乎中;取法乎中,仅得乎下。
初学者的眼光不一定就高,所以,首先要走正路子。书法理论方面,孙过庭的《书谱》算是集实用、系统、正宗于一身的伟大作品,既有理论,书法本身水平也高,非常难得。
但初学者往往难以窥其项背,一般来说,初学者对书法的兴趣来自于对当代或古代书法家作品某种特点的认同和偏好,尤其是少年儿童爱好者初好书法时,有这种偶然性,也包括家传。比如颜真卿的宝盖头、燕尾捺,再比如坊间水平其实一般甚至俗不可耐的虎字、寿字容易吸引眼球。
书谱中即有“古不乖时,今不同弊”的高论。
初学者要首先弄清楚你的方向和目标,为什么要学书法?1、单纯爱好;2、艺术追求;3、糊口谋生;4、长辈授意等等。
如果真想学学所谓书法,要探寻本源,书法孕育于文字,成于隶书、楷书诞生前后,尤其是魏晋时期,文字的定型是书法走向完备与成熟的客观条件。那个时代造就了书圣王羲之为代表的高水平正宗的书法家与作品。
要是从这个角度,就建议初学者先读一读周汝昌先生的《书法艺术答问》一书,只有几万字,很简短,很精辟。也有将此书编入其他名称集子中的,最近两年就有刊行(《永字八法》)。下面资料供参考:
1976年,周汝昌在避震棚中写出《书法艺术答问》,后来在香港、内地都有出版。薄薄一小册,文字不多但内容丰富,印象很深。此书多年不曾再版,市面上难以觅到。
周汝昌以语言、诗词笺注和红楼梦研究驰名于世,他在本书自序中称“我对‘书学’下功夫比对‘红学’多得多”,这恐怕是就所耗时间的长短而言——但如果你读完全书,就会相信周先生确乎不是偶涉翰墨,其见解的精深程度比许多专治书法的学者尤有过之,且多创见发明。
从《书法艺术答问》到《永字八法》,周汝昌始终围绕一个核心问题来展开,即王羲之书法的真相。因为王羲之在书法史上的地位太过重要,真、行、草三体要讲早期范本,都与王羲之有关,特别是后世应用最为广泛的行书(宋以后所谓帖学),要讲源头和最高典范,更是离不开王羲之。而由于其真迹失传,在众多摹本、刻帖中,哪些比较接近真实,必须要搞清楚,否则你就不能知道晋人书法的这个传统到底是什么。周汝昌由此要害之处下手,重新阐释了“永字八法”,纠正了世人对“锥画沙”、“藏锋”、“遒媚”的误解,他认为王羲之的书法风貌,应当是骏爽、明媚,清新俊逸,光彩照人。王羲之书法的真面,也就不应当是《定武兰亭》或《快雪时晴帖》这类锋芒泯灭、平和中庸的东西。对最接近《兰亭》原貌的本子,周先生推荐了两种,一是《三希堂法帖》中的元人陆继善摹本,一是张珩捐献故宫的另一元人摹本。
周汝昌以两万字的篇幅来考证“遒媚”的真实含义。遒,紧步而行的样子,又有紧密的意思。媚,是意居形外,有风韵。“遒媚”是从神气方面来形容王羲之书法,而不是指骨力和姿态。读着读着,我忽然觉得,周先生的文章,结构之绵密,语言之精炼,也颇具羲之“遒媚”之意。再结合周先生的书法风格来看,就更能感觉到周先生文风、书风和书法观的奇妙统一。如此完美的为文为艺之合拍,于今世的学人中已不多见了。
当代的老师也必要,但务必要找对路,否则,非但无益,反受其害,甚至“后患无穷”。
现在是信息时代,好比外出旅行,还是先看看导游图为好。所以,今夜既没有推荐书法家,也没有推荐字帖,先推荐书法理论。
古代书法理论集也可以读,鱼龙混杂,不宜甄别。要学一段时间后再细细研读。晋唐的一些书法理论,往往参杂着伪作,实用性不强,有的玄妙虚惑,不知所云。当小心。
不管从碑开始还是从墨迹开始,临摹是学习书法的唯一捷径。
无论学碑学帖,都要看墨迹。退一万步讲,学不好书法是小,别让我连“活便字”都不会写了。
报名上课地址1:南京市江宁区上元大街395号恒通大厦(江宁区委隔壁)6楼602-603室 报名上课地址2 :南京市新街口中山南路98号天安国际大厦(大洋百货)9楼915室 报名上课地址3 :江浦文德东路15号(客运站对面)鼎业国际1期A栋商务楼302室 报名上课地址4:南京市鼓楼区山西路68号颐和商厦(金山大厦旁边,建设银行楼上)乘电梯直达20楼(出电梯就能看到) 备注:报名请提前电话或者QQ预约,谢谢。
古人云,取法乎上,仅得乎中;取法乎中,仅得乎下。
初学者的眼光不一定就高,所以,首先要走正路子。书法理论方面,孙过庭的《书谱》算是集实用、系统、正宗于一身的伟大作品,既有理论,书法本身水平也高,非常难得。
但初学者往往难以窥其项背,一般来说,初学者对书法的兴趣来自于对当代或古代书法家作品某种特点的认同和偏好,尤其是少年儿童爱好者初好书法时,有这种偶然性,也包括家传。比如颜真卿的宝盖头、燕尾捺,再比如坊间水平其实一般甚至俗不可耐的虎字、寿字容易吸引眼球。
书谱中即有“古不乖时,今不同弊”的高论。
初学者要首先弄清楚你的方向和目标,为什么要学书法?1、单纯爱好;2、艺术追求;3、糊口谋生;4、长辈授意等等。
如果真想学学所谓书法,要探寻本源,书法孕育于文字,成于隶书、楷书诞生前后,尤其是魏晋时期,文字的定型是书法走向完备与成熟的客观条件。那个时代造就了书圣王羲之为代表的高水平正宗的书法家与作品。
要是从这个角度,就建议初学者先读一读周汝昌先生的《书法艺术答问》一书,只有几万字,很简短,很精辟。也有将此书编入其他名称集子中的,最近两年就有刊行(《永字八法》)。下面资料供参考:
1976年,周汝昌在避震棚中写出《书法艺术答问》,后来在香港、内地都有出版。薄薄一小册,文字不多但内容丰富,印象很深。此书多年不曾再版,市面上难以觅到。
周汝昌以语言、诗词笺注和红楼梦研究驰名于世,他在本书自序中称“我对‘书学’下功夫比对‘红学’多得多”,这恐怕是就所耗时间的长短而言——但如果你读完全书,就会相信周先生确乎不是偶涉翰墨,其见解的精深程度比许多专治书法的学者尤有过之,且多创见发明。
从《书法艺术答问》到《永字八法》,周汝昌始终围绕一个核心问题来展开,即王羲之书法的真相。因为王羲之在书法史上的地位太过重要,真、行、草三体要讲早期范本,都与王羲之有关,特别是后世应用最为广泛的行书(宋以后所谓帖学),要讲源头和最高典范,更是离不开王羲之。而由于其真迹失传,在众多摹本、刻帖中,哪些比较接近真实,必须要搞清楚,否则你就不能知道晋人书法的这个传统到底是什么。周汝昌由此要害之处下手,重新阐释了“永字八法”,纠正了世人对“锥画沙”、“藏锋”、“遒媚”的误解,他认为王羲之的书法风貌,应当是骏爽、明媚,清新俊逸,光彩照人。王羲之书法的真面,也就不应当是《定武兰亭》或《快雪时晴帖》这类锋芒泯灭、平和中庸的东西。对最接近《兰亭》原貌的本子,周先生推荐了两种,一是《三希堂法帖》中的元人陆继善摹本,一是张珩捐献故宫的另一元人摹本。
周汝昌以两万字的篇幅来考证“遒媚”的真实含义。遒,紧步而行的样子,又有紧密的意思。媚,是意居形外,有风韵。“遒媚”是从神气方面来形容王羲之书法,而不是指骨力和姿态。读着读着,我忽然觉得,周先生的文章,结构之绵密,语言之精炼,也颇具羲之“遒媚”之意。再结合周先生的书法风格来看,就更能感觉到周先生文风、书风和书法观的奇妙统一。如此完美的为文为艺之合拍,于今世的学人中已不多见了。
当代的老师也必要,但务必要找对路,否则,非但无益,反受其害,甚至“后患无穷”。
现在是信息时代,好比外出旅行,还是先看看导游图为好。所以,今夜既没有推荐书法家,也没有推荐字帖,先推荐书法理论。
古代书法理论集也可以读,鱼龙混杂,不宜甄别。要学一段时间后再细细研读。晋唐的一些书法理论,往往参杂着伪作,实用性不强,有的玄妙虚惑,不知所云。当小心。
不管从碑开始还是从墨迹开始,临摹是学习书法的唯一捷径。
无论学碑学帖,都要看墨迹。退一万步讲,学不好书法是小,别让我连“活便字”都不会写了。
报名上课地址1:南京市江宁区上元大街395号恒通大厦(江宁区委隔壁)6楼602-603室 报名上课地址2 :南京市新街口中山南路98号天安国际大厦(大洋百货)9楼915室 报名上课地址3 :江浦文德东路15号(客运站对面)鼎业国际1期A栋商务楼302室 报名上课地址4:南京市鼓楼区山西路68号颐和商厦(金山大厦旁边,建设银行楼上)乘电梯直达20楼(出电梯就能看到) 备注:报名请提前电话或者QQ预约,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