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地图上显示,叶卡捷琳堡与莫斯科的距离是1667公里。从莫斯科起飞一路向东,两个多小时便降落到叶卡捷琳堡机场。从地理学意义上讲,当双脚踏上叶卡捷琳堡的那一刻起,我们已从欧洲又回到了亚洲——叶卡捷琳堡恰好位于欧亚分界线的东边。很多到达叶卡捷琳堡的人都要专程赶到欧亚分界纪念碑那里拍照留念。可惜我们时间有限,无法专门驱车到那里体会横跨欧亚的神奇与豪迈感。 因为地缘政治的特点,叶卡捷琳堡被称为“乌拉尔之都”。当地人对这一点深以为自豪。在市内的一些小路上,很多地方都标着“亚洲”和“欧洲”。他们喜欢说:“俄罗斯是只双头鹰,一头看着亚洲,一头看着欧洲,我们叶卡捷琳堡就是这只双头鹰共用的脖子。” 叶卡捷琳堡并不算大,与在莫斯科时常看到的那些高耸雄伟、气势磅礴却又严肃冷峻的“斯大林式”建筑不同,这里的建筑大多是四四方方、平整规则的“赫鲁晓夫楼”。这是上世纪60年代赫鲁晓夫当政时期在全国推行的产品,这批居民楼通常有五层高,每户人家都拥有独立的厨房和卫生间,全天供应热水。虽然每套面积并不是很大,但在那个年代,毕竟实现了大多数人拥有自己一方天地的梦想。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后,俄罗斯很多城市开始拆除这种有强烈时代烙印的“赫鲁晓夫楼”,但是这里却仍然大面积保留着。加之略显破败的厂区,在这个城市几天的采访中,经常有置身我国东北某老工业基地的错觉——建筑风格甚至城市气质上的相像。 无论在苏联时期还是俄罗斯时期,叶卡捷琳堡都是一个举足轻重的工业城市。对于其城市地位,不同资料的描述也各不相同,有的称其为“第三大城市”,有的称其为“第五大城市”。据中国驻叶卡捷琳堡前任总领事谢金英介绍,从人口说,有130万人口的叶卡捷琳堡排在莫斯科、圣彼得堡、新西伯利亚和下诺夫哥罗德之后,位列第五;而从经济发展水平来讲,它在俄罗斯的所有城市中排名第三。不过,不论城市规模、建设水平还是繁华程度,若用中国的“第三大”或“第五大”的概念来对照,显然会有很大落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