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猫客吧 关注:557贴子:347
  • 7回复贴,共1

【电猫客日报】张小龙将怎样讲微信?重读“微信造人”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微信今年动作频频,主要围绕三件事:小视频(影像时代)、微信支付、商业化连接传统行业。我认为这是更多是微信成为事业群之后,完成战略任务的动作。
至于张小龙本人,我认为,他对产品的终极追求还在“人”上。


1楼2014-12-11 15:49回复
    微信造“人”
    微信 5.0 更新已经进入倒计时。它带来的震撼被提前引爆。
    微信要做什么?理想状态当然是每个人的手机里只装一个微信就足够。现在它的用户已经超过 4 亿,要争取的重点不在是都市里的潮人,而是那些从来没有过 QQ 号的人以及二三四五六七线城市的用户。这些人是互联网不熟练的使用者,却比所谓的“高端用户”更愿意付费。
    一个月前,经多次要求,我为老妈装上微信。我发现,微信仍有很高的门槛。虽然朋友圈拍图的设置已经说明,张小龙团队已经在努力降低这些门槛,但门槛还可以更低。
    小龙总是强调要“回归人的本性”。所以第一步,他把复杂的动作简化成了“摇”。刨除复杂的思维过程,其实人的行为也不过是输入和输出。因此你可以说,微信正在造“人”,用各种功能替代人繁琐的动作。
    按此逻辑看 5.0 版本的意义是什么呢?


    2楼2014-12-11 15:50
    回复
      扫一扫代替的是视觉。我个人认为,最重要的变化是扫一扫。这个功能也直接从添加朋友中拉到一级目录。扫一扫的框很像一只眼睛。对人来说,最重要的输入工具恰恰是眼睛。所以新版本微信同样把“眼睛”作为用户接触外界的第一工具。
      除了扫描二维码,微信增加了扫描条码、扫描图片、扫描街景和扫描文字功能。它已经模仿的很像人类了。因为人眼摄取内容也无非是读字或者读图,当然还 会看那些移动的影像,实景或是视频。扫一扫对此进行了逻辑分类。“码”,被分成二维码、条形码。“图”被分成图片、文字和街景。受技术所限,现在图像搜索 技术还不成熟。
      人看东西往往是辨别。因此这些“扫”的功能都是帮人们辨别。但请注意,消费行为就是发生在辨别之后,这让腾讯的电商也有了新的想象空间。阿里巴巴也有一款重要产品叫“火眼”


      3楼2014-12-11 15:50
      回复
        人类大量行为都是由视觉触发的,尤其是消费行为。阿里巴巴有一款重要产品叫“火眼”,目的是抓住用户更多购物欲,哪怕是稍纵即逝的。但是就用户习惯来说,微信的使用场景比购物场景多太多。当“辨别”的权利被交予微信,购物通道可能就迁移了。
        (不久前,这一猜测变成现实了。2014 年夏天,亚马逊发布Fire Phone,裸眼3D通过“动态视角”实现,其Firefly特性可扫描识别1亿件物品并支持购买。)


        4楼2014-12-11 15:50
        回复
          摇一摇替代的是触觉和听觉。最早寻找朋友用“摇一摇”,将复杂的寻找简化成为一个动作。后期又增加了歌曲搜索,通过声音来辨别。现在新推出的视频搜索原理也相似,抽取视频的几个要点进行匹配。如果图像搜索技术成熟,它肯定是会被放到扫一扫中的。
          再说回“摇一摇”这样的动作设定,它的目的往往是替代复合的感官。
          (听觉这事,这一年拓展的不太多,大概是因为本身“听”这件事是不和其它动作冲突的。触觉,本来我的想象也很传统,但最新的创业项目已经非常酷了。今天刚出现了一种拥有触觉的人造皮肤,像画皮那样。)


          5楼2014-12-11 15:51
          回复
            视、听、嗅、味、触,五觉中微信已经就三个进行了简化。至于嗅觉和味觉,就目前的科技来说太难了,但以后肯定会发生的。前几天听到一个小道消息,微信可能在研制自己的终端设备。之前微信制造过一小批耳机,比较粗糙。造微信手机,估计没有这个必要。据说微信真实所想,绝不只有耳机这么简单。
            (现在看来,微信做硬件是必然的。只不过微信、腾讯一贯的风格是成熟了才推。至于嗅觉,美国已经出现了可以替代嗅觉的传感硬件oPhone,哈佛科学家已经成功将气味从巴黎传送到了纽约;还有奇葩装置Scentee:把通知变成味道。)


            6楼2014-12-11 15:51
            回复
              微信第三块变动是订阅收藏。既然按“人”的角度分析这么久,就把这个也牵强的归类一下,微信还想简化人的思维过程。人的思维无非就是信息的整理和储存。订阅收藏至少可以简化这一过程。就像大脑一样,微信既可以收藏图像、也可以储存声音。
              但现阶段,微信的订阅收藏的意义还停留在传统互联网的范畴,它将是其它信息的大入口。剧透中的界面很像个应用商店,公众账号也因此像 APP 了,那它离应用商店还远吗?
              (最终微信没有用应用商店的方式完成这个,而是用了服务号。现在也没人再质疑,微信是信息大入口,搜索功能是被腾讯投资的搜狗来实现的。)
              按照如上分析,微信是不是已经很像个“人”了?至少已经和一个婴儿差不多了呢?


              7楼2014-12-11 15:51
              回复
                微信


                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4-12-14 23:2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