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冶父,时序深秋。
就在这个时节,约三五影友,与秋阳为伴,走过一段长长的、宽敞的柏油大道,一路向冶山深处而去。
通往冶山的大道两旁有新栽的梧桐木,梧桐叶在秋中轻轻摆动,就仿佛一群色彩斑斓的蝴蝶,翩翩起舞。透过梧桐叶的间隙,抬头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碧蓝的天,听得到蓝天下鸟儿划过的声响和痕迹。宽大的梧桐叶下,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秋阳,静静的看着高远的、似有似无的云朵。你会感到时空在这里瞬间变得浓郁而深邃,幽深而辽阔。
此时此刻,你也会自然而然地感觉到:秋,正以处子般的羞涩与温柔熨服着我们过往的喧嚣与躁动,她让这个世界一下子变得如此的寂静与安详。
就在这寂静和安详中,我们且行且摄,各自都在努力寻找藏匿在心底深处的,只有自己能读懂的那份光与影。在这份光与影的变幻中,再用心植一株只属于自己的莲,安然清浅,不染纤尘。
2
“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
在冶父山脚下的寺庙前,有一僧人正清扫满径黄叶。僧人面目慈祥、安宁,一脸波澜不惊的样子,那一袭黄色袈裟与鹅黄的落叶浑然一体,午后的阳光照射在身上,似有佛光重重。他的动作是那样的轻柔,那样的从容,仿佛不是在清扫,而是在普渡。
僧人扫帚轻起轻落间,有细细的“沙沙”声响,和着袅袅梵音,似天雨曼陀。我们不忍打扰这份难觅的安静和慈祥,即便是手中相机轻轻的“咔咔”声,此时也显得粗俗不堪,不合时宜。
我无慧根,亦不愿皈依佛门,自然不明白佛的世界。
也许,我们生命的本源就该是安静与纯粹的,无需参杂过多的绚丽和喧嚣,素心素人,氤氲成香,清浅相依,犹如眼前这僧人与秋叶。
一切静好。
3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不知为什么,每当看到鸿雁声起,西风碧树,我总会想起七哥的词句。也时常在恍惚间,觉得就在那个柳叶落尽的岸边、残月暗淡的光影中,能看到千年前七哥落寞、消瘦的身形。
景由情生,流年如秋水一般地静静地流淌,千年的光阴过后,谁能体味“此去经年”那刹那间的伤悲与无奈。
突然想起刚去世不久的仁兄前锋先生。对前锋先生我总觉得有太多太多的遗憾和愧疚,对先生离世的悲伤无以言表。而先生的离世也是我一直不愿承认的现实。
先生是洒脱的,他用短短的59年时光就把真诚与豁达演绎得让人叹服不已。就在这深秋季节,当人生也刚步入深秋之时,先生却抛开世俗中的一切,与秋阳和光,与落叶同尘,驾鹤仙归。也许只有这清幽、澄澈的季节才能盛得下先生满腹的才情。
“眠在青山绿梦多”。这是先生在博客中留下的最后七个字。而这七个字之中除了洒脱,又隐忍着多少伤悲、无奈与不舍。
4
还是回到冶山吧。其实,冶父山于我是稔熟的,闭着眼睛都能想见:望湖亭中,揽巢湖烟波浩渺,帆影重重;铸剑池边,水光玉莹,清冷逼人,凛凛如剑气浮空; 冶父山巅,远山如黛,白云环绕.......
而在无数次冶山游历中,第一次上山的情形总是无法释怀。那时我们还年轻,我们意气风发。
但日子总是象刚长出几片羽毛的鸟儿一样在天空中恣意飞舞,而我却象小时候家中堂屋上端破旧的茶几上的老迈的钟摆,在浑浑噩噩的摆来摆去中,摆到了人生的秋季。只是冶父山脚下的几棵合围古树历经千百年风霜雪雨,依然挺拔遒劲,依然生机盎然。
冶山是美的。而冶山的秋景更是别有味道。山上,秋声起,秋叶黄。山下,村庄农舍,炊烟袅袅,似游龙在天,篱旁花红草绿,鸡犬相闻,其乐融融。
秋阳中,我又一次站在曾经留下我青春影像的巨石之上,同行的潮水老师为我轻轻按下快门。
5
傍晚时分,我们匆匆下山。正值倦鸟归巢,落日方挂树稍,路旁一池塘映得酡红,显得幽远空旷,禅意十足,归意可掬。
“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有人曾说,心境不同所见景自不同,情可以生景,同样,人的思想不同,所描绘的风物也会不同。我认为这话很有道理。许是从小生活在农村的原故吧,我一直就非常喜欢田园景致,喜欢田园诗人王维,欣赏摩诘先人宠辱不惊,得失不计,忘情山水,隐逸山林,写诗画画参禅的修行;更着迷于他那深入浅出,物态自然,意象空灵,情与景融,意与境和谐的诗意人生。
米兰•昆德拉说,生活在别处。而别处永远是没有到达的旅途。在这阴晦的谶语世界里,早已难觅那暮色中一树枯藤上的昏鸦,再也没有了小桥下清清河水的声响,也没有了小桥旁边俨然的屋舍,和那阵阵的炊烟。
转自县委县政府信息中心 作者:严文生
![](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12b6146f0a24ab18e016e13f05fbe69a/7f1575cf3bc79f3db80c1579b9a1cd11738b29b6.jpg)
![](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ff5876658401a18bf0eb1247ae2e0761/4dc5ae64034f78f083ba6aba7a310a55b2191cea.jpg)
![](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892d961fd3160924dc25a213e406359b/d121cc3d70cf3bc7a0ed3ca5d200baa1cc112ab6.jpg)
![](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070b72845166d0167e199e20a72ad498/c9166209c93d70cf05175b44fbdcd100bba12bb6.jpg)
![](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24e1ce2cb019ebc4c0787691b227cf79/00d55766d0160924f6c85352d70735fae7cd34b6.jpg)
![](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e0fd1d80d42a60595210e1121835342d/16c40dfa513d2697e81cf91456fbb2fb4216d851.jpg)
![](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4bf46f61942bd40742c7d3f54b889e9c/8def9a3df8dcd100f8710968718b4710b8122fb6.jpg)
![](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d4abe154d72a283443a636036bb4c92e/90bf5cee3d6d55fb0609876f6e224f4a21a4dd51.jpg)
![](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8b14733c40a98226b8c12b2fba83b97a/bf0cae18972bd407552a22b478899e510eb309b6.jpg)
![](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5df4af190f3387449cc52f74610ed937/1fc48f13632762d05cd355f6a3ec08fa503dc6b7.jpg)
就在这个时节,约三五影友,与秋阳为伴,走过一段长长的、宽敞的柏油大道,一路向冶山深处而去。
通往冶山的大道两旁有新栽的梧桐木,梧桐叶在秋中轻轻摆动,就仿佛一群色彩斑斓的蝴蝶,翩翩起舞。透过梧桐叶的间隙,抬头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碧蓝的天,听得到蓝天下鸟儿划过的声响和痕迹。宽大的梧桐叶下,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秋阳,静静的看着高远的、似有似无的云朵。你会感到时空在这里瞬间变得浓郁而深邃,幽深而辽阔。
此时此刻,你也会自然而然地感觉到:秋,正以处子般的羞涩与温柔熨服着我们过往的喧嚣与躁动,她让这个世界一下子变得如此的寂静与安详。
就在这寂静和安详中,我们且行且摄,各自都在努力寻找藏匿在心底深处的,只有自己能读懂的那份光与影。在这份光与影的变幻中,再用心植一株只属于自己的莲,安然清浅,不染纤尘。
2
“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
在冶父山脚下的寺庙前,有一僧人正清扫满径黄叶。僧人面目慈祥、安宁,一脸波澜不惊的样子,那一袭黄色袈裟与鹅黄的落叶浑然一体,午后的阳光照射在身上,似有佛光重重。他的动作是那样的轻柔,那样的从容,仿佛不是在清扫,而是在普渡。
僧人扫帚轻起轻落间,有细细的“沙沙”声响,和着袅袅梵音,似天雨曼陀。我们不忍打扰这份难觅的安静和慈祥,即便是手中相机轻轻的“咔咔”声,此时也显得粗俗不堪,不合时宜。
我无慧根,亦不愿皈依佛门,自然不明白佛的世界。
也许,我们生命的本源就该是安静与纯粹的,无需参杂过多的绚丽和喧嚣,素心素人,氤氲成香,清浅相依,犹如眼前这僧人与秋叶。
一切静好。
3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不知为什么,每当看到鸿雁声起,西风碧树,我总会想起七哥的词句。也时常在恍惚间,觉得就在那个柳叶落尽的岸边、残月暗淡的光影中,能看到千年前七哥落寞、消瘦的身形。
景由情生,流年如秋水一般地静静地流淌,千年的光阴过后,谁能体味“此去经年”那刹那间的伤悲与无奈。
突然想起刚去世不久的仁兄前锋先生。对前锋先生我总觉得有太多太多的遗憾和愧疚,对先生离世的悲伤无以言表。而先生的离世也是我一直不愿承认的现实。
先生是洒脱的,他用短短的59年时光就把真诚与豁达演绎得让人叹服不已。就在这深秋季节,当人生也刚步入深秋之时,先生却抛开世俗中的一切,与秋阳和光,与落叶同尘,驾鹤仙归。也许只有这清幽、澄澈的季节才能盛得下先生满腹的才情。
“眠在青山绿梦多”。这是先生在博客中留下的最后七个字。而这七个字之中除了洒脱,又隐忍着多少伤悲、无奈与不舍。
4
还是回到冶山吧。其实,冶父山于我是稔熟的,闭着眼睛都能想见:望湖亭中,揽巢湖烟波浩渺,帆影重重;铸剑池边,水光玉莹,清冷逼人,凛凛如剑气浮空; 冶父山巅,远山如黛,白云环绕.......
而在无数次冶山游历中,第一次上山的情形总是无法释怀。那时我们还年轻,我们意气风发。
但日子总是象刚长出几片羽毛的鸟儿一样在天空中恣意飞舞,而我却象小时候家中堂屋上端破旧的茶几上的老迈的钟摆,在浑浑噩噩的摆来摆去中,摆到了人生的秋季。只是冶父山脚下的几棵合围古树历经千百年风霜雪雨,依然挺拔遒劲,依然生机盎然。
冶山是美的。而冶山的秋景更是别有味道。山上,秋声起,秋叶黄。山下,村庄农舍,炊烟袅袅,似游龙在天,篱旁花红草绿,鸡犬相闻,其乐融融。
秋阳中,我又一次站在曾经留下我青春影像的巨石之上,同行的潮水老师为我轻轻按下快门。
5
傍晚时分,我们匆匆下山。正值倦鸟归巢,落日方挂树稍,路旁一池塘映得酡红,显得幽远空旷,禅意十足,归意可掬。
“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有人曾说,心境不同所见景自不同,情可以生景,同样,人的思想不同,所描绘的风物也会不同。我认为这话很有道理。许是从小生活在农村的原故吧,我一直就非常喜欢田园景致,喜欢田园诗人王维,欣赏摩诘先人宠辱不惊,得失不计,忘情山水,隐逸山林,写诗画画参禅的修行;更着迷于他那深入浅出,物态自然,意象空灵,情与景融,意与境和谐的诗意人生。
米兰•昆德拉说,生活在别处。而别处永远是没有到达的旅途。在这阴晦的谶语世界里,早已难觅那暮色中一树枯藤上的昏鸦,再也没有了小桥下清清河水的声响,也没有了小桥旁边俨然的屋舍,和那阵阵的炊烟。
转自县委县政府信息中心 作者:严文生
![](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12b6146f0a24ab18e016e13f05fbe69a/7f1575cf3bc79f3db80c1579b9a1cd11738b29b6.jpg)
![](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ff5876658401a18bf0eb1247ae2e0761/4dc5ae64034f78f083ba6aba7a310a55b2191cea.jpg)
![](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892d961fd3160924dc25a213e406359b/d121cc3d70cf3bc7a0ed3ca5d200baa1cc112ab6.jpg)
![](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070b72845166d0167e199e20a72ad498/c9166209c93d70cf05175b44fbdcd100bba12bb6.jpg)
![](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24e1ce2cb019ebc4c0787691b227cf79/00d55766d0160924f6c85352d70735fae7cd34b6.jpg)
![](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e0fd1d80d42a60595210e1121835342d/16c40dfa513d2697e81cf91456fbb2fb4216d851.jpg)
![](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4bf46f61942bd40742c7d3f54b889e9c/8def9a3df8dcd100f8710968718b4710b8122fb6.jpg)
![](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d4abe154d72a283443a636036bb4c92e/90bf5cee3d6d55fb0609876f6e224f4a21a4dd51.jpg)
![](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8b14733c40a98226b8c12b2fba83b97a/bf0cae18972bd407552a22b478899e510eb309b6.jpg)
![](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5df4af190f3387449cc52f74610ed937/1fc48f13632762d05cd355f6a3ec08fa503dc6b7.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