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en_苏醒吧 关注:21贴子:9,056
  • 12回复贴,共1

花间 唐音 草堂 宋调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词之兴,其非古矣。《花间》《草堂》则宋调矣,元明而后,骎骎卑靡。学者苟有志于古之者,而守其藩篱,即起温韦周秦苏辛诸公于今日,其不能有所度越也已。
蒋景祁《陈检讨词钞序》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4-11-12 17:12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4-11-12 18:19
    收起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4-11-12 18:29
      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4-11-12 18:31
        回复
          解佩令·自题词集
          朱彝尊
          十年磨剑②,五陵结客③,把平生涕泪都飘尽。老去填词,一半是空中传恨,几曾围燕钗蝉鬓④。不师秦七,不师黄九⑤,倚新声玉田差近⑥。落拓江湖,且分付歌筵红粉⑦。料封侯白头无分。
          ①解佩令:词牌名。
          ②十年磨剑:唐代贾岛《剑客》诗:“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喻多年研讨经世学问。
          ③五陵:即五陵原(咸阳市北部),是以西汉王朝在这里设立的五个陵邑而得名的。前198年汉高祖刘邦接受了郎中刘敬的建议,将关东地区的二千石大官、高訾富人及豪杰并兼之家大量迁徙关中,伺奉长陵,并在陵园附近修建长陵县邑,供迁徙者居住。以后,汉惠帝刘盈在修建安陵,汉景帝在修建阳陵,汉武帝在修建茂陵,汉昭帝在修建平陵之时,也都竞相效尤,相继在陵园附近修造安陵邑、阳陵邑、茂陵邑和平陵邑。后以“五陵少年”、“五陵客”指豪迈有志之士。五陵结客:结交豪杰。
          ④“一半是”二句:意思是填词多是自抒忧愤,并非男女艳歌。宋僧惠洪《冷斋夜话》载:“法秀师曾谓鲁直(黄庭坚)曰:‘诗多作无害,艳歌小词可罢之。’鲁直曰:‘空中语耳,非偷非杀,终不坐此恶道。’”此是借以自谓。燕钗蝉鬓:指华丽女子。
          ⑤“不师”二句:意思是不学秦观(风格柔婉)、黄庭坚(风格奇崛)。
          ⑥倚新声:按照新的曲子填词,亦指一般的填词。玉田:张炎,号玉田,宋末元初词人,词作多身世之感、故国之思。
          ⑦“且分付”句:意思是交给唱曲女子传唱。


          7楼2014-11-12 21:45
          收起回复
            虞美人·凭君料理花间课 为梁汾赋
            纳兰性德
            凭君料理花间课①,莫负当初我。眼看鸡犬上天梯②,黄九自招秦七共泥犁。瘦狂那似痴肥好③,判任痴肥笑。笑他多病与长贫,不及诸公衮衮向风尘④。
            ①凭君二句:料理,本为指点、指教。此处含有辑集之意。课,指词作。纳兰性德在《与梁药亭书》中说:“仆少知操瓤即爱《花间》致语,以其言情入微,且音调铿锵,自然协律。”他与顾贞观诗词唱和颇多,并请贞观为他的词作选集付梓。
            ②眼看二句:天梯,古人想象中登天的阶梯,此处喻为入仕朝堂,登上高位。鸡犬上天梯,即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之意。黄九,指北宋诗人黄庭坚,因其排行第九,故云。 秦七,指北宋词人秦观,其排行第七,故云。此处以“黄九”、“秦七”代指作者与顾贞观。泥犁,佛家语,地狱之意。
            ③瘦狂二句:瘦狂、痴肥,比喻仕途失意与得意。此二句谓仕途失意之人哪有得意之士那么踌躇满志,一任那些得意的人儿去非笑吧。瘦狂,语见《南史·沈昭略传》,昭略答王约云:“瘦已胜肥,狂更胜痴。”此处为反用其意。
            ④不及句:诸公衮衮,谓诸位公卿得意仕进,握权柄,登要津,显赫当朝。用杜甫《醉时歌》:“诸公衮衮登台省,广文先生官独冷”语意。风尘,指宦途、官场。晋葛洪《抱朴子·交际》:“驰骋风尘者,不撇建德业,务本求己。”


            8楼2014-11-12 21:48
            收起回复
              纳兰、顾贞观因为词学观念与浙派相异,因而不入四库。如纳兰对《词综》颇有微词,他在《与梁药亭书》中说,《词综》太“务博”,不免“黄茅白苇”之讥。
              顾贞观对朱彝尊的词学见解也很不以为然,朱氏《水村琴趣序》是这样说的:“予尝持论小令当法汴京以前,慢词则取诸南渡,锡山顾典籍不以为然也。”
              顾贞观曾自述学词经历:“余受知香岩,而于词尤服膺倦圃。容若尝从容问余两先生意指云何,余为述倦圃之言曰:‘词境易穷。学步古人,以数见不鲜为恨;变而谋新,又虑有伤大雅。子能免此二者,欧秦辛陆何多让焉!’容若盖自是益进。”以古人为法,却避免数见不鲜;变而谋新,又坚持词的本色,是顾贞观的追求,也是他对挚友纳兰的期盼。
              --------------------纳兰词不入四库原因初探 谢永芳


              9楼2014-11-12 21:51
              回复
                毛际可《花间草堂记》云:“梁汾晚年于端文公祠后,构室三楹,南窗对惠山,颜曰:‘花间草堂’,其惓惓于怀者犹如此”(《安序堂文钞》卷十四)。端文公者指顾宪成,梁汾既非“有大力者”,只能以此种方式存其与容若之“心期”。“花间草堂”遂成为清代词史一椿似存若没之公案,以致每被句读成《花间》《草堂》!


                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4-12-02 00:20
                回复
                  姜宸英《湛园藏稿》卷三《跋〈同集书〉后》1对纳兰早逝,群体顿失总持,有戚然于怀之述说:
                  往年容若招予住龙华僧舍,日与荪友、梁汾诸子集“花间草堂”,剧论文史,摩挲书画,于时禹子尚基亦间来,同此风味也。自后改葺“通志堂”,数人者复晨夕相对,几案陈设尤极精丽,而主人不可复作矣。荪友已前出国门,梁汾羁栖荒寓,行一年所,今亦将妻子归矣。而留者唯予与尚基耳。阅荪友、容若此书,不胜聚散存没之感;而予于容若之死,尤多慨心者不独以区区朋游之好已也,此殆有难为不知者言者。
                  尚基,著名人物画家禹之鼎之字。严绳孙于纳兰卒前一个月辞官归江南,顾贞观滞留近一年亦返里,姜氏此《跋》即作于康熙二十五年(1686)。据《跋》可知,“改葺通志堂”不久,纳兰旋病逝,彼辈心魂牵系者仍在“花间草堂”中。至于顾贞观之哀伤自更甚,其在南归途中应魏裔介之子魏勷(亮采)邀登黄鹤楼赋《大江东去》“倚楼清啸,休重问、烟阁云台何物”一阕时,于词后慨曰:“呜呼!容若已矣,余何忍复拈长短句乎?”


                  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4-12-02 00:2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