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袍学院吧 关注:291贴子:3,750

【每日一条】一些关于历史地理的小短话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某个同袍每天都有在空间里更新,私以为还不错,所以特地转到本吧。。。。
(某喜图镇楼)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4-11-05 23:24回复
    #每天一条#古时各州县均设有社稷坛:社稷,宰邑有之,从古然也。风伯、雨师附社稷坛左右,雷师之祭寓雨师坛。自唐,州、县同制。——宋 梁克家《淳熙三山志 公廨类三》注:1.社稷坛,用于祭祀土地、谷神;2.该坛左右,是风伯坛、雨师坛;3.祭祀雷师,在雨师坛;4.唐宋时,州、县制式相同。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4-11-05 23:29
    回复
      #每天一条#敦煌人文风物之一"名称的由来":汉武帝元鼎六年,汉朝从凉州酒泉郡中分立一个新郡,以“敦,大也。煌,盛也”的寓意,取名敦煌。敦煌郡下辖敦煌、冥安、效谷、渊泉、广至、龙勒六个县,是汉唐时期玉门关、阳关所在地。名胜有月牙泉、沙鸣山等,盛产李广杏、阳关葡萄等水果。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4-11-07 00:17
      回复
        #每天一条#敦煌人文风物之三“李广杏”:敦煌地处沙漠,夏季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使得其沙质土壤生长的瓜果种类丰富,汁多味美,故自古有“瓜州”之名。如阳关葡萄、香水梨、紫胭桃(李广桃)、李广杏、鸣山大枣等。其中李广杏名气最大,是由毛杏在敦煌发展而成的一种特色水果。相传西汉年间,飞将军李广率军征匈奴,甜杏仙子和苦杏仙子奉王母之命化作杏林供将士采摘解渴,后来此杏在敦煌流传,人们称之为“李广杏”。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4-11-07 00:23
        回复
          #每天一条#敦煌人文风物之四“玉门关”、“阳关”:敦煌往西走,就是西域(今新疆及中亚)。汉武帝元鼎年间,汉朝在敦煌郡龙勒县置玉门关、阳关两关隘,都是通往西域的门户。因西域的玉石经玉门关进内地,故此关得名“玉门关”。阳关在玉门关以南,故称“阳关”(山南水北的位置叫“阳”)。从汉代到唐末一千年时间里,玉门关、阳关都是“丝绸之路”(古代中国经过中亚通往地中海地区的商路)上重要的门户。宋代开始,丝绸之路阻断,玉门关和阳关才逐渐废弃。


          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4-11-08 00:17
          回复
            #每天一条#敦煌人文风物之五"张议潮归唐":安史之乱后,吐蕃趁唐朝边境空虚占领了陇右、河西大片地区(今甘肃、宁夏、青海),强迫汉人穿吐蕃服饰、说吐蕃话,推行吐蕃化,统治极其残暴。唐宣宗大中二年,敦煌人张议潮从敦煌起兵,收复河西失地。用十三年时间收复了河西大部分州县,服饰、语言等方面重新恢复汉化,并派兄长张议谭将版图和户籍资料送往长安,献给朝廷。至此,沦陷的近百年的河西地区逐步回归唐朝版图,即"张议潮归唐"。


            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4-11-10 12:53
            回复
              #每天一条#敦煌人文风物之六“曹议金”:张议潮之孙张承奉继任后,称"西汉金山国"。不久被回鹘打败,张氏绝嗣,敦煌人曹议金继任。曹氏注意发展生产,调和内外关系,取消“金山国”并向中原王朝称臣,使敦煌出现了“刀兵罢散、四海通达”的安定景象,其政权维持了122年,后被西夏所灭。


              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4-11-10 12:59
              回复
                #每天一条#敦煌人文风物之七"沙鸣山"“月牙泉”:沙鸣山在敦煌市南郊七公里处,全山系沙堆积而成,高数十米,沙丘下面有一潮湿的沙土层,风吹沙粒振动,声响可引起沙土层共鸣,故名。沙鸣山北麓,有月牙泉。自汉代开始,月牙泉就是游览胜地,千百年来,泉如新月状,强风中也不被沙土掩盖,可谓奇迹。相传泉内生长有铁背鱼、七星草,专医疑难杂症,食之可长生不老,故又有“药泉”之称。


                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4-11-11 12:50
                回复
                  #每天一条#敦煌人文风物之八"夜光杯":夜光杯由祁连山一带的玉石在酒泉、敦煌两地,经28道工序制成。多为各种绿色,在月光下闪闪发光,故名。相传瑶池相会时,西王母曾赠周穆王一只夜光杯。祁连山区玉石储量丰富,但道路险阻,祁连玉开采、外运十分困难,因此至今出产的夜光杯仍十分珍贵。


                  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4-11-11 12:51
                  回复
                    #每天一条#最早木板/纸片的地图:西历1986年,甘肃放马滩秦汉墓1号墓出土了秦王政八年的地图,用木板绘制,为世界上最早的木板地图。图中不仅有山川、河流、居民点、城邑,还特别注有各地之间的相距里程,与现今距离大都相符,可见测绘之精确。5号墓则出土了汉文帝/景帝时期的纸片地图。其纸质薄而软,平整光滑,用细墨线条绘出山川、河流、道路等图形,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地图,也是最早的纸张实物。


                    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4-11-14 00:15
                    回复
                      #每天一条#汉家地图制作之“制图六体”:西晋时学者裴秀提出了制图六要素:分率(比例尺)、准望(物体间相互方位关系)、道里(两者相距)、高下(垂直距离)、方邪(坡度起伏)、迂直(起伏与距离换算)。相比今天,除了经纬线和地球投影以外,他全提出来了,对西晋至明末的制图工作影响深远,其《禹贡地域图》,是汉家制图领域的重要著作。


                      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4-11-14 00:17
                      回复
                        #每天一条#明代人陆深对“黄道”得名原因的解释:日所行谓之黄道,本无道,况色乎?历家入算,姑以色标识之,黄色之中,日道居中故也。——明 陆深《玉堂漫笔》注:原文大意说,黄道本身不是黄色的,因为天文历法方面的学者用黄色来标识它,因此有了”黄道“之名。


                        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4-11-14 00:17
                        回复
                          #每天一条#汉家传统生活器具之“辘轳[lù lu]”:辘轳,绳索一端系水桶,摇转手柄,使水桶起落,提取井水,相传由西周初年的史官"史佚"所发明。西历1974年,湖北铜绿山春秋战国古铜矿遗址中发现木制辘轳轴两根,是提升铜矿石的起重辘轳的残件,说明3000年前我们祖先已用辘轳来工作和生活。


                          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4-11-18 00:10
                          回复
                            #每天一条#汉家传统生活器具之"马车":马车似乎为东西方分别发明。汉家马车的发明者,史书有黄帝始祖和夏朝的奚仲两种说法,现年代最早的马车实物来自河南安阳殷墟的商代车马坑遗址。古巴比伦遗址也出土过车轮。马车长期用做作战和生活用具,日常生活的马车,直到西历20世纪初仍广泛使用。


                            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14-11-18 00:11
                            回复
                              #每天一条#益智游戏之"华容道":"华容道"类似“推箱子”游戏。即推动关羽、张飞等棋子,帮助"曹操"从原位移到棋盘最下方中部以便逃走,取意于"曹操败走华容道"的故事。它与七巧板、九连环等益智游戏并称“中国的难题”。但"华容道"游戏未发现有古文献记载,近百年才有记录和广为人知,所以也有观点认为它是中国滑块游戏"重排九宫"的演变版,也有人认为是西方滑块游戏的汉化版,来源不清晰,存在争议。


                              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14-11-23 23:4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