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京籍北京人吧 关注:7贴子:26
  • 0回复贴,共1

[不得不说•追问]限非京籍入学会出现“新留守儿童”吗?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日前,40多名“非京籍”家长站在昌平区政府门口举着白板、喊着口号,为自家孩子“幼升小”努力。最近,非京籍孩子“入学难”成为舆论焦点,导致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政策的改变。根据《2013年北京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工作方案》,需要接受义务教育的非京籍适龄学童,在登记学龄人口信息后,需持在京借读证明及“五证”到居住地就近的小学联系借读。所谓“五证”是指父母或监护人的在京暂住证、实际住所居住证明、在京务工就业证明、户口所在地乡镇政府(或街道办事处)出具的在当地没有监护条件的证明、全家户口簿等;而今年,在“五证”的基础上,添加了很多额外细则。而达到这些条件,却成了许多家长“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有人也许要提出这样的观点:今年是2007年“金猪宝宝”、2008年“奥运宝宝”集中入学的一年,生源本来就多,北京自然要先满足本地户籍孩子上小学。但这种观点对吗?这些家长中许多人都在京工作生活多年,依法纳税、按时缴纳社会保险,他们的孩子在北京上学难道不是正常的事吗?买房限购、上学受限,种种迹象表明 “北京不欢迎你”,如果硬靠着行政政策把人“逼”出北京?未免让人心寒。
诚然,近年来北京人口数量猛增,给交通、环境、社会生活等方面带来许多问题,提高非京籍入学门槛,与城市整体规划及人口控制有一定的关系。但人为地把人区分成北京人、外地人,外地人的小孩连接受义务教育都困难?这样的划分无疑会造成社会阶层的分裂和对立。
此前,国务院就发出过通知,要求今后出台有关就业、义务教育、技能培训等政策措施,不再与户口性质挂钩。而同样是人口流入地的上海,非户籍儿童“幼升小”压力不比北京小,但却规定只要户口本和居住证。
“如果实在没办法,只能让孩子回老家上学了,那样的话,孩子岂不是成了‘留守儿童’了?”一位家长苦笑。有数据显示,早在2011年,北京小学入学的9.5万新生中,非京籍学生比例就已经占47.6%。也就是说一个政策可能影响到与之相关的一半人?而如果这项政策的制定,不是基于多数人的利益,而是为“一己私利”,这样的政策能长久吗?毕竟,教育公平才应该是社会发展的方向。


IP属地:北京1楼2014-10-08 21:21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