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新世纪以来,大众文化一方面到达繁盛期,数量空前,地位显著,另一方面却在迅速“青春化”。相对于上世纪80、90年代,当下大众文化基本上是青年人的文化,不再以推崇理性和启蒙的“中年型”产品为主,而是不断调用“萌”元素,呈现“粉红色”基调。更值得注意的是,大众文化的“青春化”,还表现为各种新型的青春文化此起彼伏。御宅一族、同人小说、治愈系、小清新……今日之青春文化早已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大众文化(也包括青年文化)的种种形态、特质和内涵,而分析和研究传统大众文化的那些观念和概念,也在慢慢失效。
与之相应的则是,青春文化也正在逐渐主流化。2013年的统计显示,中国电影观众的平均年龄下降到21.3岁,其中有将近30%的观众年龄在19岁以下!这让人想起互联网文化中“数字鸿沟”这个概念,它包含了对中年、老年族群退出主流文化的警惕。
不妨说,我们正在进入一个文化的“青春期”。这不是说我们的文化度过了幼年时期而成长到了青年时期,而是说我们的文化已经转型为以青年消费为主体、以青春话题为核心的青春文化——无论是装神弄鬼的玄幻文学、神秘异类的科幻电影还是卖萌装疯的脱口秀,不得不承认我们正面临着大众文化的“低幼化生产”和“嬉戏式消费”。